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三级基础总结

心理学三级基础总结

ID:33514558

大小:112.00 KB

页数:22页

时间:2019-02-26

心理学三级基础总结_第1页
心理学三级基础总结_第2页
心理学三级基础总结_第3页
心理学三级基础总结_第4页
心理学三级基础总结_第5页
资源描述:

《心理学三级基础总结》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咨询心理学1心理咨询师产生的学术背景1.高尔顿--------心理活动的个别差异的研究(1882)2.卡特尔--------心理测量与测验的论文(1890)3.韦特默--------开办儿童矫正诊所(1896),提出“临床心理学”概念。4.比内与西蒙------为弱智儿童编制智力量表(1904)5.大卫-------对学生的行为进行指导(1907)6.帕森斯-----职业指导运动(1908)2心理咨询专业的发展1.1896年:心理咨询起源《临床心理学》。2.20世纪30年代:心理测验与个体差异研究3.1953年:美国心理学会咨询心理学分会规定正式心理咨询专家培养标准4.1956年:

2、美咨询会:发表《作为一个专业分支的咨询心理学》报告书a)通过关心人的动机、情绪的调节,进而促进个体内在精神世界的发展b)通过发展人的必要的能力、动机,帮助个体与环境协调c)正确利用个体差异,充分考虑所有成员的发展,加深社会对心理咨询的理解心理咨询的目标:a)帮助那些连最基本、最低适应都已丧失的心理不适者;b)促进特定社会集团的每一个成员最大限度地实现自我提供服务。3心理咨询师的职业定义1.定义:心理咨询师是运用心理学以及相关知识,遵循心理学原则,通过心理咨询的技术和方法,帮助求助者解决心理问题的专业人员2.心理咨询师必须掌握心里学的一般知识和咨询临床操作的相关知识3.心理咨询师只能

3、使用心理咨询的技术和方法4.帮组求助者解决心理问题a)咨询关系是“求”与“帮”的关系b)帮助求助者解决的只能是心理问题4心理咨询师的操作性定义1.罗杰斯(1942)通过与个体持续的、直接的接触,向其提供心理帮助并力图促使其行为、态度发生变化。2.威廉森(1949)A、B两个人在面对面的情况下,受过心理咨询专门训练的A,想在心理适应方面出现问题的B提供援助的过程。3.陈仲庚(1989)心理咨询就是帮组人们去探索研究问题,使他们能决定自己应该干什么。4.书上:心理咨询师心理咨询师协助求助者解决心理问题的过程5心理咨询师的思维方式与态度1.唯物主义观点2.普遍联系观点a)心身一体观点b)

4、心理、生理和社会因素交互作用的观点c)整体性观点1.限制性观点a)咨询师的职责限制b)时间上的限制c)感情限制d)咨询目标的限制2.历史、逻辑、现实相统一的发展观3.中立性态度(“理解”)(便于建立正常的咨询关系)1心理咨询师应具备的条件1.品格:做一个尊重生命、热爱生活的人、做一个有利于社会和他人的人。2.自我修复和觉察能力3.善于接纳他人4.有强烈的责任心5.自知之明2我国心理咨询简史1.20世纪30年代:丁瓒先生作为我国第一个临床心理询价,进入北京协和医院从事心理学工作。3我国心理咨询的现状1896年:北京朝阳医院创立了我国第一个心理咨询科室1.社会化水平2.社会效益3.经济

5、效益4.组织的建设和信息沟通5.社会的认可6.2001年8月心理咨询师国家标准出台我国心理咨询师的展望:1.借鉴西方文化而产生的心理咨询工作,将会越来越贴近中国的社会和文化背景。2.社会需求的广泛性以及心理咨询的普及化,其发展势头将保持强劲。3.完善的和职业化的心理咨询,将不断提高自身价值,并且将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融为一体。第二节历史上的几种理论观点一、阿帕波特是一位著名的精神分析学家,他对弗洛伊德的学说有精深研究。1.分区观点a)潜意识—潜意识----意识2.结构观点a)本我—自我---超我3.动力学观点a)性本能和营养本能4.发展观点a)口欲期(0~1岁)期快乐来源于唇

6、、口、手指头。b)肛欲期(1~3岁)其快乐来源于为忍受和排粪便,肌紧张的控制c)生殖器器(3~5岁)其快乐来源于生殖部位的刺激和幻想,恋母和恋父d)潜伏期(5~12岁)兴趣转向外界e)生殖期(12岁以后)性欲逐渐转向异性5.适应观点a)心理动力---性本能的活动与发展,是每个发展阶段上与自我不断周旋的中进行的,是在自我监督、自我控制中度过的。b)自我保存本能c)自我防御机制:压抑、投射、置换、反响、合理化、升华、转移等。d)钟友斌先生提出“中国精神分析”和“认知——领悟疗法”二、行为主义理论观点1.行为主义的先驱-------巴埔洛夫(1849~1936)和桑代克。2.华生(187

7、8~1958):刺激----反应模式,R=f(S)模式3.托尔曼(1886~1959)提出中间变量的概念,这个中间变量就是有机体的内部因素。B=f(S、P、H、T、A)。B行为,P生物内驱力,S环境刺激,H为遗传,T过去训练的经验,A年龄4.斯金纳(1904~1990)建立操作性条件反射,R=f(S、A),A为实验者在实验中所控制的实验变量。即“第三变量”。斯金纳认为人的行为大都决定于先前行为的结果,而先前行为的后果起到的激励作用,这就是强化的作用,后果不同,强化的性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