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淮南市第二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地理---精校解析 Word版

安徽省淮南市第二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地理---精校解析 Word版

ID:34329455

大小:680.00 KB

页数:17页

时间:2019-03-05

安徽省淮南市第二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地理---精校解析 Word版_第1页
安徽省淮南市第二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地理---精校解析 Word版_第2页
安徽省淮南市第二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地理---精校解析 Word版_第3页
安徽省淮南市第二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地理---精校解析 Word版_第4页
安徽省淮南市第二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地理---精校解析 Word版_第5页
资源描述:

《安徽省淮南市第二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地理---精校解析 Word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www.ks5u.com2017-2018学年第一学期淮南二中高二第二次月考地理卷(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题两分,共30题)黄河—我们的母亲河,在中国北方蜿蜒流动。从高空俯瞰,它恰似一个巨大的“几”字,隐隐就是中华民族的图腾—龙。读黄河流域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黄河流域作为一个区域,其划分的方法是A.利用单一指标划分B.利用综合指标划分C.以行政区划为指标D.利用气候、地形等指标2.图中乙、丙、丁三地的最主要环境问题分别是()A.气候干旱、洪涝灾害、生物多样性减少B.酸雨、水土流失、

2、赤潮C.荒漠化、水土流失、海洋污染D.水土流失、荒漠化、泥沙淤积【答案】1.A2.C【解析】本题组考查区域的划分,难度不大,属于基础性试题。(1)本题解题的关键是真正理解区域的基本含义,注意河流流域划分的基本标志即可。(2)先判定区域位置再定环境问题。1.河流流域是指河流的汇水区域,流域界线一般以山脊、山峰为界。故其划分的指标是单一性的,A项正确。2.根据图示信息,乙地为我国西北内陆地区,最主要的环境问题是荒漠化;丙地为黄土高原,最大的环境问题是水土流失;丁地为渤海,最大的环境问题为水污染,据此选C。据统计,

3、2016天猫“双十一”当天交易额超1207亿元,无线成交占比近82%,阿里巴巴通过菜鸟网络管理所有包裹的收发情况。据此完成下面小题。3.菜鸟网络公司能够实时掌握包裹的精确位置,其主要使用的技术是A.RSB.GISC.GPSD.数字地球4.在包裹查询界面,菜鸟网络还可以显示包裹的承运公司,投递包裹的快递员,以及包裹预计到达的时间,其使用的技术是A.RSB.GISC.GPSD.数字地球【答案】3.C4.B..................3.实时掌握包裹的精确位置是定位功能的体现,属于GPS的基本功能,选B。4

4、.查询界面出现的诸多信息,来自于对包裹跟踪的数据处理分析,这是GIS的基本功能,C对。2012年6月17日是第18个世界防治荒漠化和干旱日,其宣传主题是“土地滋养生命——携手遏制退化”。这一主旨告诉世人,要实现人类发展和进步,必须保护我们的生存根基——防治土地退化和荒漠化。结合下图,完成下列小题。5.云贵高原和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共同成因是①石灰岩广布,土壤发育浅薄②植被破坏③土质疏松④夏季降水集中且强度大A.①②B.②④C.③④D.②③6.造成土壤次生盐渍化严重地区南方少、北方多的主要原因是A.北方平原面积比

5、南方多B.人类大量开垦湿地C.南方多水田,北方多旱地D.北方不合理的灌溉和春季蒸发量大于降水量【答案】5.B6.D【解析】5.黄土高原土地荒漠化的主要原因是水土流失导致土地肥力降低。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主要原因是土层疏松,直立性较强、降水强度大,多暴雨和植被破坏。云贵高原水土严重的原因是石灰岩广布,土层发育浅薄,降水强度大,多暴雨和植被破坏。故选B。6.土壤次生盐渍化主要是人类活动造成的,但必须具有地下水位高,蒸发性强的自然环境特点。造成土壤次生盐渍化严重地区南方少、北方多的主要原因是北方降水少,不合理的灌溉和

6、春季蒸发量大于降水量致使地下水位升高,盐分析出地表形成。故选D。下图所示山地为甲、乙两条河流的分水岭,由透水和不透水岩层相间构成。在生态保护工程建设过程中,该山地被破坏的森林植被得以恢复,随之河流径流量发生了变化,河流径流的年内波动也减缓了。据此完成下面小题。7.森林植被遭破坏后,河流径流量年内波动强烈,是由于(  )A.河道淤积B.降水变率增大C.降水更多转化为地下水D.降水更多转化为坡面径流8.森林植被恢复后,该山地的(  )①降水量增加 ②蒸发(腾)量增加 ③地下径流增加④坡面径流增加A.①②B.②③C

7、.③④D.①④9.如果降水最终主要转化为河流径流,那么森林植被恢复后,甲、乙两条河流径流量发生的变化是(  )A.甲减少,乙增加,总量减少B.甲减少,乙增加,总量增加C.甲增加,乙减少,总量增加D.甲增加,乙减少,总量减少【答案】7.D8.B9.A【解析】7.植被具有涵养水源的功能,森林植被被破坏后,地表植被涵养水源的能力下降,下渗和地下径流减少,降水多数转化为地表径流,且地表径流汇流速度加快,雨季快速汇入河流,导致河流径流量大增;而旱季时河流因缺少地下水补给而径流量大减,因此导致河流径流量的变化增大,故选D

8、。8.植被恢复后,蒸发(腾)量增加,地表植被保持水土的能力增加,地表水下渗作用增强,地下径流增加,地面径流减少。故选B。9.森林植被恢复后,涵养水源的能力增加,增加下渗量,地表径流减少,地下径流增多,因而甲、乙两条河流径流量总量减少,岩层向乙河倾斜,雨水下渗到透水岩层后,倾斜汇入乙河,乙河径流量增加,而甲河径流量减少。故选A。【点睛】该组试题由文字材料和图片构成,以近年来的热点话题“生态文明建设”为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