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古封禅文的研究

中古封禅文的研究

ID:32840830

大小:109.90 KB

页数:44页

时间:2019-02-16

中古封禅文的研究_第1页
中古封禅文的研究_第2页
中古封禅文的研究_第3页
中古封禅文的研究_第4页
中古封禅文的研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中古封禅文的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目录中文内容摘要⋯⋯⋯⋯⋯⋯⋯⋯⋯⋯⋯⋯⋯⋯⋯⋯⋯⋯⋯⋯⋯⋯⋯⋯⋯⋯2英文内容摘要⋯⋯⋯⋯⋯⋯⋯⋯⋯⋯⋯⋯⋯⋯⋯⋯⋯⋯⋯⋯⋯⋯⋯⋯⋯⋯4第一章中古封禅文的特征与范围⋯⋯⋯⋯⋯⋯⋯⋯⋯⋯⋯⋯⋯⋯⋯⋯⋯⋯5一封禅文与符命文⋯⋯⋯⋯⋯⋯⋯⋯⋯⋯⋯⋯⋯⋯⋯⋯⋯⋯⋯⋯⋯⋯⋯⋯5二封禅文的特征⋯⋯⋯⋯⋯⋯⋯⋯⋯⋯⋯⋯⋯⋯⋯⋯⋯⋯⋯⋯⋯⋯⋯⋯⋯7三封禅文的范围⋯⋯⋯⋯⋯⋯⋯⋯⋯⋯⋯⋯⋯⋯⋯⋯⋯⋯⋯⋯⋯⋯⋯⋯⋯7第二章中古封禅文的体制⋯⋯⋯⋯⋯⋯⋯⋯⋯⋯⋯⋯⋯⋯⋯⋯⋯⋯⋯⋯⋯8一中古封禅碑刻文的体式⋯⋯⋯⋯⋯⋯⋯⋯⋯⋯⋯⋯⋯⋯⋯⋯⋯⋯⋯⋯⋯⋯81.结构差异⋯⋯⋯⋯⋯⋯⋯⋯⋯⋯⋯⋯⋯⋯⋯⋯

2、⋯⋯⋯⋯⋯⋯⋯⋯⋯⋯⋯⋯82.音韵句式差异⋯⋯⋯⋯⋯⋯⋯⋯⋯⋯⋯⋯⋯⋯⋯⋯⋯⋯⋯⋯⋯⋯⋯⋯⋯⋯93.风格差异⋯⋯⋯⋯⋯⋯⋯⋯⋯⋯⋯⋯⋯⋯⋯⋯⋯⋯⋯⋯⋯⋯⋯⋯⋯⋯⋯10二中古封禅奏议文的体式⋯⋯⋯⋯⋯⋯⋯⋯⋯⋯⋯⋯⋯⋯⋯⋯⋯⋯⋯⋯⋯111劝行封禅仪类⋯⋯⋯⋯⋯⋯⋯⋯⋯⋯⋯⋯⋯⋯⋯⋯⋯⋯⋯⋯⋯⋯⋯⋯⋯⋯⋯112.讨论封禅仪节类⋯⋯⋯⋯⋯⋯⋯⋯⋯⋯⋯⋯⋯⋯⋯⋯⋯⋯⋯⋯⋯⋯⋯⋯⋯13三中古封禅诏令文的体式⋯⋯⋯⋯⋯⋯⋯⋯⋯⋯⋯⋯⋯⋯⋯⋯⋯⋯⋯⋯⋯14四中古封禅文的其他体式⋯⋯⋯⋯⋯⋯⋯⋯⋯⋯⋯⋯⋯⋯⋯⋯⋯⋯⋯⋯⋯16五小结⋯⋯⋯⋯⋯⋯⋯⋯⋯⋯⋯⋯⋯⋯⋯⋯⋯⋯⋯⋯⋯⋯⋯⋯⋯⋯⋯⋯1

