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西辽河流域渔业评估和可持续发展的研究

内蒙古西辽河流域渔业评估和可持续发展的研究

ID:34625979

大小:15.42 MB

页数:146页

时间:2019-03-08

内蒙古西辽河流域渔业评估和可持续发展的研究_第1页
内蒙古西辽河流域渔业评估和可持续发展的研究_第2页
内蒙古西辽河流域渔业评估和可持续发展的研究_第3页
内蒙古西辽河流域渔业评估和可持续发展的研究_第4页
内蒙古西辽河流域渔业评估和可持续发展的研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内蒙古西辽河流域渔业评估和可持续发展的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内蒙古西辽河流域渔业评估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摘要内蒙古西辽河流域所处地理位置主要在内蒙古东部的赤峰市和通辽市,行政区划包括赤峰市12个旗、县、区,通辽市的8个旗、县、区。水系绝大部分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东北部,除河源部分在河北省外,上游在内蒙古自治区韵赤峰市境内,下游在内蒙古自治区通辽市境内。上游为山区,下游则是冲积平原。西辽河流域现有大型水库7座,总库容33.52×108m3,兴利库容7.9×108m3。中型水库23座,总库容4.37×108m3,兴利库容2.42X108m3。小型水库84座,总库容1.56×108m3,兴利库容0.94×108m3。.对西辽河流域两个地区的淡

2、水渔业进行评估,可以客观反映该流域渔业的发展潜力和可持续利用能力,以为该流域地区的渔业管理、保护和持续利用提供科学的依据,这也是该篇论文选题的意义所在。灰色系统理论是我国学者邓聚龙教授于1982年提出的处理不完全信息的一种理论。其基本理论是把一切随机量看作是在一定范围内变化的灰色量并加以处理,将具有随机性的原始数据列转化为一个具有较强规律性的数据列,从而可以建立连续微分方程模型,弱化不确定性,强化规律性。灰色系统在较少量数据及在灰色信息的情况下较为适用。与传统方法比较,灰色建模不存在误差积累问题,可用于长期高精度的预测,弥补了常规统计方法的不足。渔业系统是个多因素、多层

3、次、多目标的大系统,由诸多错综复杂前关系组成,因此渔业系统是典型的灰色系统,适用于灰色系统理论。然而灰色模型在淡水渔业上的应用尚不多见。因此,本论文应用灰色系统预测模型对通辽市、赤峰市2009.2013淡水养殖产量和养殖面积进行了预测。本论文利用灰色模型对通辽市、赤峰市及其相关水库的渔业产量和渔业面积进行预测。对16组数据分析的结果中,用5年数据进行预测,共有7组数据预测精度达到一级,7组数据预测精度达N--级,1组数据预测精度达到三级,1组数据预测精度达到四级,二级以上精度占87.5%。用10年数据进行预测,有4组数据预测精度达到一级,有5组数据预测精度达N-级,有4

4、组数据预测精度达到三级,有3组数据预测精度较差,不符合预测要求,二级以上精度占56.3%。用IX15年数据进行预测(其中通辽市渔业产量和养殖水面是12年的数据),有2组数据预测精度达到一级,有5组数据预测精度达N-级,有6组数据预测精度达到三级,有l组数据预测精度达到四级,有2组数据预测精度较差,不符合预测要求,二级以上精度占43.7%。用20年数据进行预测,有5组数据预测精度达N-级,有3组数据预测精度达到三级,有2组数据预测精度达到四级,没有一级精度。用23年数据预测赤峰市渔业产量,达N-级精度。可见,使用短期资料进行预测精度相对比较高,用中长期资料进行预测精度相对

5、比较低,甚至不符合预测精度要求。利用GM(1,1)灰色预测模型分段建模进行预测,其精度变化也表明渔业生产系统的稳定性。利用GM(1,1)灰色预测模型进行预测的过程中并不能排除极端气候或政策干预对渔业生产系统的影响,因此,预测过程中依赖于系统的稳定性。如利用通辽市1998—2001年的数据为依据,模型预测值回代的相对误差也极小,但是并不能准确预测2002年渔业产量的暴跌。因此,渔业系统的稳定性是预测准确的关键。而如何判断判断系统是否稳定,将是研究的重点。在目前,可以结合统计的方法,在明确灰色系统外界某些干扰因素的情况下,可以使用分段预测的方法,进行预测,这种方法也是基于一

6、个基本的假设即短时间内系统不会发生剧烈的突变。因此可以认为灰色预测模型能够对生产相对稳定的短期预测是比较准确的,不宜做长期的外推应用。由于西辽河流域常年少雨干旱,灰色模型的预测结果表明,赤峰地区的渔业养殖面积仍有发展的空间,而通辽地区的渔业养殖面积在自然环境持续恶劣的情况下,不会有太大的起色。虽然两个地区渔业产量还呈逐年上升趋势,但提升的潜力非常有限。在渔业管理中,实现最大可持续产量仍旧是其一个主要的目标。剩余产量模型是预测最大可持续产量(MSY)的经典方法,也是现代渔业资源评估和管理的主要理论模型之一。它是把种群或资源群体作为一个研究分析的单位,研究一个资源群体的持续

7、产量、最佳捕捞努力量和资源群体大小之间的平衡关系。其所要求的资料仅仅是多年的渔获量和捕捞努力量或单位捕捞努力量渔获量的渔业统计资料,不需要资源群体本身的生物学资料。剩余产量模型因其简单和所需数据较少的特点为渔业资源评估所广泛采用。该模型是以种群增长S型曲线一般模型为理论基础,把资源群体的补充、生长、和自然死亡综合起来作为资源群体大小的X一个单变量函数进行分析,然后推导出所需的剩余产量模型的数学式。在我国,自1973年开始应用Schaefer(1957)模型评估广东珠江口蓝园鲣资源以来,这个模型已成为我国有关渔业部门最熟悉的数学模型之一,并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