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昌中考语文试卷及答案

宜昌中考语文试卷及答案

ID:33749640

大小:122.00 KB

页数:12页

时间:2019-02-28

宜昌中考语文试卷及答案_第1页
宜昌中考语文试卷及答案_第2页
宜昌中考语文试卷及答案_第3页
宜昌中考语文试卷及答案_第4页
宜昌中考语文试卷及答案_第5页
资源描述:

《宜昌中考语文试卷及答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2014年湖北省宜昌市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语文试题(本试卷共34小题,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注意事项:本试卷分试题卷和答题卡两部分,请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每题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上无效。考试结束,请将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汉字(10分)   1.在下列句子的括号中,给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2分)①在湛(   )蓝的天空下,那金黄色的琉璃瓦重yán(   )屋顶,显得格外辉煌。                                            ——选自黄传惕《故宫博物院》②那种恬(   )静,那种清yì(   ),常令你耳清目爽,心

2、旷神怡,这种朋友,可遇而不可求,得此朋友,是你一生的造化。           ——选自孟庆果《如水的朋友》   2.汉字的偏旁部首有表意功能,组合再生能力较强。请用“拮”和“诀”这两个汉字的偏旁部首,重新组合成两个新字,然后分别给两个新字注音并解释。(2分)          ①新字(  )注音(  )解释:        ②新字(  )注音(  )解释:       3.成语的构成方式多样,妙趣横生,由反义词组成的联合结构,就很有意味,如“长吁短叹”“吐故纳新”等。下边有两个这样的成语,请你在括号内填上恰当的反义词。(2分)①居(   )思(   )   ②博(   )通

3、(   )4.汉字注重“随文学习”,阅读中抓住一个字,往往能读懂一篇文。下面这四个名篇的学习你认为应抓住哪个字来解读文章呢?(填代号)(2分)①《香菱学诗》( )②《杨修之死》( )③《范进中举》( )④《陈涉世家》( )   A.志       B.痴       C.疯       D.忌   5.随着《舌尖上的中国》的热播,中国的美食文化更加风靡世界,一个“吃”字,也呈现出丰富的语义内涵,比如:花积蓄叫“吃老本”,理解透彻叫“吃透”12/12。请根据下边括号里的提示,在“吃”字后面的横线上分别填上一个恰当的字,使之产生有趣的效果。(2分)①吃     :(受人欢迎,受重

4、视)          ②吃     :(产生嫉妒情绪)③吃     :(受损失或在某方面条件不利)  ④吃     :(特别爱吃、能吃的人)阅 读(60分)一、观湖中之鱼明世间至理(20分)【甲诗】钓鱼不得           【唐】李舜弦尽日池边钓锦鳞,芰荷①香里暗消魂。依稀纵有寻香饵,知是金钩不肯吞。              ——选自《全唐诗》   注释:①芰(jì)荷:菱叶和荷叶。【乙文】                       湖之鱼              【清】林纾  林子①啜茗于湖滨(A)肆②,丛柳蔽窗,湖水皆黯碧如染,小鱼百数来会③(B)下。   戏

5、嚼豆脯④唾之,群鱼争喋⑤;然随喋随逝,继而存者,三四鱼焉。再唾之,坠缀葑草⑥之上,不食矣。始谓鱼之逝者皆饱也。寻⑦丈之外水纹攒动争喋他物如故。   余方悟:钓者将下钩,必先投食(C)引之。鱼图食(D)并吞钩。久乃知,凡下食者皆将有钩矣。然则名利之薮⑧,独无钩乎?不及其盛⑨下食之时而去之,其能脱钩而逝者几何也?——选自木刻本《畏庐文集》【注释】①林子:林纾(shū)自称,中国近代文学家、翻译家。②肆:指茶馆。③会:汇聚。④豆脯:豆豉之类佐餐小食品。⑤喋:成群的鱼儿吃东西。⑥葑(fēng)草:水生植物。⑦寻:长度单位,八尺。⑧薮(sǒu):原指水少而草木茂盛的湖泽。后比喻人或东西

6、聚集的地方。⑨盛:多,频频。6.请解释【乙文】中加点词的意思。(4分)12/12   啜(    )     逝(    )     故(    )     乃(     )7.请认真阅读【乙文】,凭你的语感,将文言词“之”“以”“其”“而”正确填入文中的ABCD处。(2分)8.【甲诗】中加横线的“锦鳞”代指的是什么?在我们学过的古诗文中,用法与此相同的还有不少,请再列举一例并写出具体代指的内容。(2分)答:          9.用“/”为【乙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准确断句。(2分) 寻丈之外水纹攒动争喋他物如故。10.翻译【乙文】中画波浪线的语句。(3分)      不及其盛

7、下食之时而去之,其能脱钩而逝者几何也?译文:                            11.【甲诗】作者“钓鱼不得”,【乙文】也说对于丢下的食物,鱼儿渐渐“不食矣”。如果要用【甲诗】中的两句诗来概括其原因,你认为是哪两句?(2分)答:                 12.【甲诗】中的“香饵”在【乙文】的作者看来,喻指什么?请用【乙文】第三段中的一个双音节词来回答。(1分)答:                 13.【乙文】由观鱼喋食而引发人生感悟,请用自己的话概括其蕴含的深刻哲理。(2分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