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3016336
大小:55.6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2-19
《构建“活动体验式”教学模式让数学课堂更有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构建“活动体验式”教学模式让数学课堂更有效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所谓活动体验式教学,就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根据教学的内容精心设计活动,学生作为主体主动积极地亲历具有教育性、创造性的实践活动,让学生体验,引导学生审视自己的体验,积累积极正面的体验,使学生心智得到改善与建设的一种教学方式。在实施新课程的今天,如何恰当地选择课堂教学模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促使学生全面发展已成为大家关心和思考的热
2、点问题。从几十年的数学教学实践中,我认为好的数学教学应该从学习者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的背景出发,提供给学生充分进行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使他们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从某种意义上说,学生怎样投入数学学习,甚至比学习任何数学知识更重要。活动体验式教学模式可以让学生在课堂上动起来,自己去获取知识,将数学过程彻底变成学生学习活动的过程。怎样构建这一模式,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我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引以注意。首先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的束缚大胆构建适合学生认知规律的不同教学模式。传统课堂教学强调知
3、识的传授;在传授过程中,教师活动是中心;在传授方法上,教师灌输为主,学生被动接受。教学关系是“一桶水与一杯水”。其弊端是忽视学生的学习主体性和各种能力的培养。课堂教学是按照课前备好的教案中的程序进行操作。教案是上课的脚本。按照既定的教学程序上课,学生大脑长时间处于抑制状态,无法兴奋,缺乏兴趣,导致课堂气氛沉闷,课堂效率低下。为了突出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我们要努力营造一种以学生活动与体验为主的“活动一一体验”教学模式,即“提出问题一一活动探究一—体验交流一一形成结论”。这种教
4、学模式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按照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设计教学活动,为学生提供众多的''做”数学的机会,让学生在各种活动中体验数学和经历数学,鼓励每一个学生动手、动口、动脑,积极参与数学的学习过程。这种模式在不同学校的课改中有着不同的课题,但宗旨都是采用''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方式。比如现在提倡的“尝试、构建”型教学模式;“探索、交流”型教学模式;“猜想、验证”型教学模式以及以导学为载体的“四步导学”即“自主备学、展示交流、检测反馈和反思小结”的课堂教学模式等都以'‘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过程”
5、的形式展现在了我们的课堂生活中。所以作为一名新时代的教师教育观念是否转变已经在制约着数学课堂的实效性。其次,数学教材根据课程标准理念和学生的认知规律,依据教学内容的不同特点,创设了多种多样让学生自主参与的活动。以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三角形》一单元为例。在本单元中教材根据“认识三角形的特性,会根据三角形的边、角特点给三角形分类,知道三角形的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以及三角形的内角和180度”这些教学内容创设了以下活动。活动一:用拉一拉框架的方法,探索三角形的稳定性。教材呈现的是学生利用拉动几种形状的框架,
6、做''三角形的稳定性”实验的情景。这个实验的设计,使学生在大量的操作活动中,通过探索与体验、比较和概括,把握事物的本质属性。活动二:用分一分、量一量的方法,给三角形分类。教材安排此活动的设计,不仅让学生知道了三角形的分类,更重要的是通过动手操作、动脑思考,学会了分类、比较的方法,提高了归纳、抽象和概括的能力。活动三:教材还设计了用摆一摆、量一量的方法,探究三角形三边的关系。通过活动进一步体验了“三根小棒在什么情况下可以围成三角形,什么情况下不能围成三角形”,让学生逐步抽象出规律,得出正确的结论。活动四:
7、教材还创设了用量一量、拼一拼的方法,验证三角形的内角和。此活动的创设,让学生在量一量、撕一撕、算一算等活动中,通过探究得出“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的结论,而且初步体会了归纳推理的一般方法。基于以上作为一名新时代的教师应依据数学课程标准,吃透教材、把握教材中提供的生活素材恰当地选择课堂教学模式,以期发挥教材对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的引领作用。第三,实施“活动体验式”教学应避免以下两个问题。(一)有活动无体验。在进行活动体验式教学中,应避免出现有活动无体验的情况。如课堂上,学生一会忙这,一会忙那
8、,教室乱糟糟、闹哄哄,却美其名曰“动中学”。这是为活动而活动的做法,导致活动中动手与动脑相脱节、有活动无体验、无反思、活动无价值的现象,活动体验式教学,强调学生主体性,参与性,合作性。而小组合作学习探究问题就是一种很好的形式,但是在课堂上,有些教师片面追求课堂小组合作学习这一形式,但对小组合作学习的目的、时机、参与度及过程没有认真的设计和指导。导致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参与活动中流于形式,被动讨论,或者只是几个优秀学生的意见和想法,其他学生成了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