葡萄根系分区交替滴灌的土壤水分动态模拟

葡萄根系分区交替滴灌的土壤水分动态模拟

ID:34388128

大小:457.67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9-03-05

葡萄根系分区交替滴灌的土壤水分动态模拟_第1页
葡萄根系分区交替滴灌的土壤水分动态模拟_第2页
葡萄根系分区交替滴灌的土壤水分动态模拟_第3页
葡萄根系分区交替滴灌的土壤水分动态模拟_第4页
葡萄根系分区交替滴灌的土壤水分动态模拟_第5页
资源描述:

《葡萄根系分区交替滴灌的土壤水分动态模拟》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万方数据万方数据埋深达25—30m,多年平均降水量仅为1“.4m,而多年平均水面蒸发量约为多年平均降雨量的12.5倍,即2000mm左右。试验地土壤为黏壤土.分为两层,上层为O~80cm,下层为80一140cm。其干容重分别为1.39∥co和1.559,co,饱和含水率分别为0.4cm3/cm3和0.37c矗/co。蝴糍糊矬鞭麟绷赫I椤飞百漪谬苍硪湿千提干tal圈I根系分J薹交替滴灌的实现方式裎干(b)图2田问试验布置2.2试验设计试验在站内的葡萄园进行,试验日期为2005.4.25~9.25,葡萄树的树龄为4年,葡萄行距为2.9m,株距

2、为1,8m。交替滴灌的实现如图1所示。首先在图1(a)中的滴头位置处灌水,经过一段时间(15d左右)的水分重分布后,在图l(b)中所示的位置处灌水,每次灌水均保证作物根区部分处于干燥,本次试验中,交替灌水时间间隔为15d。滴头布置在距离葡萄树40cm处,滴头流量为4.37l/h,每次灌水持续时间为12h。试验设两个重复,即选取两棵试验树,在树的两边布置土壤含水率测管,具体如图2所示,分别布置在滴头正下方、距离滴头25cm处和距离滴头50cm处。灌水结束后,在于湿区域各布置一个直径10cm、高20cm的Mico.IvsirIleter““。

3、2.3测定方法土壤体积含水率采用土壤水分廓线仪(Diviner-2000,semekPtynd,Austdia)和管式TDR““进行测定,Divine卜2000的测定深度为100cm,每lOem一层,共10层。灌水前,在预先布置的测管处用Diviner一2000和TDR测定土壤含水率;灌水开始后,记录地表湿润圈的变化情况,同时测定土壤含水率。灌水过程中,土壤含水率测定比较密集,lh测定一次,灌水停止后,每天20:00测定一次含水率,降雨天除外;TDR管的测定深度为200cm,3d测定一次;Mico_lysiJlleter在每天20:00称

4、重,计算获得每天的棵间土壤蒸发量。2005年9月18日,用原位取样量测的方法测定葡萄根系在空间的分布情况。在东、西、南、北、东北、西北、东南、西南8个方向测定根系的分布情况。试验采用分层取样的方法进行测定,每层为15cm,取样大小为15cmx20cm×20cm,取样深度到没有葡萄根系为止,在取样过程中,观察到90cm以下几乎没有根系,所以取样深度为105cm。取样后进行洗根,然后进行扫描分析(Re"mIllstmme山Inc.,c∞ada),得到直径小于2m(直径小于2mm的根系为吸水根)的根系长度,从而得到不同点的根系长度密度。2.4根

5、系分区交替滴灌土壤水分动态模拟模型(APRI.M0del)地表单滴头滴灌条件下的土壤水分运动属于三维运动问题,但在田问实际灌水过程中通常布置滴灌带,ska瑚笋等““在模拟田间实际土壤水分运动时认为滴头间距与研究土体长度相同,因此可以认为是二维水分运动。Eltnd耐ou和M8lams“”在用平面流分析线源人渗土壤水分运动时.也把三维运动简化为二维运动问题。控制性根系分区交替滴灌也可简化为二维运动问题,由于根系分区交替滴灌水分入渗以滴灌带所在的垂直平面对称,而且相邻湿润圈交汇也是在该平面最早发生,取该平面为研究面,分析根系分区交替滴灌条件下的

6、土壤水分入渗及土壤水分再分布。2.4.1模拟区域的确定根据根系分区交替滴灌的实现方式(图2)可知,每棵葡萄树的两边均有两个滴头,如果树左边的两个滴头在其中一根滴灌带上,则右边两个滴头在另外一个滴灌带上,滴灌带的首部设有阀门,轮流开启以实现交替滴灌。假设同时位于干燥区或湿润区所有葡萄根系的分布相同,则葡萄树两侧滴头中间位置所在平面属于零通量面,没有水分通过,取两平面的中间区域为研究平面。其物一1246—万方数据理模型如图3所示。2.4.2控制方程假设土壤为均质、各向同性的刚性多孔介质,不考虑气相及温度对水分运动的影响,则土壤水分运动可用二维

7、mch8rds方程来描述“⋯。c(^)警=暑【x(^)薯】+未【K(^)警】.曼掣一s(¨,1)(1)%式中::为垂向距离,规定向下为正(cm);r为径向距离(cm);^为土壤基质势(cm);c(^)为比水容量(1,cm);j【(^)为非饱和土壤的导水率(cIIl,Inin),s(r,:,f)为根系吸水项(1,mJm)。2.4.3定解条件(1)初始条件:2圉3根系分区交替滴灌的物理模型^(r,:,l=O)=^j(r,j)(2)式中:札(r,:)为初始基质势。(2)边界条件:灌水过程中,流量舶大于地表饱和导水率,因此在地表很快形成近似的饱和

8、圈。地表边界条件(j=0):日=O(r。:)∈D,(‘)<3)q=一K繁+x=一E(r,z)霉D。(t)(4)式中:(r,:)指计算点的位置坐标;D。(t)为饱和区域;丘为棵间土壤蒸发速率(c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