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论淮北抗日根据地的战略地位和作用

略论淮北抗日根据地的战略地位和作用

ID:34175248

大小:71.3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3-04

略论淮北抗日根据地的战略地位和作用_第1页
略论淮北抗日根据地的战略地位和作用_第2页
略论淮北抗日根据地的战略地位和作用_第3页
略论淮北抗日根据地的战略地位和作用_第4页
略论淮北抗日根据地的战略地位和作用_第5页
资源描述:

《略论淮北抗日根据地的战略地位和作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略论淮北抗日根据地的战略地位和作用廖锋淮北抗日根据地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抗日军民建立的敌后战略根据地之一。它包括位于黄河和陇海铁路以南,平汉铁路、黄泛区以东,淮河以北,运河、洪泽湖以西的广大地区,主要由津浦路西的豫皖苏边和路东的皖东北2个区域组成。自古为兵家必争之地,战略地位十分重要。但由于淮北路西根据地自1941年5月到1944年8月间被国民党顽军所夺占,长期以来,在华中抗战与新四军历史的研究中,对淮北抗日根据地的认识和评价被有意无意地弱化,甚至颇有以偏概全之论。笔者谨以客观史料为据,就淮北抗日根据地的战略地位和作用问题略陈管见,并就教

2、于方家。一、淮北抗日根据地是华中敌后战场重要的战略支点淮北抗日根据地的开辟始于1938年夏。国民党40万大军在徐州会战中失利后,日军进攻的矛头直指中原。为牵制日军沿平汉铁路南下进攻郑州、武汉,5月22日,中共中央书记处发出了《中央关于徐州失守后华中工作给长江局的指示》,对长江以北鄂、豫、皖、苏各省的工作作了总体部署,要求立即动员、组织与领导群众,准备与发动游击战争,建立抗日根据地。并具体部署“将河南省划为二个主要区域,以津浦线,陇海线,平汉线,信浦公路中间的豫东与皖西北(即豫皖苏边地区——作者注)为一个区;陇海线以南,平汉线以西为一个区”

3、;“在津浦路以东、陇海路以南、长江以北的江北广大地区……,主要任务为发展游击战争”①。由于国民党军在花园口掘黄河堤放水,淹没豫东、皖北17县形成的黄泛区阻止了日军向河南腹地的推进。日军随即调整了作战部署,其华中派遣军指挥第二、十一军改取沿大别山北麓、淮河南岸和长江两岸向武汉推进,8月开始与国民党军对战于从大别山区到长江湖口直至江西瑞昌一线的武汉外围屏障地带。此时,长江以北鲁、苏、皖地区已成敌后,其战场态势为:在北翼的山东地区,中共山东省委领导了10次较大规模的武装起义,抗日武装迅速扩大,并控制了部分县城和重要山区;在南翼的江淮地区,中共领

4、导的新四军第四支队已进入皖中敌后活动,国民党军第五战区李宗仁部则以大别山区为依托,重点打击皖中和沿淮敌后的日军;而居于中部的豫皖苏鲁边区,虽然“北面有山东我党的武装,南面与(新四军)4支队8团相呼应,可起到牵制敌沿大别山脉西进的战略作用。一旦武汉失守,平汉线危急,则是坚持华中敌后的十分重要的地区”②,战略地位日趋重要,却已无中国正规军队,只有由当地民众组成的分散的抗日游击武装,其中包括中共豫东特委组织的第一战区自卫军第七路、豫东游击第三支队,中共河南省委组织的先遣大队,中共湖西区党委组织的人民义勇军18个大队等部,活动于睢县、杞县、太康和

5、徐州以西地区,力量过于弱小,难以发挥战略牵制的作用。59月2日,中共中央长江局负责人周恩来、叶剑英电示中共河南省委,将工作重心转向豫东,创造豫皖苏鲁边抗日斗争的新局面,并与八路军冀鲁豫部队沟通联系。9月下旬,中共河南省委军事部部长彭雪枫率300余人从竹沟出发,10月到达西华杜岗,与吴芝圃的豫东游击第三支队、萧望东的先遣大队合编为新四军游击支队。随即东渡新黄河,11月下旬进入睢宁、杞县、太康地区,连战获胜,并与国民党地方实力派建立了共同抗日的统战关系。1939年初,游击支队继续东进至商邱、亳县、永城地区,初步打开了豫皖苏边的抗战局面。永城、

6、西华、萧县的地方武装相继被改编为游击支队的第一、二、三总队,全支队总兵力达9个团12000余人。11月改称新四军第六支队。与此同时,中共山东分局先后派出李浩然、杨纯等组成中共苏皖特委和皖东北特委,进入津浦路以东、陇海路以南的苏皖边区;中共鄂豫皖省委派出江上青、陈国栋、赵敏、宋季文等随统战人士、国民政府第六行署专员盛子瑾进入皖东北工作。1938年12月以青年救国义勇军在江苏邳县编成八路军陇海南进支队(支队长钟辉、政委梁海波),活动于灵壁、宿县、萧县、铜山、邳县、睢宁一带。1939年5月八路军苏鲁豫支队(支队长彭明治、政委朱涤新)主力南越陇海

7、铁路,抵达萧县、永城、夏邑地区。同年冬,以陇海南进支队一部组成黄春圃(江华)为司令员兼政委的八路军苏皖游击纵队,进入淮阴、阜宁地区活动。7月,新四军游击支队和豫皖苏边区党委派出张爱萍、刘玉柱等前往皖东北,与苏鲁豫支队和陇海南进支队取得联系,建立了八路军、新四军办事处,同时成立了中共苏皖区党委,统一领导皖东北、邳睢铜、苏北等地区的工作。不久,皖东北地区由中共所掌握的武装力量统一改编为新四军第六支队第四总队(总队长兼政委张爱萍)。形成了豫皖苏和皖东北两块游击根据地夹津浦铁路东西互为依托的有利态势。由此,初具雏形的淮北抗日根据地对日本华北方面军

8、和华中派遣军的接合部及津浦铁路徐州至蚌埠段构成了严重威胁,成为控制华中敌后战场日本第十二军(驻淮河以北)和第十三军(驻淮河以南和长江下游地区)南北机动通道、配合黄泛区以西国民党正规军作战、牵制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