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福建省晋江市季延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原卷版)

精品解析:福建省晋江市季延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原卷版)

ID:34171048

大小:76.08 KB

页数:16页

时间:2019-03-04

精品解析:福建省晋江市季延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原卷版)_第1页
精品解析:福建省晋江市季延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原卷版)_第2页
精品解析:福建省晋江市季延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原卷版)_第3页
精品解析:福建省晋江市季延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原卷版)_第4页
精品解析:福建省晋江市季延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原卷版)_第5页
资源描述:

《精品解析:福建省晋江市季延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原卷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学。科。网…学。科。网…学。科c网…学。科。网…学。科。网…学。科。网…季延中学2018年春高二语文期中考试卷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木阅读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无论是先秦儒家还是汉代儒家,都积极肯定“现世”生活的正面价值,主张在“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生命格局中,实现“内圣外王”的理想。总的来说,此两阶段儒学关注的重心皆在社会的政治伦理方面,而非个人的心性修养方面。众所周知,源于印度的佛教本是一种“出世型”定教,其思想性格与儒学强烈的“入世”倾向是格格不入的。在佛教传入前,儒学作为一种本土思想在中国已很

2、发达且根深蒂固,这使得佛教必须做出一定程度的“性格调适”,否则很难在中国扎根立足。印度的大乘佛教本有中观、瑜伽行和如来藏三大学派,后来只有如来藏一系在中国生根并被发扬光大,正是因为如来藏强调众生皆有佛性、皆能成佛的思想与儒家主流的“性善论”“人皆可为尧舜”等说法较为接近。而由唐代高僧慧能创立的禅宗,宣扬“心即是佛”“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把大乘佛教不舍世间的思想发挥到了极致,使得佛教日益世俗化、人间化。佛教的这种中国化,拉近了它与中国人的心理距离,禅宗也因此得到快速传播与发展。然而,佛教与儒学毕竟有着

3、无法逾越的价值鸿沟:宋代的“尚文”政治,大大促进了士大夫经世精神的复苏;加之异族欺凌所激起的民族意识高涨,一批儒者举起唐朝曾上书《论佛骨表》的韩愈之“辟佛”旗帜,掀起了新一轮的排佛浪潮。文坛领袖欧阳修称佛教为“魔教”,呼吁儒者要“修其本而胜之”。儒家的批判使得一些禅门大师极力弥缝儒、释二教之异,为佛教辩诬。如云门宗禅师契嵩作《辅教篇》认为儒、佛二教皆出自“荃人之心”。他以佛教的“五戒”“十善”比附儒家的“五常”,強调僧人必须对父母尽孝,力陈佛教符合“王道”,在“正人心”“兴善止恶”等方面可辅助儒教治理天下

4、。诚如学者所言,《中庸》《大学》等著作之所以恰恰在宋代被"发掘”出来,并一跃成为承载"道德性命”奧义的儒家经典,主要不是新儒家“返之六经而后得之”的结果,而是契嵩等高僧大德儒者化、士大夫化的结果。“熙宁变法”之前,宋儒大体上还保持着内圣外王的艾理格局。但到了南宋,新儒学已经逐步占据思想界的主流地位,很多儒者对佛道心性理论自觉不自觉地吸收,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传统儒学的精神面貌。这一变异的突出特征是儒家的“内圣”压倒了“外王”。尽管“得君行道”仍是后来大多数儒者高悬的人生理想,但从思想重心看,如何安顿身心性命

5、则成了他们关切的焦点。这一变异,对于儒家道德人格的挺立、审美意境的提升、生命体验的深化,乃至“了生死”都有重大意义,但儒学原来强烈的经世致用品格反而因此有所减弱。至明代阳明心学的出现,这一趋向更加明显,其修养工夫论尤其到了“牛毛茧丝,无不辨晰”的地步。儒学至此,可算在思想战场上对禅宗取得了决定性胜利。但这一“胜利”,恰恰是以对禅宗心性智慧的深度吸纳为前提的。(摘编自孙海燕《儒学与禅宗的思想史“恩怨”》)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先秦和汉代两个阶段的儒学都特别关注社会的政治伦理,主张在“

6、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中,实现“内圣外王”的理想。B.在佛教传入前,儒学作为一种本土思想,已在中国根深蒂固。所以,佛教要想跻身中国需要将“出世”转化为“入世”思想。C.如來藏强调的众生皆有佛性、皆能成佛的思想与儒家主流学说思想相对接近,因而如來藏系得以在中国生根并发扬光大。D.慧能创立的禅宗使得佛教日益世俗化、人间化,这样就拉近了佛教与屮国人的心理距离,因此能得到快速传播与发展。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宋代社会崇尚文治,再加上受到异族的欺侮,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以欧阳修为代表的一大批儒

7、者掀起了排佛浪潮。B.为了弥合儒佛二教Z间的差别,云门宗禅师契嵩作《辅教篇》,寻求儒佛二教之间的共同之处,认为佛教可帮助儒教治理天下。C.《中庸》《大学》等著作能够在宋代成为儒家经典,与这一时期一些高僧大德儒者化、士大夫化,极力弥合佛教与儒学之间的鸿沟有密切关系。D.南宋时期,很多儒者对佛道心性理论自觉不自觉地吸收,使得他们越来越关注修身齐家、安顿身心,并将Z作为他们的人生理想。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儒学与禅宗的渊源,是在排斥中又彼此吸纳的思想史。比如佛教吸收儒家的人间伦理,再如儒家

8、开拓出“援禅入儒”的宋明新儒学。B.韩愈上书《论佛骨表》高举排佛旗帜,体现了儒学与佛教的价值鸿沟,这种排佛思想直到宋代仍被一些儒者所接续。C.到了南宋,由于儒学原来强调的经世致用的思想有所减弱,所以,儒家将关注的思想重心转移到内在品徳的自我提升上。D.宋代很多儒者自觉不自觉地吸收佛道心性理论而阐发出新儒学,这一过程也是宋代多种思想合流的一种体现。文学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朗读与吶喊莫言今年二月,在故乡的大街上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