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古诗词鉴赏突破九法

高考古诗词鉴赏突破九法

ID:32580357

大小:97.8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02-12

高考古诗词鉴赏突破九法_第1页
高考古诗词鉴赏突破九法_第2页
高考古诗词鉴赏突破九法_第3页
高考古诗词鉴赏突破九法_第4页
高考古诗词鉴赏突破九法_第5页
资源描述:

《高考古诗词鉴赏突破九法》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高考古诗词鉴赏突破九法诗词鉴赏是阅读能力中层次最高的一个层级,也是高考中考生失分较多的一项。怎样才能迅速而准确地把握作者的写作意图、解读诗词的意境、探寻诗词的主题呢?我们可以从以下九个方面突破。•一、从诗词的标题突破•标题是文章的眼睛。有的标题概括了作品的重要内容,有的标题揭示了作品的线索,有的标题奠定了作者的感情基调。例如:•竹窗闻风寄苗发司空曙李益•微风惊暮坐,临牖思悠哉。•开门复动竹,疑是故人来。•时滴枝上露,稍沾阶下苔。•何当一入幌,为拂绿琴埃。•标题中的"闻风"二字是全诗的线索,也是理解全诗内涵的关键。首、颔两联写临风而

2、思友、闻风而疑友来;颈联写风吹叶动,露滴沾苔,用意还是写风;尾联入幌拂埃,也是说风,是遐想,期望风至寄思友之意。可见,全篇紧紧围绕"闻风"进行艺术构思,通过微风形象,表现诗人孤寂落寞的心情,抒发思念故人的情怀。风啊,什么时候能为我拂掉琴上的尘埃呢?结句含蓄隽永,语意双关。言外之意是:钟子期不在,伯牙也就没有弹琴的意绪。什么时候,故人真能如风来似的掀帘进屋,我当重理丝弦,一奏绿琴,以慰知音,那有多么好啊!“何当”二字,既见出诗人依旧独坐室内,又表露不胜埋怨和渴望,双关风与故人,结出寄思的主题。•二、从诗词描写景色的"冷""暖"色调突

3、破•古人写诗作词,常常是借景抒情,寓情于景。因此,鉴赏时首先要找出写景的词句,再体味所写之•景的"冷""暖",进而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例如:•水槛遣心二首(其一)杜甫•去郭轩楹敞,无村眺望赊。•澄江平少岸,幽树晚多花。•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城中十万户,此地两三家。•草堂远离城郭,轩楹宽敞,极目远眺,没有村庄阻隔,视野开阔。江水清澈,江水上涨,几与江岸齐平,因而几乎看不到江岸,草堂四周,树木葱茏,在春日的黄昏里,盛开着似锦的繁花。蒙蒙细雨中,鱼儿欢跃,时不时跳出水面,微微风中,燕子斜飞。城中有十万户人家,而此地只有两三户人家。

4、疑难点注释:①此诗作于上元二年(761),共两首,这是第一首。诗人自上一年春定居浣花溪畔,经营草堂,至今已粗具规模。水槛,指水亭之槛,可以凭槛眺望,舒畅身心。②去郭:远离城郭。轩楹:指草堂的建筑物。轩,长廊;楹,柱子。敞,开朗。③无村句:因附近无村庄遮蔽,故可远望。赊:长,远。④澄江句:澄清的江水高与岸平,因而很少能看到江岸。⑤城中两句:将“城中十万户”与“此地两三家”对照,见得此地非常清幽。城中,指成都。•这首诗中的写景主要是在二、三联,诗人先用"澄江少平岸,幽树晚多花"写出开阔而幽美的草堂四周环境,再用"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

5、"勾画出一幅生机勃勃的春景图。你看,鱼儿在毛毛细雨中摇曳着身躯,燕子在微风的吹拂下轻盈地飞翔,多么欢快、多么自由啊!诗人正是通过绘制这样的"暖"色之景,抒发了一种历经战乱之后暂得安身的闲适而喜悦的心情。•三、从诗词所选取的意象突破•古诗词中的许多意象都有特定的含义,诗人常常通过选取特定的意象来表达内心独特的情感。我们鉴赏时就要留心诗词中出现的意象,调动积累,揣摩意象的含义,从而理解作品的内容。例如:•长信秋词五首(其一)王昌龄•金井梧桐秋叶黄,珠帘不卷夜来霜。•熏笼玉枕无颜色,卧听南宫清漏长。•诗中首句用“梧桐”、“秋叶”这些带有

6、凄凉悲伤的意象来渲染萧瑟冷寂的气氛,第三句中的“熏笼”又进一步烘托了深宫寒夜的环境。结合末句便知,这是由于主人公心境凄清、愁恨难眠,才感到来自南宫(皇帝的居处)的漏声凄清、漫长。•长信秋词五首(其一)王昌龄•金井梧桐秋叶黄,珠帘不卷夜来霜。熏笼玉枕无颜色,卧听南宫清漏长。•  这首宫怨诗,运用深婉含蓄的笔触,采取以景托情的手法,写一个被剥夺了青春、自由和幸福的少女,在凄凉寂寞的深宫中,形孤影单、卧听宫漏的情景。这是从这位少女的悲惨的一生中剪取下来的一个不眠之夜。在这个不眠之夜里,诗中人忧思如潮,愁肠似结,她的满腔怨情该是倾吐不尽的

7、。这首诗只有四句,总共二十八个字,照说,即令字字句句都写怨情,恐怕还不能写出她的怨情于万一。可是,作者竟然不惜把前三句都用在写景上,只留下最后一句写到人物,而且就在这最后一句中也没有明写怨情。这样写,乍看象是离开了这首诗所要表现的主题,其实却在艺术效果上更显得有力,更深刻地表现了主题。这是因为:前三句虽是写景,却并非为写景而写景,它们是为最后人物的出场服务的。就通首诗而言,四句诗是融合为一的整体,不论写景与写人,都是为托出怨情服务的。这首诗,题为《秋词》。它的首句就以井边梧桐、秋深叶黄破题,同时起了渲染色彩、烘托气氛的作用。它一开

8、头就把读者引入一个萧瑟冷寂的环境之中。次句更以珠帘不卷、夜寒霜重表明时间已是深夜,从而把这一环境描画得更为凄凉。接下来,诗笔转向室内。室内可写的景物应当很多,而作者只选中了两件用具。其写熏笼,是为了进一步烘染深宫寒夜的环境气氛;写玉枕,是使人联想到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