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4571498
大小:60.23 KB
页数:8页
时间:2019-03-08
《翁方纲金石学探究和书法》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翁方纲金石学探究和书法作者简介:王大禹(1986-),男,汉族,吉林长春人,学生,历史学硕士,单位:吉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中国古代史专业,研究方向:明清史。摘要:钱穆在《中国文化史导论》中说:“中国艺术中最独特而重要的,厥为'书法'。”清代学者的学术视野中,对书法的态度大都较为冷漠,只将金石文字作为考证经史的材料,较少从书法艺术的角度去关注金石文字,而金石学和文字学之于书法却是“根砥之学”,学者中翁方纲的治学态度却是与众不同的,他认为:不为书法而考金石,此欺人者也。本文从翁方纲的学术论及书法艺术。关键词:金石学,翁方纲,书法明末政治荒乱,经济崩溃,起义军四起,遂使山河破碎,
2、满洲伺机入主中原,代明而建立了大清政权。随着清朝政权的逐步稳固及其对思想文化控制的日益加剧,到康熙以后,晚明在文人士大夫中间那种强烈的“反对束缚,提倡个性”的学风及书风很快便消失了。满洲统治者是以外族身份入主中原,面对在思想文化上处处表现的优越的汉族知识分子,满族统治者的心理显得异常敏感和脆弱。此时的文人士大夫稍有不慎,便会引起政治猜疑,招致不可预测的政治报复,所以学者的学术视野从“经世致用”之学大多转移到了考据学之上。从而带动了文字学、金石学的复兴。因为传世碑版及前人的著录有限,已远远满足不了这些学者的迫切需求,于是访碑著录,考释研究之风大兴,翁方纲便是其中著名的学者书家。翁方
3、纲(1733—1818),字正三,又字忠叙,号覃溪,晚号苏斋。直隶大兴人,乾隆十七年考中进士,官至内阁学士。清廷开设四库全书馆,翁方纲被任命为纂修官。①在四库馆翁方纲得与钱大昕、贵馥、黄易等人结识。乾隆二十九年(1764),翁方纲出任广东学政,期间涉游各地,搜集金石文字多达五百六十二种,由此著成《粤东金石略》,此书为研习广东的历代碑刻提供了方便。又有《复初斋文集》、《两汉金石记》等著录。翁方纲之后,大凡言及金石之学,必然首推翁氏。史家称宋为小三代,实是考据金石之开端。欧阳修、赵明诚诸金石学大家前后相继,为后来学者开辟了研究道路,提供了治学方法。金石学在沉寂了几百年之后,在清代又彪
4、然成为一大显学。梁启超称:“有清学者,以实事求是为学鹄,饶有科学的精神,而更辅以分业的组织。”如《四库全书》的修撰便云集了大批有清一流学者。其中纪旳为总纂者,戴震专经,邵晋涵、程继芳、王念孙治史,翁方纲便主金石,而翁氏同时亦是书坛盟主。章学诚说:“古人不忧名之不传,而忧名之徒传,而无功于人世。”②翁方纲等学者不遗余力,倾毕生追求学问兼顾艺术,是此时的风尚使然。晚明王阳明心学极盛而后渐显凋敝,学者多旧习于“束书不观,游谈无根”,如此理学家多不能与社会互动,只为学而学。所以顾炎武等学者起而矫之,大倡'‘舍经学,无理学”之说,是想让学者脱去宋明儒的羁绊,直接求之于古代经典,随着阎若琥辨
5、伪经,使学者更加注重“求真”的理念,自从顾炎武著《金石文字记》,金石学便在学者中转展开来,相互效仿,此后钱大昕的《潜研堂金石文字跋尾》、武亿的《金石三跋》、孙星衍的《寰宇访碑录》等等基本奠定了有清一朝金石学著录的庞大规模。翁方纲的研究不同于顾炎武一派以金石考经史,也不同于黄宗羲一派以金石研究文史义例,在考金石之余翁方纲更多的关注了书法。清代的朴学极盛,占据了学者的视野。可是这样一来必然物极必反,全面复古主义、禁欲主义、伪古典主义在清中期以后占尽所有,对后来的学者不乏消极影响。文字学在清代中期进入了全盛。清代文字学研究成就集中体现在对《说文解字》的研究上,形成了以段玉裁、桂馥、朱骏
6、声、王钧的“说文四大家”,而文字的演变求源恰恰是被书家所看重的。文字学是书法的基础学科,没有此学,书法便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翁方纲不全以“证经考史”为学术指归,而古代的金石文字又是重要的且可信度高的经史文献,因此翁方纲在搜访金石、辨识文字、考稽史传等方面用力甚多。翁方纲对古代字体演变、结构用笔的的变化加以考疏,使得他对书法的认识与眼界远远高于古人和同代人,又由于翁方纲在书坛的地位,他的影响不可谓不大。翁方纲对古代遗留下的残碑断碣的考释,经史之外便在书法的研究之上,现举出一例以说明他的书学研究之博与精。书圣王羲之《兰亭序》历来聚讼颇多,世间多以为真迹随唐太宗皇帝入冢昭陵,而石
7、刻拓本中,摹刻最为精善、流传也最广的当属《定武兰亭》。南宋时赵孟坚曾以五千金购得一册,携归途中舟覆落水,赵孟坚急持拓本举出水面,得以幸存,故后世称此本为“落水兰亭”。此“落水兰亭"自宋至清,历经二十几位著名鉴藏家与显贵的收藏,流传有绪。乾隆四十七年(1782),翁方纲在友人处亲见此帖,于是借来一观,另又借宋拓别本与之校对,以穷目之力,精摹成“落水兰亭”拓卷。翁方纲的治学态度谨严,不放过丝毫,由此可见一斑。正是如此对他的书法的持论者中予以讥评也不乏人,包世臣在其著作《艺舟双楫》中便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