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4021006
大小:140.50 KB
页数:35页
时间:2019-03-03
《沈阳市环境安全应急能力建设》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沈阳市环境安全应急能力建设“十一五”专项规划沈阳市环保局二○○六年七月目录第一章总论1一、总体思路1二、规划依据2三、规划原则2四、规划目标4第二章现状及趋势分析5一、十五期间完成情况5二、基本现状6三、存在问题9四、发展趋势12第三章主要任务13一、进行装备建设,做好自身储备13二、加强通信建设,提高指挥协调能力13三、建立应急数据库,确保技术保障14四、加强固废中心建设,提高后期处置能力14第四章建设项目14一、总体建设项目14二、近期建设项目20第五章效益评价22第六章保障措施23沈阳市环境安全应急能力建设总体建设项目24沈阳市环境安全应急能力建设近期建设项目31第一章总论一
2、、总体思路环境安全是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即使是经济相对发达、环境质量相对较好的地区,也要将提高环境安全保障程度、排除发展过程中的各类环境风险作为战略重点。随着沈阳市近年来经济发展,人们的生活质量有了前所未有的提高,各种人为的或技术的原因所造成的环境安全事件对人们带来的冲击也越来越大。为此,根据国家环保总局发布的全国环保工作“十一五”规划思路,确定沈阳市“十一五”期间环境安全应急能力建设的规划思路为:(一)将环境安全纳入法制化轨道,建立健全环境安全法规制度体系沈阳市已经建成以国家有关法律法规为核心,以地方政府规章和配套规范性文件为细化补充的环境安全法规体系。将城市环境安全和生态
3、安全纳入法制化管理轨道,对保障沈阳市城市的环境安全和人体健康,有效防控各类危害发挥了重要的制度保障作用。(二)建立环境安全事故应急快速反应体系,有力保障城市环境安全建立环境安全污染事故应急快速反应体系,是沈阳市应对各类化学危险品污染事故,快速消除污染危害的重要保障。(三)开展污染隐患排查、防范于未然-33-通过对污染源的排查,建立污染源企业动态档案,便于随时掌握污染源的变化,加强对污染源的监控管理。(四)建设全国一流的监控和监测体系,具备全项目监测能力建成国内一流的环境监控中心和监测中心,运用网络和数字远程传输技术和自动监测技术,时刻监控、保护着城市的环境安全。一旦发生事故即时地定
4、性定量污染因子,说清污染状况,为后续处理提供基础资料。(五)为事故处置提供科学可行的办法广泛收集国内外先进科学的污染物处置办法,加强污染物处置办法知识的积累,为可能的污染事故处理提供技术支撑。同时,做为700万人口的大城市,也需要储备一些常备的污染物净化物质,如活性碳,可以应对普通的化学污染,避免一旦发生事故造成措手不及。二、规划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国务院关于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工作的决定》《沈阳市“十一五”环境保护规划》《沈阳市危险化学品调查名录》《沈阳市突发性污染事故应急处置预案》三、规划原则(
5、一)目的明确,操作可行-33-沈阳市环境安全应急能力建设“十一五”专项规划要充分体现为环境安全和环境管理服务的宗旨,紧密围绕全市社会、经济建设和环保工作中心,立足于解决环境重点、难点、热点问题,有针对性地开展相关建设。环境监测预警和事故应急监测系统要突出重点、分期分批、切实可行地开展。在充分考虑我市市情和技术发展现状基础上,科学合理地排定发展目标、阶段任务,提高规划的现实性和可操作性。(二)整体规划,分步实施整体考虑沈阳市的应急能力现状,参照《环境监测站建设标准(试行)》(环发[2002]118号)要求,按照建设先进的环境监测预警和事故应急监测系统的要求,填平补齐、一次性配齐,通过
6、对环保系统地级城市环境监测站建设,逐步达到标准的监测能力。(三)统筹兼顾,整合资源充分利用沈阳市现有的环境安全仪器设备资源,做到监理、监测、污染处理相结合,资源共享,互补互用,以节省系统建设投资和避免人力资源浪费。同时规划要体现全市一盘棋的思想,兼顾市区两级环保部门的现实状况和发展方向,实行统一规划、统一部署、统一实施,以提高整体横向基础能力和纵向科研能力,建成较为完善的环境安全体系。(四)高瞻远瞩,目标长远-33-环境安全应急能力建设还要保持一定的前瞻性,注重新型环境问题的研究,在核安全、生态安全、有机污染等领域规划建设项目和明确工作任务,以确保能力建设较为超前地为环境管理服务。
7、四、规划目标国家环保总局要求各地环保部门充分认识环境安全工作的重要性,加强环境监管,建立公共环境信息披露制度,特别是突发环境事件信息披露制度,坚决维护人民群众的环境知情权,为此,确定规划总体目标和具体目标如下:(一)总体目标建立健全突发环境事件应急机制,提高政府应对涉及公共危机的突发环境事件的能力,维护社会稳定,保障公众生命健康和财产安全,保护环境,促进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二)具体目标在5年内或更长的时间里,进一步完善突发性污染事故应急预警、接警、监测、处置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