3、7第三章中古封禅文的文化内涵⋯⋯⋯⋯⋯⋯⋯⋯⋯⋯⋯⋯⋯⋯⋯⋯⋯⋯17一泰山封禅的定型与背景⋯⋯⋯⋯⋯⋯⋯⋯⋯⋯⋯⋯⋯⋯⋯⋯⋯⋯⋯⋯⋯171.封禅是否仅于泰山⋯⋯⋯⋯⋯⋯⋯⋯⋯⋯⋯⋯⋯⋯⋯⋯⋯⋯⋯⋯⋯⋯⋯172.泰山何以成为封禅正宗之地⋯⋯⋯⋯⋯⋯⋯⋯⋯⋯⋯⋯⋯⋯⋯⋯⋯⋯⋯18二封禅的功能与封禅文的意义⋯⋯⋯⋯⋯⋯⋯⋯⋯⋯⋯⋯⋯⋯⋯⋯⋯⋯⋯21三中古封禅文的神话价值⋯⋯⋯⋯⋯⋯⋯⋯⋯⋯⋯⋯⋯⋯⋯⋯⋯⋯⋯⋯⋯221.封禅与神话⋯⋯⋯⋯⋯⋯⋯⋯⋯⋯⋯⋯⋯⋯⋯⋯⋯⋯⋯⋯⋯⋯⋯⋯⋯⋯222.中古封禅文神话的构成⋯⋯⋯⋯⋯⋯⋯⋯⋯⋯⋯⋯⋯⋯⋯⋯⋯⋯⋯⋯⋯2323.中古封禅文的神话特征

4、⋯⋯⋯⋯⋯⋯⋯⋯⋯⋯⋯⋯⋯⋯⋯⋯⋯⋯⋯⋯⋯244.中古封禅文神话的文学功能⋯⋯⋯⋯⋯⋯⋯⋯⋯⋯⋯⋯⋯⋯⋯⋯⋯⋯⋯26结语⋯⋯⋯⋯⋯⋯⋯⋯⋯⋯⋯⋯⋯⋯⋯⋯⋯⋯⋯⋯⋯⋯⋯⋯⋯⋯⋯⋯⋯⋯⋯27主要参考书目⋯⋯⋯⋯⋯⋯⋯⋯⋯⋯⋯⋯⋯⋯⋯⋯⋯⋯⋯⋯⋯⋯⋯⋯⋯⋯28后记⋯⋯⋯⋯⋯⋯⋯⋯⋯⋯⋯⋯⋯⋯⋯⋯⋯⋯⋯⋯⋯⋯⋯⋯⋯⋯⋯⋯⋯⋯⋯303姓名刘成荣专业中国古代文学方向先秦两汉文学年级2000级内容提要封禅是封建时代的重大的典礼,自秦汉以来即成为历代帝王争相追求的目标。封禅文是应运而生的,是随着封禅典礼的出现而出现的。作为对封禅典礼的反映的文章,封禅文按理是没有什么疑问的,但是事实上,历

5、来人们在讨论封禅文时往往意见不一。笔者以为,封禅文并不是一种严格意义上的文体,而是以封禅典礼为中心事件,以夸扬帝王功德为目的,以列举符瑞为手段的一类文章。因此,封禅文的体式是多样的,几乎无体不入,大体来讲可分为四大类:封禅碑刻文、封禅奏议文、封禅诏令文以及其他类。封禅有确切记载的是在秦始皇时,而以秦汉两代为最盛,魏晋六朝也有一些封禅的记录,但已是强颜而为,规模气势远远不如。李唐以下仍有其类,但也不过是重复秦汉的规矩,没有多大的新变。所以本文仅以唐前为限。此外,封禅文本身又有其他文体所不具的丰富的文化内涵,本文也拟作简单的探讨。具体篇章安排如下:第一章中古封禅文的特征与范围

6、。首先讨论封禅文和符命文的关系。封禅同符命是根本不同的,前者是为业已成为帝王的君主歌功颂德,而后者则是替即将夺得帝位的君主制造舆论。从时间的先后看,后者产生的时间更早,但是前者则是王权比较成熟后的产物。总之,两者关系密切,但绝非一个事物,不可混同。其次是区别封禅文与符命文,两者的内涵并不完全一致。因而笔者以为封禅文是一种题材的划分而非严格意义上的文体。此外,还就本文的研究范围略作交代。第二章中古封禅文的体式。本章从封禅碑刻文、奏议文、诏令文及其他几个方面对中古封禅文的体式作具体的分析。其体式大致如下:刻石文语言由整到散,篇幅由短而长,表达上由质实的叙述而为夸大的列功,最终

7、渐入于虚构符命的政治神话,总体上呈一种衰败的气象。奏议文是封禅文的主体,或劝王封禅、或讨论仪节,但均以封禅为旨归。劝行封禅类历来被视为封禅文的正体,以相如为倡首,而后自扬雄、班固到邯郸淳、陈思王等,大体陈陈相因,结构上有许多相似之处。虽然代有新变,但气格委顿,到唐前,已为人所厌。讨论仪节类则多以事实为议,少有空言,但文采殊无可观。帝王诏令大都为其人自作,往往任性而为,神采毕现,个性色彩浓厚。2第三章中古封禅文的文化内涵。本章重点讨论以下几个问题,即泰山封禅的定型和背景、封禅的功能与封禅文的意义、中古封禅文的神话价值。笔者以为封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