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高中地理(必修部分)知识点总结

全国高中地理(必修部分)知识点总结

ID:34688281

大小:192.00 KB

页数:20页

时间:2019-03-09

全国高中地理(必修部分)知识点总结_第1页
全国高中地理(必修部分)知识点总结_第2页
全国高中地理(必修部分)知识点总结_第3页
全国高中地理(必修部分)知识点总结_第4页
全国高中地理(必修部分)知识点总结_第5页
资源描述:

《全国高中地理(必修部分)知识点总结》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曲一线高考网http://www.exian.cn高中地理(必修部分)复习题第一单元宇宙中的地球1、地球上存在生命物质的原因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稳定的光照条件,安全的空间运行轨道地球适宜的自身条件:日地距离适中,体积质量适中,地球内部物质运动促进海洋的形成2、太阳活动标志:黑子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对地球气候的影响、干扰电离层影响无线电短波通讯、对地球磁场的影响。3、自转地理意义:①产生昼夜交替现象;②产生地方时差异;③水平运动物体的偏向;④地球椭圆体的形成。4、公转地理意义:①昼夜长短的时空变化;②正午太阳高度的时空变化;③四季的交替;④五带的分布。5、公转、自转周期自

2、转公转1恒星日(23时56分4秒)1恒星年(365日6时9分10秒)1太阳日=24小时1回归年为365日5时48分46秒6、昼夜长短纬度分布规律纬度分布规律:①赤道处始终昼夜平分:春分日、秋分日全球各地昼夜平分。②同一纬线上各点昼夜长短相同:南北半球同纬度昼夜长短相反。③太阳直射点所在半球昼长夜短,且纬度赿高,昼赿长,另一半球相反。④太阳直射点地赤道与南、北(南北回归线之间)往返移动,极昼、极夜现象范围也经历了不断扩大、缩小的过程。矚慫润厲钐瘗睞枥庑赖。7、正午太阳高度纬度分布规律纬度分布规律:春秋二分日:由赤道向南北两侧递减。    夏至日:由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冬

3、至日:由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8、我国太阳能最丰富地区及原因青藏高原,因为海拔高,空气稀薄,空气中水汽少,尘埃少,透明度好,太阳辐射强,日照时间长。9.我国太阳能贫乏地区及原因四川盆地、云贵高原因为阴雨天多,云雾大,较多地削弱了太阳辐射10.昼夜的成因地球是不透明、不发光的球体,地球持续不断地自转,因此昼半球、夜半球所处部分不停地变化,就产生了昼夜交替现象聞創沟燴鐺險爱氇谴净。11、目前人类对宇宙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的主要内容空间资源太阳能资源矿产资源12、太阳的结构-20-曲一线高考网http://www.exian.cn(里-------外)光球、色球、日冕13.九大行

4、星的分类类地行星:水星、金星、地球、火星巨行星:木星、土星远日行星:天王星、海王星14.宇宙探测的重要意义进一步了解地球的宇宙环境影响和改变着人们的社会生活15.太阳能量和地热能的来源太阳辐射能来自太阳内部的核聚变反应地热能来自地壳内部的核裂变反应16.太空垃圾的内容工作寿命终止的航天器,因意外或有意爆炸产生的碎片,以及航天员扔出飞船舱的垃圾17.清除太空垃圾的措施将停止工作的卫星推进到其它轨道上去,以免同正常工作的卫星发生碰撞;用航天飞机把损坏的卫星带回地球,以减少空间的大残骛楼諍锩瀨濟溆塹籟。18、地球上生命物质产生的重要条件?外部条件:太阳光照稳定;安全的宇宙环境;

5、日地距离适中;内部条件:地球的体积和质量适中;原始海洋的形成。19、电离层和臭氧层分别在哪一层大气层?高层大气,平流层20、原始大气与现代大气的组成分别是什么?原始大气:二氧化碳、甲烷、氢、一氧化碳、水现代在气:氮气、氧气。21、小行星带在哪两个行星轨道之间?火星,木星22、计算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公式:H=90度—纬度之差。第二单元地球上的大气1、大气的成分、作用。大气组成:干洁空气(氮、氧、臭 氧、二氧化碳)、水气、固体杂质。大气作用:氮:地球上生物体的基本成分;     氧:人类和一切生物维持生命活动所必需的物质;     臭氧:大量吸收太阳紫外线,保护地球上的生物免受

6、过多紫外线的伤害;     二氧化碳: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基本原料,对地面具有保温作用。     水汽:水汽的相变,产生了云、雨、雾、雪等一系列天气现象,并伴随着热量的吸收和释放,直接影响地面和大气的温度。酽锕极額閉镇桧猪訣锥。     固体杂质:作为凝结核,是成云致雨的必要条件。2、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形式:吸收作用、反射作用、散射作用。3、大气的保温效应大气对太阳辐射几乎是透明体,大气辐射中的大部分能量又以大气逆辐射的形成射向地面,在一定程度上补偿了地面损失的热量,从而起到保温效应。 彈贸摄尔霁毙攬砖卤庑。4、大气水平运动作用力高空: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近地面:

7、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摩擦力(注意方向)5、东亚季风、南亚季风特点,形成差异:地区冬季风风向夏季风风向分布地区主要成因东亚西北风东南风亚洲东部海陆热力性差异-20-曲一线高考网http://www.exian.cn南亚东北风西南风亚洲面部和东南部气压带和风带位置的季节移动6、1月、7月北半球气压中心形成⑴ 低气压带被切断,在北纬60°附近,由于亚欧大陆冷却快,形成蒙古、西北利亚高压,副极地低气压带被蒙古、西北利亚冷高压切断,使副极低压只保留在海洋上,形成北大西洋上冰岛低压和北太平洋上阿留申低压。謀荞抟箧飆鐸怼类蒋薔。⑵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