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2948380
大小:58.24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02-18
《广播新闻传播论文范文-研究听觉艺术在广播新闻中的应用word版下载》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广播新闻传播论文范文:研究听觉艺术在广播新闻中的应用word版下载导读:本论文是一篇关于听觉艺术在广播新闻中的应用的优秀论文范文,对正在写有关于广播论文的写作者有一定的参考和指导作用,论文片段:摘要广播,这一直接将声音诉诸人们听觉的媒介,音响在广播新闻中的运用也越来越广泛,形式多样不具一格。用音响传递新闻现场对广播新闻来说至关重要。作为二十一世纪的广播人,只有深入研究探讨,并在实践中加以灵活运用,才能使广播媒介不断发展,不断创新,才能真正实现报道以声传情、以情感人,声情并茂的最佳传播效果。关键词广播;听觉艺术;新闻A文章编号1674-6708(2013)97-0039-
2、02广播作为听觉艺术,是靠听来吸引和打动听众的,它对物像、形象的感知是间接的,它缺乏视觉的直接观察和实体的把握,广播记者只有通过唤起听众内心的声源形象,才能构建大大小小的不同的“声景”,这种“声景”能使听众从一种感觉过渡或延伸到另外一种感觉,从而构建出没有画面岀现的现场感。这就给我们广播记者提供了一个很有利的条件,我们可以用大大小小的“声景”,构建“闻其声不谋其面”的现场感。给听众以身临其境、亲闻其声、亲见其人、亲睹其物、亲会其意的真切感受,使广播新闻的社会功效发挥到极致。这些大大小小的“声景”的运用又可以为听众提供极为丰富的声音宝库、空间的幻觉图像,可起到“耳听其声,
3、脑获其形”的现场效果。广播,这一直接将声音诉诸人们听觉的媒介,音响在广播新闻中的运用也越来越广泛,形式多样不具一格。用音响传递新闻现场对广播新闻来说至关重耍。它是广播吸引听众,扬长避短的有利武器,作为二十一世纪的广播人,只有深入研究探讨,并在实践中加以灵活运用,才能使广播媒介不断发展,不断创新,才能真正实现报道以声传情、以情感人,声情并茂的最佳传播效果。但目前,音响在广播中某些地方却没有被很好地运用,在每天的新闻节目里,带音响的录音报道所占比例很少。即使有声音,大多也只是侧重于领导讲话,从内容到形式都缺乏活跃的因素。所以这就要求广播记者深入新闻事件发生的现场,全方位、多
4、角度的观察新闻事件,细心捕捉,精心选择,紧紧抓住能够传递信息、表达情感、展现新闻事件本身个性的多个细节,最大限度地开掘身边的一切音响资源,发挥声音之长,避“画面”之短,把要报道的新闻事实、刻画的新闻人物、勾勒的新闻背景展现在听众面前,让听众用耳朵去“看”,从声音中去感受新闻现场。例如在四川雅安抗震救灾中,习近平总书记的一句话“我们同舟共济,一起把安全、美丽、放心的美好家园重建起来”,李克强总理的“别伤心,我们灾后重建,新家会比以前更好”这样的录音温馨暖人,掷地有声,充分表达出领导处处为群众利益着想的深刻内涵。如果在新闻中能将这样的“声音”予以恰到好处的运用,就能够增加新
5、闻的鲜活度、亲和力和人情味,满足了广大听众亲历亲闻的心理诉求。如何用好广播音响这支“笔”。笔者认为,广播记者首先要重视现场音响的采录,用典型、生动的现场声音来增强新闻现场感。通过声音调动空间,给人以想象的天地。具体讲就是运用不同的强度、音调、音色的音响,使听众从脑了里幻影出一幅流动的具体形象的画面,从中获得某种启迪和满足。需要注意的是,音响虽然可以将广播优势得以较好地发挥,选用得当有助于渲染气氛、提示和深化主题,但音响同样也存在着短处,搞得不好还会破坏气氛,削弱和干扰主题,影响新闻报道的宣传效果。所以采录现场音响不是有闻必录、有声必取,而是精选采录那些和报道有关,能深化
6、主题,有对比作用的典型、生动的现场音响。音响只有真实、典型、生动才有影响力和说服力。只有再现现场情景才有冲击力和感染力。广播记者再现新闻现场。表达声音的手法千变万化,其表现形式基本要分为叙述性、议论性、抒情性三种。而要用好音响这支“笔”,就应该做到叙述、议论、抒情三种表现手法并用,充分展现广播新闻现场感。第一种叙述性的“音响”是采访对象叙述自己所见所闻、所经历的事件,描述这一事件的基本脉络。由于广播声音的稍纵即逝,不便于记忆和储存,因此特别需要音响简单明了,脉络清晰,给听众一个完整、深刻的印象。第二种是议论性的“音响”O在广播新闻中,记者通过话筒让采访对象针对理由或事件
7、,直接发表自己的观点和想法,这样采录的音响往往带有议论性。这里举一个淄博新闻广播的一个评论式的录音报道—《如何根治中国式过马路》片段:前不久,我省针对交通安全展开了“平安行你我他”交通安全宣传活动,向包括中国式过马路在内的众多交通陋习说不。记者在我市发现,虽然市民的交通意识在不断的提高,但“中国式”过马路在我市依然屡见不鲜。请听记者华光路与柳泉路的交叉路口现场对几位“中国式过马路”的市民的采访录音:“看着来不及就跟着大流过来了,过不来,这边过完了,到这边过不来了。我觉着随大流吧,看见有人过然后就跟着过”“比如说等待的时间太长。过路口闯红灯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