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全球化对我国能源利用效率影响的实证研究

经济全球化对我国能源利用效率影响的实证研究

ID:34126070

大小:486.89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9-03-03

经济全球化对我国能源利用效率影响的实证研究_第1页
经济全球化对我国能源利用效率影响的实证研究_第2页
经济全球化对我国能源利用效率影响的实证研究_第3页
经济全球化对我国能源利用效率影响的实证研究_第4页
经济全球化对我国能源利用效率影响的实证研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经济全球化对我国能源利用效率影响的实证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经济科学·2009年第1期经济全球化对我国能源利用效率*影响的实证研究——基于中国行业面板数据张少华陈浪南(中山大学岭南学院广东广州510275)摘要: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和巨大的能源消费,是在中国经济加速融入全球经济的背景下发生的,我们非常关注以投资一体化、生产非一体化和贸易一体化为内容的经济全球化对中国能源利用效率的影响。本文在阐述经济全球化的含义和构建经济全球化指数的基础上,基于33个工业行业1998-2005年的面板数据,采用PCSE稳健估计发现经济全球化显著提高了我国的能源利用效率,同时技术进步、产权结构、要素禀赋结构和产业结构等也对能源

2、利用效率产生不同的影响。本文的分析对于理解我国的经济发展、能源安全和产业升级具有启发意义。关键词:经济全球化能源利用效率全球价值链PCSE稳健估计中国肇始于1978年的改革开放经过三十年的历程,使自身确立了“世界工厂”的地位。但是,中国作为“世界工厂”地位的确立,也伴随着能源消费的增加。目前,中国已经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能源消费国。能源消费的增加带来能源进口的增加。2006年,中国的石油净进口量高达350万桶/日,成为仅次于美国和日本的世界第三大石油进口国。中国在2007年首次成为煤炭净进口国。能源进口量的急剧上升,带来了中国对能源安全的高

3、度关注。对于中国的能源消费、能源利用效率问题,国内外文献大多从本国的经济发展、产业结构调整以及技术进步等角度去研究,得出了许多有意义的结论,只有少数的文献关注中国在对外经济交往中的能源消耗问题,从国际贸易和FDI等视角进行研究,比如卡瑞等(FredrichKahrl和DavidRoland-Holst,2008))、素瑞等(Shui,2006)、沈利生(2007)、丁刚(2007)等。本文从中国切入全球价值链,以经济全球化视角分析能源利用效率。本文下面的结构安排如下:第二部分是文献综述,第三部分是经济全球化含义的阐述,第四部分是模型设定和变量说明

4、,第五部分利用中国行业面板数据进行检验和分析,第六部分是结论与启示。*本文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70473106,70673116)、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05JJD790075)、国家社科基金项目(07BJY167)、上海立信会计学院中国立信风险管理研究院课题、中山大学“985工程”产业与区域发展研究创新基地,及广东省普通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经费资助成果之一。102一、文献综述(一)经济发展与能源消费甘礼(Galli,1998)利用1973-1990年亚洲新兴国家和地区的样本数据的分析表明,能源强度随收入水平的上升呈

5、一种倒U型关系。格罗斯曼等(Grossman和Krueger,1994)基于国别样本数据的研究表明,能源强度在低收入国家随着收入增加而增加,在高收入国家则随着收入的增加而减少。林伯强(2003)在三要素(实际资本、人力资本和电力消费)的生产函数的框架下,利用协整分析和误差修正技术研究了中国电力消费和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发现电力消费、GDP、资本存量以及人力资本之间存在长期的均衡关系,电力消费是GDP增长的Granger原因,但短期的经济增长不是电力消费的Granger原因。这就部分地解释了个别年份的经济增长率很高,但电力消费增长率却不高的现象。同

6、时,短期的电力需求高于GDP的增长也是可能的。赵进文、范继涛(2007)将近年来发展的非线性STR技术应用于我国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的内在依从关系研究,发现二者之间既不是单向因果关系,也不是双向因果关系,而是我国经济增长对能源消费的影响具有非线性、非对称及阶段性特征。(二)产业结构调整与能源消费史丹(2002)发现对外开放、产业结构和经济体制改革是影响我国能源利用效率的重要因素,90年代中期以来,对外开放和经济体制改革提高了我国的能源利用效率,而产业结构则提高了我国的能源消费强度。吴巧生等(2006)运用Laspeyres指数及其分解模型,把能源消

7、耗强度分解为结构份额和效率份额,发现1980年以来,中国的能源使用效率虽然有很大的提高,但是能源消耗强度的下降主要是效率份额的作用,而产业结构调整对降低能源消耗强度的作用是负面的。魏楚等(2007)基于DEA方法构建了一个相对前沿的能源效率指标,并运用1995-2004年的省际面板数据进行能源效率的计算,发现大多数省份的能源效率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特点,不同地区的能源效率还存在趋同性。同时指出产业结构的优化有利于提高能源效率。(三)技术进步与能源消费斯滕等(Stern和Ma,2008)采用LMDI分解技术分析了中国1980-2003年能源密度

8、下降的原因,发现技术进步是能源密度之所以下降的主要原因,而结构变化,无论从产业层面还是部门层面看,都提高了中国的能源密度。费雪等(Fis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