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4423616
大小:48.50 KB
页数:13页
时间:2019-03-06
《一起学习《俞净意公遇灶神记》》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一起学习《俞净意公遇灶神记》一起学习《俞净意公遇灶神记》明嘉靖时。江西俞公。讳都。字良臣。多才博学。十八岁为诸生。每试必高等。明朝的嘉靖年间,在江西有一位俞先生,俞公,姓俞,名字叫俞都,字叫良臣,从小就多才博学,很聪明。“18岁为诸生,每试必高等”,到第18岁的时候,已经考了秀才了,而且每次考试成绩都是优秀,是个聪明人。年及壮。家贫授徒。与同庠生十余人。结文昌社。惜字。放生。戒淫杀口过。行之有年。考中秀才以后,年纪大了以后,因为家里很贫穷,就开始教小学生,做私塾了。那么和他的同学,十来个人一块儿,结了个文昌社,
2、就好像我们现在的念佛堂啊、放生组。干什么呢?“惜字”。因为古代印刷也不方便,所以呢,就认为写了字的纸都很珍贵,要捡起来。“放生”,也放生。而且戒什么呢?“淫、杀、口过”,就和我们“五戒十善”一样。“行之有年”,干了这么几年了。前后应试七科。皆不中。生五子。四子病夭。其第三子。甚聪秀。左足底有双痣。夫妇宝之。八岁戏于里中。遂失去。不知所之。生四女。仅存其一。妻以哭儿女故。两目皆盲。公潦倒终年。贫窘益甚。自反无大过。惨膺天罚。你看,这么聪明人,教学生,而且和同学呢,也干好事儿,跟现在念佛人一样,天天干好事,放生啊,
3、持戒啊,“行之有年”了。这么做的中间,前后应试了七科,考了七次,都不中,科举考试都不中。那么生了五个儿子呢?四个儿子很小就夭折了。只有第三个孩子很聪明,左足底有两个痣,夫妇俩都很喜欢。到八岁呢,玩的中间,丢了。生了四个女儿,只留了一个,那三个也死了。他妻子因为哭儿女,两个眼睛都瞎了。俞公呢,“潦倒终年”13一起学习《俞净意公遇灶神记》,至少这七年穷困潦倒,非常窘迫。自己就想,你看,我也没什么大过,没什么大错呀,怎么老天这么罚我呢?咱们现在人很多,经常有人得了癌症了,就来问,你看我一辈子干了好事了,都是好人啊,怎
4、么有这么不好的结果呢?特别多。年四十外。每岁腊月终。自写黄疏。祷于灶神。求其上达。如是数年。亦无报应。至四十七岁时。你看,从十八岁以后,他就开始教学生了,行善、结文昌社,这么经历了生了九个孩子,死了七个,一个丢了,还剩一个。到四十岁了,等到每年“腊月终”,三十,写上黄裱,“黄疏”,开始写信了。在灶神,就是炉灶那儿,跟灶神说,请他给上帝那儿转达,把这个信给递上去。这样“如是数年”,也没人理他。到了四十七岁,显然,至少写了七年的信。除夕与瞽妻一女夜坐。举室萧然。凄凉相吊。除夕晚上,和自己瞎了的妻子,还有一个女儿,坐
5、在一起,全家啥东西也没有,凄凉极了,也没什么快乐。忽闻叩门声。公秉烛视之。见一角巾皂服之士。须发半苍。长揖就座。口称张姓。自远路而归。闻君家愁叹。特来相慰。这时有人来敲门了。进来一个人,“须发半苍”,就是半白了。自己说姓张的一个人,从远路回来的,听说你们家不好,来慰问一下。公心异其人。执礼甚恭。俞先生觉得这个人不一般,对他很有礼貌。自言生平读书积行。至今功名不遂。妻子不全。衣食不继。且以历焚灶疏。为张诵之。13一起学习《俞净意公遇灶神记》自己就说,你看,我这一生,又读书,又行善,结果呢,功不成名不就,妻子有病,
6、儿女不全,衣食呢,吃了上顿没下顿。而且给这个姓张的先生,把他每到腊月给上帝写的信念一遍。张曰。予知君家事久矣。君意恶太重。专务虚名。满纸怨尤。渎陈上帝。恐受罚不止此也。张先生说,你呀,我早就知道你家的事儿,你呢,“意恶太重”,满脑子都是恶念,专好什么?虚名。给上帝写的信啊,全是怨恨的言辞、抱怨的言辞,等于亵渎上帝,你将来受的刑罚恐怕还不是现在这么点儿。后面还早着呢,马上大难临头了。公大惊曰:闻冥冥之中。纤善必录。予誓行善事。恪奉规条。久矣。岂尽属虚名乎。俞公就说,以前看书或听人说了,冥冥之中,天地谁做了一点点善
7、事,一定会记录下来。我呢,发誓做善事,也依照规条去做,做了这么长时间了,难道说都是虚名吗?他不懂。张曰。即如君规条中惜字一款。君之生徒与知交辈。多用书文旧册。糊窗裹物。甚至以之拭桌。且借口曰勿污。而旋焚之。君日日亲见。略不戒谕一语。但遇途间字纸。拾归付火。有何益哉。张先生说了,举例子,比如说你们文昌社有一条叫惜字,你们怎么惜字的呢?你们这帮人,拿那些旧的“书文”、文字,就像咱们拿报纸,又糊窗子又裹东西,甚至拿这些擦地、擦桌子,还用个借口别污染了,不要浪费了。很快擦完桌子不是脏了吗,结果说别污染了字,烧了。你天天
8、看见不去说,不告诫他们。只是干啥?只是走在路上看见有字的纸拾起来,拿回去烧了。光做这点事儿有啥用处呢?有啥益处呢?大量的字纸干了不合适的事儿,你不管;路上捡了一点小破纸,你就说行善了,说惜字了,你这不是假的吗?有啥用呢?再举个例子。13一起学习《俞净意公遇灶神记》社中每月放生。君随班奔逐。因人成事。倘诸人不举。君亦浮沉而已。其实慈悲之念。并未动于中也。打个比方说放生,你是什么呢?跟着人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