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4326967
大小:87.15 KB
页数:9页
时间:2019-03-05
《高二《先秦诸子选读》检测试题》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2009-2010高二第二学期语文《选修•先秦诸子选读》试题一、社科文阅读(共6分)中庸”辨析张岱年①以前曾经有一种比较流行的见解,认为中国文化的基本精神是“中庸”。对于这个问题,应略以辨析。②"屮庸”观念是孔子提出的,他说“屮庸Z为德也,其至矣乎!民鲜久矣。”(《论语?雍也》)对于中庸的含义无所解释。但是说“屮庸之为德”,而不是说“中庸之为道”,足证中庸是指一种修养境界,而不仅是指一种抽象原则。孔子又说:“不得中行而与之,必也狂狷乎!狂者进収,狷者有所不为也。”(《子路》)中行是较高的品德,应与中
2、庸同义。孟子说:“孔子不得中道而与之,必也狂狷乎!狂者进取,狷者有所不为也。”(《孟子?尽心下》)不说屮行而说屮道,屮行、屮道,当是同一意义。总Z,屮庸、屮行、屮道,应具有同一含义,指高于狂狷的修养境界。③《中庸》篇有云:“舜其大知也与!舜好问而好察迩言,隐恶扬善,执英两端,用其中于民,其斯以为舜乎!”所谓执两用中应即对于中庸的解释。《说文》:“庸,用也。”中庸即用中,指随时运用中的原则,处事恰如其分。孔子尝说:“过犹不及。”(《论语?先进》)后儒解释屮庸为“无过无不及”,是正确的。④“中庸”观念包
3、含一种认识,即许多事情都有一定限度,超过了这个限度,就和没有达到这个限度一样。这就是“过犹不及”。有些事情,确实如此。如饮食衣着以及睡眠之类,确实是“过犹不及”。但是,许多事情的限度是随时代的演进而改变的。例如所谓“君臣之义”,过去认为是必须遵守、不可逾越的。但是近代西方资产阶级打倒了君权,使人类历史大大前进了一步。又如屮国封建时代排斥所谓奇技淫巧,阻碍了自然科学的进展;近代西方实证科学长足进步,技术远远超过了前代,促进了文化的高度发展。在历史上,在一定的范围内,超越传统的限度,往往可以实现巨大的飞
4、跃。如果固守“过犹不及”的中道,就不可能大步前进了。因此,“中庸”观念,虽然在过去曾经广泛流传,但是实际上不能起推动文化发展的作用。所以,我认为,不能把“中庸”看做中国文化的基本精神。⑤近代西方国家都宣扬自己的民族精神。如法国人民鼓吹法兰西精神,德国人民提倡日耳曼精神等等。中华民族必有作为民族文化的指导原则的屮华精神。古往今来,这个精神得到发扬,文化就进步;这个精神得不到发扬,文化就落后。正确认识这个民族精神之所在,是非常必要的。1.本文认为中庸是指一种修养境界,以下不屈于其依据的一项是()A.孔子
5、提出“中庸Z为德”,而没有说“屮庸之为道”,足证屮庸是指一种修养境界。B.孔子在《论语?雍也》中对于中庸的含义无所解释,可以推测中庸是指一种修养境界。C.孔子在《子路》中说:“不得中行而与之,必也狂狷乎!”,中行应与中庸同义,是较高的品徳。D.孟子说:“孔子不得中道而与之,必也狂狷乎!”中道与中行和中庸含义相同,指高于狂狷的修养境界。2.下面对“中庸”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中庸》说:“执英两端,用其中于民。”所谓执两用中就是对于中庸的解释。B.《说文》:“庸,用也。”中庸即用中,指随时运用
6、中的原则,处事恰如其分。C.中庸就是孔子在《论语?先进》中所说的“过犹不及”。D.后儒提出“无过无不及”,这是对中庸的正确解释。3.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中庸就是在两个极端之间寻求适中的方法,既不要“过”也不要“不及”,这个观念是孔子提出的。A.所有事情都有限度,超过了这个限度,就和没有达到一样,这就是“过犹不及”。B.在历史上,只有超越传统的限度,才可以实现巨大的飞跃。固守中道,就不可能前进。C.作者认为,“中庸”观念虽然在过去曾经广泛流传,但是实际上不能起推动文化发展的作用。二、文
7、言文阅读(共6分)(公孙丑问曰)“敢问夫子恶乎长?”曰:“我知言,我善养吾浩然Z气。”“敢问何谓浩然之气?”曰:“难言也。其为气也,至大至刚;以直养而无害,则塞于天地之间。其为气也,配义与道;无是,馁矣。是集义所生者,非义袭而収之也。行有不慄於心,则馁矣。我故Fh告子未尝知义,以其外之也。必有事焉,而勿正,心勿忘,勿助长也。无若宋人然。宋人有闵,其苗Z不长而抿Z者;芒芒然归,谓其人曰:'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其子趋而往视之,苗则槁矣。天下之不助苗长者寡矣。以为无益而舍之者,不耘苗者也。助之长者,損
8、苗者也。非徒无益,而又害之。”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敢问夫子恶乎长长:擅长B、必有事焉,而勿正1E:预期C、则塞于天地之间塞:充满D、今日病矣病:生病5、下列四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何以利吾国A、以直养而无害B、天下Z不助苗长者寡矣C、今人乍见揣子将入于井D、非徒无益,而又害之狱讼者不Z尧Z子而Z舜寡人之于国也滔滔者天下皆是也,而谁以易之6、下列对文本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孟子告诉公孙丑,所谓浩然正气,是最伟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