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唐书·(车)舆服志》中佩饰制度

两《唐书·(车)舆服志》中佩饰制度

ID:32631337

大小:62.26 KB

页数:11页

时间:2019-02-13

两《唐书·(车)舆服志》中佩饰制度_第1页
两《唐书·(车)舆服志》中佩饰制度_第2页
两《唐书·(车)舆服志》中佩饰制度_第3页
两《唐书·(车)舆服志》中佩饰制度_第4页
两《唐书·(车)舆服志》中佩饰制度_第5页
资源描述:

《两《唐书·(车)舆服志》中佩饰制度》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两《唐书•(车)舆服志》中佩饰制度摘要:两《唐书•(车)舆服志》是专门记载唐代舆服制度的重要文献,其中所描述的佩饰制度是唐代舆服制度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唐代对不同阶层人们的佩饰都有严格的规定,这些规定是统治者维护其政治秩序的关键性标志。文章从鱼符与鱼袋制度、腰带制度、佩绶制度几个方面对唐代等级森严的服饰制度进行了具体分析。关键词:《舆服志》唐代服饰制度佩饰两《唐书•(车)舆服志》中有很多关于唐代官服上的佩饰记载,唐代官员在穿朝服时,身上要佩戴多种饰物,用于标识等级。统治者对各级官员所戴的佩饰有着严格的规定,这些复杂

2、的佩饰制度是唐代统治者"昭名兮,别等威”的工具,集中体现了唐代森严的等级秩序。虽说佩饰随着舆服制度大约始于周代,但一直到唐代,这部分内容才得到充实和完善,佩饰种类也比前代增加许多,其明尊卑,辨贵贱的作用更是较前明显。正如杜甫《太子张舍人遗织成褥段》诗所言“服饰定尊卑,大哉万古程”。[1]一、鱼符与鱼袋制度佩鱼符、鱼袋是唐代官员佩饰制度中极重要的一项。唐代的鱼符制度源自前朝的符信制度,符信就是我国古代调兵遣将时所时所使用的凭证,较为常用的是铜虎符,唐代曾因避唐高祖李渊祖父李虎之讳,而改称鱼符。因为唐王朝为李姓,鱼取鲤鱼

3、形,有以“鲤”喻“李”之意,武则天当政时,曾一度将鱼符改为龟符。《旧唐书•舆服志》记:“天授元年九月,改内外所佩鱼并作龟,久视元年十月,职事三品已上龟袋,宜用金饰,四品用银饰,五品用铜饰。上守下行,皆从官给。”[2]后人如宋代王应麟等分析这一现象时,认为武则天以龟为玄武,故以龟喻武姓,去鱼则是去掉李姓。可是,佩龟只属武则天在位时政,至唐中宗李显登位,又回归为佩鱼了。这在《旧唐书•舆服志》中被记载:"神龙元年二月,内外官五品已上依旧佩鱼袋。六月,郡王、嗣王特许佩金鱼袋。”[3]在唐代舆服制度中,佩鱼始终是主流。《旧唐书

4、•职官志》记载鱼符制度的功能为:"凡国有大事,则出纳符节,辨其左右之异,藏其左而班其右,以合中外之契焉。一曰铜鱼符,所以起军旅,易守长。二曰传符,所以给邮驿,通制命。三曰随身鱼符,所以明贵贱,应征召。四曰木契,所以重镇守,慎出纳。五曰旌节,所以委良能,假赏罚。[4]从上述记载可得知,铜鱼符与随身鱼符实为两制,虽同名为鱼符,但其功用有别:一是为了调动军队,更换地方长官用的铜鱼符,另一种则是用于表明官员身份的随身鱼符。铜鱼符和随身鱼符在功用上有所区别,其使用程序也有所不同。据《唐律疏议•擅兴》记载:“应给鱼符及传符,皆长

5、官执。长官无,次官执……及不以符合从事,或符不合,不速以闻,各徒二年;其违限不即还符者,徒一年。余符,各减二等。”[5]也就是说,这种用于调发军队用的鱼符不必随时都带在身上,只在有诏令时随时取出,与朝廷长官所持的另一半相符,以明真伪。而随身鱼符必须随身佩戴,它既是官员身份、地位的象征,又是官员出入宫门的通行证。《新唐书•车服志》记载:“随身鱼符者,以明贵贱,应召命,左二右一,左者进内,右者随身。皇太子以玉契召,勘合乃赴。亲王以金,庶官以铜,皆题某位姓名。官有贰者加左右,皆盛以鱼袋,三品以上饰以金,五品以上饰以银,刻姓

6、名者,去官纳之,不刻者传佩相付。”[6]唐初,能佩鱼符者,仅有五品以上的官员,但是这些官员在退休及离任时就要解去鱼袋。到武则天当政时,都督、刺史等也开始佩鱼符。《新唐书•车服志》记载:“景龙中,令特进佩鱼,散官佩鱼自此始也。”[7]自此,散职也开始佩鱼。而诸如员外、检校等一类非正职,级品较低的官员,自武则天、中宗后,也得以佩鱼。而且还演变成终身佩饰。《旧唐书•舆服志》记载:"至开元九年,张嘉贞为中书令,奏诸致仕许终身佩鱼,以为荣宠。以理去任,亦听佩鱼袋。”[8]从令文上看,只涉及终身为官,死于任上的情况。至此,鱼袋无

7、论生死、致仕即可佩带终身。唐朝鱼袋制度与随身鱼符密切相关,所谓鱼袋也就是盛放随身鱼符的袋子。《旧唐书•舆服志》的记载中可以看到:“髙祖武德元年九月,改银菟符为银鱼符。高宗永徽二年五月,开府仪同三司及京官文武职事四品、五品,并给随身鱼。咸亨三年五月,五品已上赐新鱼袋,并饰以银。三品已上各赐金装刀子、砺石一具。”[9]文中所谓新鱼袋是相对旧鱼袋而言,可知鱼袋之制必行于咸亨三年之前。另据《唐会要•舆服上》“鱼袋”条载:"五年八月十四日❷:'恩荣所加,本缘品名,带鱼之法,事彰要重,岂可生平在官,用为褒饰,❷至亡没,便即追收。

8、寻其始终,情不可忍。自今已後,五品已上有薨亡者,其随身鱼袋,不须追收。'”[10]此敕令意味着,以前主要作为盛装官吏执事进出证件的鱼袋,至此己被官方正式作为一种饰件赏赐给高级官员了。到盛唐时,由于佩鱼制度渐渐松散,已成为满朝皆鱼符,甚至出现了杜甫所云“银甲弹筝用,金鱼换酒来”[11]的现象。可以看出鱼符、鱼袋范围扩大到地方官,其作为证件的作用已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