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4329875
大小:81.00 KB
页数:18页
时间:2019-03-05
《语文选修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散文选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实用标准2005年北京卷现代文阅读——合欢树现代文阅读2008-04-3012:53:11阅读5695评论15 字号:大中小 订阅合欢树十岁那年,我在一次作文比赛中得了第一。母亲那时候还年轻,急着跟我说她自己,说她小时候的作文作得还要好,老师甚至不相信那么好的文章会是她写的。“我那时可能还不到十岁呢。”我听得很扫兴,故意笑:“可能?什么叫可能还不到?”她就解释,我装作根本不再注意她,把她气得够呛。不过我承认她聪明,承认她是世界上长得最好看的女的。她正给自己做一条蓝地白花的裙子。二十岁,我的两条腿残废了
2、。为了我的腿,母亲的头上开始有了白发。尽管医院已明说我的病目前没办法治,但母亲不死心,她到处找大夫,打听偏方,花钱买来些稀奇古怪的药,让我服用,让我洗、敷、熏、灸。“别浪费时间啦!根本没用!”我说。我一心只想着写小说,仿佛那东西能把残疾人救出困境。可母亲仍不放弃,直到最后一回我的胯上被熏成烫伤,这对于瘫痪病人实在太悬了。后来母亲发现我在写小说,她跟我说:“那就好好写吧。”我听出来,她对治好我的腿也终于绝望,但又抱了新的希望。“你小时候的作文不是得过第一?”她提醒我说。她到处去给我借书,顶着雨或冒了雪推我
3、去看电影,像过去给我找大夫、打听偏方一样锲而不舍。三十岁时,我发表了第一篇小说,母亲却已不在人世。过了几年,我的另一篇小说又侥幸获奖,母亲已经离开我整整七年。获奖之后,登门采访的记者就多。大家都好心好意,认为我不容易。但是我只准备了一套话,说来说去就觉得心烦。我摇着车躲出去,坐在小公园安静的树林里,想:母亲为什么早早地走了呢?迷迷糊糊中,我似乎听见回答:“她心里太苦了,老天爷可怜她,就召她回去了。”这让我心里得到一点安慰,睁开眼睛,风正在树林里吹过。几年前,老街坊们就提醒过我:“到小院儿去看看吧,你妈妈
4、种的那棵合欢树今年开花了!”我听了心里一阵抖。还说,我家原来住的房子里现在住了小两口,刚生了个儿子,孩子不哭不闹,光是瞪着眼睛看窗户上的树影儿。我没料到那棵树还活着。那年,母亲到劳动局去给我找工作,回来时在路边挖了一棵刚出土的小苗,以为是含羞草,种在花盆里长起来,竟是一棵合欢树。母亲从来喜欢那些东西,但当时心思全在别处。第二年合欢树没有发芽,母亲叹息了一回,还不舍得扔掉,依然让它长在花盆里。第三年,合欢树却又长出叶子,而且茂盛了。母亲高兴了很多天,以为那是个好兆头,常去侍弄它,不敢再大意。又过一年,她把
5、合欢树移出盆,栽在窗前的地上。再过一年,母亲去世,我们搬离了同母亲住过的那个小院儿,悲痛弄得我把那棵小树忘记了。与其在外边瞎逛,我想,不如就去看看那棵树吧。来到老院子,老街坊们还是那么欢迎我,东屋倒茶,西屋点烟,送到我眼前。大伙都不知道我获奖的事,也许知道,但不觉得那很重要;还是都问我的腿,问我是否有了正式工作。我问起那棵合欢树。大伙说,年年都开花,长到房高了。但我再难看见它了,因为老院里扩建了小厨房什么的,过道窄,摇车进不到里面的小院儿。我挺后悔前两年没有自己摇车进去看看。精彩文档实用标准我告别了老街
6、坊,摇着车在街上慢慢走,不急着回家。人有时候只想独自静静地呆一会。悲伤也成享受。有一天那个孩子长大了,会想起童年的事,会想起那些晃动的树影儿,会想起他自己的妈妈。他会跑去看看那棵树。但他不会知道那棵树是谁种的,是怎么种的。(取材于《史铁生作品集》)[文本解读]2005年高考北京卷的文学作品现代文阅读文本——史铁生的《合欢树》(《史铁生作品集·第二集》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原文12个自然段,近1800字;经命题者改动,我们看到的这个阅读测试文本,共9个自然段,长度1300余字。本文是一篇感情丰富、层次清楚
7、、语言平易的散文。因中学语文教材中选入了作者的《我与地坛》,故这篇《合欢树》在阅读理解上难度不大。作为一篇表现母子关系的作品,本文以“合欢树”为题,含有母亲对孩子的祝愿和孩子对母亲的思念。从作者的人生经历上看,真正领悟“合欢树”的意义,是三十岁之后的事;从作品的结构安排上看,“合欢树”真正出现在文中,是第5段之后的事。理清作品的思路,是我们解读这篇文章的前提。通过文本中的几个重要的时间词——“十岁那年”“二十岁”“三十岁”——我们可以很清晰地把握文章的线索。“十岁那年”,作者围绕“一次作文比赛”展开了母
8、子间的对话。为什么作者不写别的,非得抓住这个细节?联系全文,答案不言自明。作者无非是想说:母亲曾经是那么美丽;我们的生活曾经是那么快乐;写作对于“我”而言曾经是那么轻松……对一个局部的解读,离不开对“大语境”的观照。“二十岁那年”,作者从两个层面上写母亲为我治腿,前6句从肢体的角度写母亲为“我”求医问药;“后来”之后则是从精神的角度写母亲为“我”做心灵上的抚慰。治不好腿便治心,“像过去给我找大夫、打听偏方一样锲而不舍”。此时的母亲,已不再年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