资源描述:
《主梁、次梁、连梁的区别》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主梁、次梁、连梁的区别次梁在主梁的上部,主要起传递荷载的作用,而主梁是承重且传递荷载。有些建筑对空间有要求时,一般只有主梁,不设次梁。简单的说就是次梁以主梁为支座,主梁以柱子为支座,次梁的力传给主梁。1、从梁的位置和直观来说,凡是与同框架柱相连,并作为其它梁的支点的梁为主梁;凡两端均与主梁连接的其它梁为次梁;2、从受力角度来说,传力路径总是次梁传至主梁;承担竖向力又承担水平力的梁为主梁,只承担竖向力的梁为次梁;3、从刚度来说,刚度相对较大的梁为主梁,刚度相对较小的梁为次梁。4、主梁需考虑抗震,次梁不需考虑抗震。反映在梁的刚度、延性、强度上的要求不同.识别看主梁
2、和次梁的方法:主梁承担次梁,一般情况下,主梁高度大于或等于次梁高度,主梁支于柱或墙上,次梁支于主梁上。有时候分不出主次梁,如井式梁。告诉你个简单办法:主次梁相交处都要加附加筋(吊筋或箍筋),有附加筋的是主梁。在框架梁结构里,主梁是搁置在框架柱子上,次梁是搁置在主梁上。在相交处,小心计算主梁,这是个主要受力构件,马虎不得。计算要点和构造特点:1.主梁除承受自重外,主要承受由次梁传来的集中荷载。为简化计算,主梁自重可折算成集中荷载计算。2.与次梁相同,主梁跨中截面按T型截面计算,支座截面按矩形截面计算。3.主梁支座处,次梁与主梁支座负钢筋相互交叉,使主梁负筋位置下
3、移,计算主梁负筋时,单排筋h0=h-(50~60)mm,双排筋h0=h-(70~80)mm。4.主梁是重要构件,通常按弹性理论计算,不考虑塑性内力重分布。5.主梁的受力钢筋的弯起和切断原则上应按弯矩包络图确定。6.在次梁与主梁相交处,次梁顶部在负弯矩作用下发生裂缝,集中荷载只能通过次梁的受压区传至主梁的腹部。这种效应约在集中荷载作用点两侧各0.5~0.6倍梁高范围内,可引起主拉破坏斜裂缝。为防止这种破坏,在次梁两侧设置附加横向钢筋,位于梁下部或梁截面高度范围内的集中荷载应全部由附加横向钢筋(吊筋、箍筋)承担。附加横向钢筋应布置在长度为S=2h1+3b的范围内。
4、连梁:在剪力墙结构和框架—剪力墙结构中,连接墙肢与墙肢,墙肢与框架柱的梁称为连梁。连梁一般具有跨度小、截面大,与连梁相连的墙体刚度又很大等特点。一般在风荷载和地震荷载的作用下,连梁的内力往往很大。此外,高层建筑中,由于连梁两端墙肢的不均匀压缩,会引起连梁两端的竖向位移差,这也将在连梁内产生内力。在设计时,即使采取降低连梁内力的各种措施,如:增大剪力墙的洞口宽度;在连梁中部开水平缝;在计算内力和位移时对连梁刚度进行折减;对局部内力过大层的连梁进行调整等,仍难使连梁的设计符合要求。连梁的工作和破坏机理在风荷载和地震荷载作用下,墙肢产生弯曲变形,使连梁产生转角,从而
5、使连梁产生内力。同时连梁端部的弯矩、剪力和轴力又反过来减少了墙肢的内力和变形,对墙肢起到了一定的约束作用,改善了墙肢的受力状态。高层建筑剪力墙中的连梁在水平荷载作用下的破坏可分两种,即脆性破坏(剪切破坏)和延性破坏(弯曲破坏)。连梁在发生脆性破坏时就丧失了承载力,在沿墙全高所有连梁均发生剪切破坏时,各墙肢丧失了连梁对它的约束作用,将成为单片的独立梁。这会使结构的侧向刚度大大降低,变形加大,墙肢弯矩加大,并且进一步增加P—Δ效应(竖向荷载由于水平位移而产生的附加弯矩),并最终可能导致结构的倒塌。连梁在发生延性破坏时,梁端会出现垂直裂缝,受拉区会出现微裂缝,在地震
6、作用下会出现交叉裂缝,并形成塑性绞,结构刚度降低,变形加大,从而吸收大量的地震能量,同时通过塑性铰仍能继续传递弯矩和剪力,对墙肢起到一定的约束作用,使剪力墙保持足够的刚度和强度。在这一过程中,连梁起到了一种耗能的作用,对减少墙肢内力,延缓墙肢屈服有着重要的作用。但在地震反复作用下,连梁的裂缝会不断发展、加宽,直到混凝土受压破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