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2947496
大小:57.6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2-18
《肺结核患者的临床护理体会》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肺结核患者的临床护理体会徐葵殷文娟(佳木斯大学临床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154007)【中图分类号】R473.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5085(2012)10-0402-02肺结核是由结核分枝杆菌感染引起的呼吸道传染病。我国《传染病防治法》将其定为乙类传染病。人肺结核的致病菌90%以上为人型结核分枝杆菌,少数为牛型和非洲型分枝杆菌。传染源主要是继发性肺结核的患者,痰里查出结核分枝杆菌才有传染性,才是传染源。传染性的大小取决于痰内菌量的多少。传播途径主要是通过咳嗽、喷嚏、大笑、大声谈话等方式把含有结核分枝
2、杆菌的微滴排到空气中传播,飞沫传播是肺结核最重要的传播途径。经消化道和皮肤等其他途径传播现己罕见。婴幼儿细胞免疫系统不完善,老年人、HIV感染者、免疫抑制药使用者、慢性疾病患者等免疫力低下,都是结核病的易感人群。1临床表现1.1呼吸系统症状咳嗽、咳痰是肺结核最常见的症状。咳嗽较轻,干咳或少量黏液痰;1/3〜1/2的患者有咯血;结核累及胸膜时可表现为胸痛,随呼吸运动和咳嗽加重;呼吸困难多见于干酪样肺炎和大量胸腔积液患者。1.2全身症状发热为最常见症状,多为长期午后潮热,即下午或傍晚开始升高,次晨降至正常。部分患者有倦
3、怠乏力、盗汗、食欲减退和体重减轻等。1.3体征病变范围较小时,可以没有任何体征;渗出性病变范围较大或干酪样坏死时,则可以有肺实变体征。结核性胸膜炎时有胸腔积液体征。少数患者可出现类似风湿热表现,称为结核性风湿症,多见于青少年女性,常累及四肢大关节。在受累关节附近可见结节性红斑或环形红斑,间歇出现。2药物治疗2.1化学药物治疗结核菌的代谢状态:根据结核菌的代谢状态不同将其分为4种不同菌群。A群(快速繁殖菌)主要见于pH中性的结核空洞壁和空洞内。异烟月井(INH)、利福平(RFP)、链霉素(SM)等均能迅速杀灭或抑制此
4、群结核菌。B群(间断繁殖菌),RFP对此类细菌的杀菌作用最佳。C群(慢繁殖菌)多在巨噬细胞内或结核空洞壁的酸性与缺氧环境中,毗嗪酰胺(PZA)对此群细菌作用最强,SM无效。D群(完全休眠菌),目前各种抗结核药物对它均无作用,主要依靠机体免疫功能控制此类结核菌。B、C群结核菌可保持数月乃至数年,化疗药物应用较长时间才能杀灭此类细菌,倘若一旦化疗不适当或疗程不够,B、C群未能被完全消灭,易造成复发。2.2症状治疗大咯血是肺结核病人的主要威胁,各类止血药物都被用于治疗咯血,但疗效难以评价,目前仍以垂体后叶素应用较多,常以
5、:L0〜20U加入5%葡萄糖液500ml静滴维持。孕妇禁用,高血压和冠心病患者禁用或慎用。药物治疗无效可考虑采用纤维支气管镜下局部止血法,或采用Fogarty气囊、导管送入相应的出血支气管,使气囊充分充盈压迫止血。支气管动脉异常是肺结核咯血的主要来源,经支气管动脉造影寻找和发现异常血管、采用明胶海绵等栓塞材料行支气管动脉栓塞,近期疗效可高达80%以上。如果采用上述各种方法仍无效,可考虑外科手术行肺叶或肺段切除术。大咯血易导致窒息,一旦出现窒息征象,应采取患侧卧位,头低脚高位,轻拍背部以便使血块咯出,清除口腔、鼻腔、
6、喉部积血,必要时使用气管插管以保持气道通畅。3护理3.1一般护理(1)活动期或咯血吋,要卧床休息,恢复期病人可以参加户外活动和适当体育锻炼。(2)进食高蛋白、高维生素、高热量、富含钙质的食物。(3)7解病人的服药情况,询问病人服药后的不良反应,发现异常,及时与医生联系。(4)易产生悲观情绪,护士要耐心细致,做好解释工作,使病人建立信心,积极配合治疗。2.2症状护理(1)咳嗽、咳痰的护理:遵医嘱给予相应止咳祛痰药,咳痰困难吋给予雾化吸入,痰液多吋可采取体位引流。(1)发热的护理:按发热护理常规进行。(2)盗汗的护理:
7、及吋擦身,更换衣服,避免衣被过厚。(3)咯血的护理:患者要卧床休息,保持安静,鼓励病人将血咯出,解除恐惧,给予病人心理安慰,大咯血吋要立即取头低脚高位或俯卧位,并扌白背。注意观察有无咽痒、发干、胸闷、心悸、面色苍白等大咯血先兆,有异常及吋与医生联系,必要吋采取抢救措施。要及时吸出口腔内的血块,保持呼吸道通畅。应用止血药,注意观察用药效果和不良反应。(4)胸痛的护理:协助病人采取舒适卧位,避免诱发及加重疼痛的因素;指导病人分散注意力,以减轻疼痛。剧烈胸痛吋可给予止痛药。3.3健康教育(1)宣传结核病的知识,切断传播途
8、径,控制传染源。严禁随地吐痰,做好家庭消毒隔离。(2)定期复查,以便调整治疗方案。说明药物治疗的重要性,坚持规则全程化疗,注意药物的不良反应,一旦出现及时随诊,听从医生的护理,这是最重要的教育内容,应充分发挥支持系统的作用。(3)指导病人合理安排生活,保证充足的睡眠和休息,注意营养搭配和饮食调理,增加机体抵抗力,避免复发。(4)密切接触者,尤其有咳嗽等症状吋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