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3031756
大小:328.99 KB
页数:41页
时间:2019-02-19
《化学制药技术专业及专业群建设方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中央财政支持连云港职业技术学院化学制药技术专业建设方案二O—一年十月1建设背景1」行业背景医药产业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朝阳产业,也是世界上发展最快的产业之一。近二十年来,我国医药工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经济规模迅速扩大。江苏省的医药产业在全国一直处于领先地位。2010年,江苏医药工业保持快速健康发展势头,全省有规模以上的医药企业665家,规模以上医药工业实现总产值1399.05亿元、销售收入1371.08亿元、利税218.92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8.6%、25.6%、22.8%,分别是“十五''期末的3.02倍、3.01倍
2、和3.15倍。江苏医药工业的主要经济指标继续保持全国领先地位。南京、苏州、泰州、连云港、常州等地初步构建了医药研发和制造产业链,其分布已形成“四大医药板块”,即苏屮的中国泰州医药城、苏南的苏锡常医药产业群、南京“药谷”、苏北的连云港新更药产业基地。我们办学所在地——连云港,其医药产业己经成为地方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并初步形成国内抗肿瘤药物、抗肝炎药物、麻醉镇痛药物、新型中成药、新型药用包装材料、医用消毒灭菌设备6大生产基地,在省内乃至全国具有一定的影响力。1.2人才需求在连云港注册的医药化工企业有5百多家,从业人数5
3、万多人,生产厂区主要分布在连云港国家级高新技术开发区、连云港化学工业园(灌南堆沟港)、灌云化工园区(灌云县燕尾港化工园区)、海洲、新浦。其中,连云港市化学工业园区为苏北地区最大的化学工业园。在连的医药化工企业屮规模以上的医药企业37家,拥有恒瑞医药、止大天晴、康缘药业、豪森药业、中金玛泰、美国艾业等一批骨干型医药生产企业及榆嘉、徳源、瑞邦等数十家成长型企业。同时,连云港县域经济中的医药产业也发展迅速,仅去年,新投产的上规模医药中间体企业就有1()多家。连云港已经真止成为以西药、中成药为主体,陕药包装材料和器械为辅翼的
4、现代陕药产业集聚而成的“屮国药港”。2010年,全市规模以上医药工业企业实现销售收入160亿元,预计到2012年,规模以上医药工业金业将超过50家,实现销售收入300亿元。《连云港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个五年规划基本思路》将“加快建设国内外知名的抗肿瘤药物、肝病药物、创新中药、生物及海洋医药研发生产基地"列为优化产业结构、构筑现代化产业发展体系的重要举措。“十二五''期间将扩张重点产业规模,提升产业集聚程度,围绕支柱产业兴办一批重大项目,至旷十二五''末,要将新医药产业打造成千亿产业。医药企业的迅猛发展迫切需要懂制
5、药生产工艺、产品分析及药品销售的新型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今后5年至1()年仅连云港及周边地区的制药及相关行业的技术工人需求就达8万人以上。本专业的设置符合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需要,同时地方的医药产业优势也为我们的办学提供坚实的支撑。2专业现有基础2.1专业发展历程连云港职业技术学院化学制药技术专业是医药与化学工程学院(原化工系)的主干专业。化工系是学院1983年建校时就设置的三个系部之一,也是学院第一批面向全省招生的系部。化学制药技术专业的最早雏形是成立于1983年的精细化工专业,当时的精细化工专业只
6、有5位教师,是学院优秀的基本教学单位,专业带头人是来口北京大学应用化学专业的硕士王学勤老师,王学勤老师带领教研室成员长期与连云港市制药厂(现恒瑞医药股份有限公司)进行科研合作,专业的教学、科研水平一直处于学校领先地位,并在连云港地区产生较好的示范效应。随着学校的发展,该专业的实力不断增强,师资结构不断优化。2001年,学校顺应连云港市医药产业的腾飞,深化教学改革,创办了医药化工专业。2005年根据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高职高专教育指导性专业13录(试行)》,结合本专业的发展EI标、师资构成及教学特点,我们将该专业
7、更名为“化学制药技术”。化学制药技术专业是连云港职业技术学院首批教学改革重点示范专业,在十年的发展历程中,遵循“以就业为导向,以行业为依托,产学结合构建有特色的专业体系”的高职发展思路,在人才培养模式、师资队伍建设、校内生产型实训基地、课程体系设立及社会服务与行业依托等方曲形成了鲜明的特色。2010年被确定为江苏省特色专业建设点。2.2专业特色与优势2.2.1形成了高层次、高素质的“双师型”省级优秀教学团队本专业教学团队有18位专任教师(见表1),9位兼职教师。专任教师屮教授5名,博士7名,“双师型"教师占94.4%
8、;专职教师队伍中有国家职业技能鉴定高级考评员2人,考评员2人;江苏省高等学校“青蓝工程"学术带头人1人,“青蓝工程"优秀青年骨干教师培莽人遷2人;省“六大人才高峰”培养对彖2名;省“333工程”首批中青年科学技术带头人培养人选2二人;连云港市“521新世纪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3人;有3人享受连云港市政府特殊津贴。2009年,木专业教学团队被评为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