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3977381
大小:61.00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9-03-02
《天津市六校(静海一中、杨村一中、宝坻一中等)2018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联考历史试题(附答案)$836528》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2017~2018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六校联考高三历史试卷注意事项:1.答第Ⅰ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考试科目涂写在答题卡上。2.选出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的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填涂。第Ⅰ卷本卷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青铜器曾经被视为沟通人与神联系的重要中介物,但到春秋战国时期,青铜器多转向实用,礼器的比例减少。这一变化主要反映了A.生产力发展B.青铜技术水平提高C.“礼崩乐坏”D.神学思想影响减弱2.明朝
2、嘉靖、万历年间,民间海外贸易兴起,中国海商的足迹几乎遍布东南亚各国。他们用瓷器、丝织品换取南洋的香料、药材和珠宝。在明朝的海外贸易中,中国始终处于出超地位。这说明明朝A.民间贸易地位远超朝贡贸易B.积极参与世界市场贸易C.始终坚持闭关锁国政策D.海外贸易一度发达3.嘉庆四年正月初八日谕:各部院衙门文武大臣,各直省督抚藩臬,凡有奏事之责者,及军营带兵大臣等嗣后陈奏事件,俱应直达朕前,不许另有副封关会军机处。各部院文武大臣:亦不得将所奏之事,预先告知军机大臣。嘉庆发布该上谕的目的是A.协调军机处与其它部门的关系B.限制
3、军机处的权力C.扩大军机处的权力D.准备废除军机处4.从察举制、九品中正制到科举制,这一发展变化反映的是A.官吏制度的演变B.地方制度的变迁C.军事制度的改变D.经济制度的改变5.朱熹以从众、从俗的原则修改孔子推崇的礼义,不仅在思想领域,而且在行为领域占据了主导地位。这反映了朱熹的理学在当时A.开始走向生活化和世俗化B.成为统治地位官方哲学C.强调与传统儒学划清界线D.竭力维护君主专制统治6.“欧洲人还借鉴中国的印刷术,造出了自己的活字印刷机,大大推动了文艺复兴运动和宗教改革,促进了思想解放和社会进步”。这一叙述是
4、①历史规律②客体历史③主体化历史④历史解释A.①③B.②③C.③④D.①④7.西方学者伯尔曼说:古希腊罗马“幸存下来的东西”对西方文明的影响“仅仅占一小部分”;“1050年—1150年之前的欧洲与此后的欧洲之间却存在根本的断裂”。伯尔曼意在强调A.古希腊罗马文明孕育了西方近代民主政治B.1050年—1150年是欧洲历史发展的转型期C.近代欧洲文明与古希腊罗马文明没有延续性D.古希腊罗马是欧洲文明的发源地8.古罗马法学家说:“每个共同体为自己制定的法是它们自己的法,并且成为市民法。”这里的“市民法”是指罗马的A.自然
5、法B.公民法C.自由法D.万民法9.国家通过实施重商政策对经济进行全面控制;大力促进海外贸易,成立特许商业公司垄断贸易,制定进出口禁令或保护性关税促进本国制造业的发展;同时逐步清除阻碍国内贸易的种种中世纪羁绊,改变度量衡、币制和税收混乱局面,制定了一系列工业法规来规范生产。这些举措的实施是在A.15、16世纪的中国B.16、17世纪的英国C.18、19世纪的英国D.18、19世纪的美国10.“某些国家在某些历史发展阶段,代议制只是他们粉饰民主的一块幌子而已,他们是打着代议民主的招牌,而行专制独裁之实。”下列可以作为
6、材料中观点的论据的是A.17世纪,英国颁布《权利法案》B.18世纪,美国制订1787年宪法C.19世纪,法国通过《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D.19世纪,德国颁布《德意志帝国宪法》11.1832年,《工厂法》通过,对工人的劳动安全、卫生、福利作了规定。1832年,重新分配下院名额,工业资本家取得政治权利。1842年,通过《矿业法》,禁止使用妇女和不满10岁的儿童从事井下劳动。1875年,出台第一部《住房法》,重点解决工厂宿舍及工人居住区的住房和环境问题。以上英国历史上的改革最能反映A.立足改善民生进行改革B.民主化进程
7、大大加快C.工业革命推动社会变革D.开始推行福利国家政策12.美国人民的幸运和政治精英的睿智在于他们总是恰如其分地达到了某种平衡。18世纪美国政治体制构建中直接体现这一思想的是A.确立资产阶级民主政体B.建立联邦制C.建立总统制共和政体D.保留奴隶制13.辛亥革命前,梁启超说:“吾党做劝告开明工夫,未必不为彼党间接发生助力。彼党做预备革命军工夫,亦未必不为吾党间接生助力,此所谓相反而实相成。”它反映了A.梁启超实际上是辛亥革命的重要领导人B.革命派与立宪派的相互合作推动了辛亥革命C.革命派与立宪派斗争方式不同而目标
8、相同D.梁启超认识到了国共两党合作的实效性14.“通过一场革命或许很可以实现推翻个人专制以及贪婪心和权势欲的压迫,但却决不能实现思维方式的真正改革。而新的偏见也正如镜子一样,将会成为驾驭缺少思想的广大人群的圈套。”对这一说法有经历体验,并为此而努力实践变革的历史人物是A.康德B.康有为C.孙中山D.陈独秀15.据一个日本学者统计,从1912年到1936年,中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