阶层化居住空间,生活方式,社会交往与阶层认同

阶层化居住空间,生活方式,社会交往与阶层认同

ID:33539177

大小:253.91 KB

页数:31页

时间:2019-02-26

阶层化居住空间,生活方式,社会交往与阶层认同_第1页
阶层化居住空间,生活方式,社会交往与阶层认同_第2页
阶层化居住空间,生活方式,社会交往与阶层认同_第3页
阶层化居住空间,生活方式,社会交往与阶层认同_第4页
阶层化居住空间,生活方式,社会交往与阶层认同_第5页
资源描述:

《阶层化居住空间,生活方式,社会交往与阶层认同》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阶层化:居住空间、生活方式、社会交往与阶层认同———我国城镇社会阶层化问题的实证研究刘精明 李路路提要:本文利用GSS2003的数据,集中探讨了中国城镇社会中客观阶层位置在有关社会领域中的后果和影响,居住模式、社会交往、生活方式和阶层意识构成了这一分析的4个维度。本文的基本结论是:在居住、交往和认同维度上,特别是在客观分层结构的两端,阶层化构成了主要的趋势;在生活方式维度上阶层化的趋势则比较模糊。在4个维度上都存在程度不同的不对应关系。关键词:社会分层 阶层化 潜类分析 对应关系  中国正在经历一个现代化和制度急剧转型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社会分层结构

2、的变化成为引人关注的理论和实践问题。国内现有的研究大多围绕“市场转型”理论所引发的争论,集中于分层结构的变迁,而较少关注阶层化(或结构化)问题或分层后果的分析;然而,后者在当代是更具理论和现实挑战的问题。本文的主旨是立足中国正在经历的现代化和制度转型背景,利用2003年度全国综合社会调查的资料(GSS2003),①对当代中国城镇社会的阶层化程度进行分析,探讨客观社会分层结构在相关社会领域的后果和影响,考察二者之间是否存在某种一致性的对应关系,或者说在什么范围内和多大程度上存在着一致性的对应关系,集中回答有关我国城镇社会中“阶层化”过程是否出现、以及在哪

3、些领域中表现出来的问题,从而为分析中国城镇社会的社会分层状况提供一个新的视角。①2003年度全国综合社会调查(GSS)是由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系和香港科技大学社会调查中心合作主持的问卷调查项目,南京大学、南开大学、吉林大学、兰州大学、武汉大学、上海社会科学院的社会学系、所合作参与了部分调查工作。本次调查以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为抽样框,在全国28个省、市、自治区的城市、城镇范围内采用PPS与分层设计的抽样方法共抽取了5900位城镇居民,实际完成样本5894个。详细抽样设计及相关资料请访问:www.chinagss.org52©1995-2005Tsinghu

4、aTongfangOpticalDiscCo.,Ltd.Allrightsreserved.论文阶层化:居住空间、生活方式、社会交往与阶层认同一、阶层化问题的理论探讨  阶层化问题的讨论是社会分层研究中一个十分重要的层面。大多数传统的关于社会分层结构的研究①基本上都建立在这样一个基础之上,即:一个社会的阶级或阶层是基于客观社会位置而形成的,例如,阶级位置、职业地位、教育水平、财产和收入、权力等,即使是“社会声望”这一看起来是主观的评价标准,其基础也是社会经济的,内在地包括了权力、教育水平和收入等要素(Blau&Duncan,1967;Featherma

5、n,etal.,1975;等等)。但是,社会分层研究并非仅仅是对客观社会位置的分类和分析,而是如埃里克森和戈德索普所指出的,其首要任务是阐明社会分层结构和社会中可见的主要社会行动模式之间,或简单地说“结构和行动”之间的关系(Erikson&Goldthorpe,1992:1)。马克思关于“自在阶级”和“自为阶级”的著名概念,韦伯关于“阶级”仅仅是某一种共同体行为的可能基础的讨论(马克斯·韦伯,1997P1976〔下册〕:247-251),都强调了客观分层结构和相应群体行动之间的关系。正是在这个意义上,赖特主张,对阶级的分析必须区分“阶级结构”和“阶级形

6、成”(ClassFormation)两个层次:阶级结构被定义为一种决定个人或家庭的阶级利益的社会关系结构,而阶级形成则是“在这种阶级结构之中,基于由结构所决定的利益基础而形成的组织化的集体行动”(Wright,1985:9-10)。因此,尽管社会分层的研究大多集中于客观社会位置的分析,但都内在地包含了一个基本假设:客观的分层结构构成了社会关系的基本分界线和不同社会群体的利益基础,构成了社会集体行动的基本组织原则和社会矛盾及冲突的基础,也就是说,构成了集体行动的基础。在分层结构和集体行动两极之间,存在着一系列的中间过程和条件。这些过程在吉登斯那里被称为“

7、结构化”过程(Giddens,1973:109),我们将其称为“阶层化”过程。由于社会行动的极端复杂性,客观的分层结构在行为、消费、认同和社会意识等各个领域中产生的后果和影响,以及它与集体行动的联系,是一个十分复杂的问题,因此也是一个①这里所谓“传统”是指相对于后工业社会理论、后现代主义理论、主要基于结构主义立场所形成的相关理论。53©1995-2005TsinghuaTongfangOpticalDiscCo.,Ltd.Allrightsreserved.社会学研究2005.3更具挑战性且非常有意义的研究主题。不同的理论传统在关注阶级形成问题时的侧重

8、点有所不同,但是理论归宿有较强的一致性:阶层化研究不仅仅指一种客观分层结构的划分,而且需要充分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