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忻州一中2012-201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山西省忻州一中2012-201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ID:32558314

大小:332.80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9-02-12

山西省忻州一中2012-201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_第1页
山西省忻州一中2012-201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_第2页
山西省忻州一中2012-201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_第3页
山西省忻州一中2012-201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_第4页
山西省忻州一中2012-201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_第5页
资源描述:

《山西省忻州一中2012-201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命题人  崔文智  张俊芳本试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第Ⅰ卷共70分,第Ⅱ卷共80分,满分15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班级、姓名、考号等填涂在答题卡上。2.请将各题答在相应位置,写在该题框外无效。第I卷阅读题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谈谈“情景交融”情与景,是诗歌创作的两个要素。情因景生,景以情合,二者相互生发与渗透,从而达到融合无间的状态,于是美妙的诗歌意境便产生了。顾起元说:“作者内激于志,外荡于物,志与物泊然相遭于标举兴会之时,而旖旎佚丽之形出焉。”用现在的话来说,情因景而物态化

2、,景因情而意象化,这便是诗人进行形象思维和艺术构思的基本内容。而触景生情——情景相生——情景交融,便成了诗歌意境创造的基本途径之一。从我国的古典诗歌民族传统来看,情景交融代表着我们民族基本的审美趣味与审美理想。古典诗歌往往通过借景抒情、寓情于景,而使诗情画意高度融合,从而在艺术上表现为含蓄蕴藉、诗味浓郁,使人读之,悠然神远。诗歌,或借景抒情,或寓情于景,或缘情布景,其中所写景物,不只对诗人所抒之情起着规范作用,显示着诗人思想感情的趋向,还使诗人内在的,乃至抽象的情感外化、客观化和对象化,从而增强诗歌的形象性、具体性、生动性,而且,“情融乎内而深且长”,“寓情于景而情愈深

3、”,更加强了诗歌的美感,令诗歌耐人寻味。情景交融,关键在融。有些诗,情景并同,然而妍媸各别。谢榛曾说:“韦苏州曰:‘窗里人将老,门前树已秋。’白乐天曰:‘树初黄叶日,人欲白头时。’司空曙曰:‘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三诗同一机杼,司空为优;善状目前之景,无限凄感,见乎言表。”这大约是因为,司空曙的两句诗,仿佛信手拈来,抒写自然,善藏善露,能给人以更多的美感。也就是情与景融合得好,不露痕迹。由此可知,同是情景交融,也自有高低优劣之分,或者说有程度的不同。而最为人们津津乐道的则是情景交融、物我两忘的艺术境界。传统的美学观念中有一个显著特色,即认为世界万物具有类似人的精神、

4、意识、性情的表现。因此,诗人们往往追求一种“山情即我情,山性即我性”的理想艺术境界,物我同一,浑然无迹。与此相联系,诗人抒情写景,莫不“因性之自然,究物之微妙”。因此之故,同是情景交融之作,不同的诗人的作品却各呈异彩,各有千秋。比如,“大概李(白)写景入神,王(昌龄)言情造极。”又如:“耆卿熔情入景,故淡远;方回熔景入情,故秾丽。”情景交融,说到底不过是一种创造诗歌意境的手段与方式。而要创造出既优美又深切动人的意境,最终还得看整个诗篇的立意。所谓“情景交融,错综唯意”(胡应麟语),所谓“夫景以情合,情以景生,初不相离,惟意所适”(王夫之语)。它们都较明确地指出了在情景交

5、融过程中,意所应有的统摄作用。所以,抒情写景,贵在立意。(选自任中杰《谈谈“情景交融”》,有删改)高考学习网-中国最大高考学习网站Gkxx.com

6、我们负责传递知识!1.下列有关“情景交融”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情”和“景”相互生发与渗透,达到融合无间的状态,产生美妙的诗歌意境,这就是所谓“情景交融”。B.从我国的古典诗歌民族传统来看,情景交融代表着我们民族基本的审美趣味与审美理想。C.“情景交融”使中国古典诗歌在艺术上呈现含蓄蕴藉的特点和浓郁的诗味,使人读来有悠然神远之感。D.情景交融是一种创造诗歌意境的手段与方式,而这种方式最终是由整个诗篇的立意决定的

7、。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顾起元认为诗人在创作时受到内在主观情感和外在客观事物的共同作用,当主客观相互碰撞时,美丽的诗篇就产生了。B.作者认为诗人在创造诗歌意境时,都必须经过“触景生情——情景相生——情景交融”这一过程。C.诗歌中所描写的景物能够对诗人所抒之情起着规范作用,同时让读者把握诗人思想感情的趋向。D.诗歌中所描写的景物不仅能够让诗歌更形象、具体和生动,而且当诗情画意高度融合时,更能加强诗歌的美感。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中国传统美学观念认为世界万物具有类似人的精神、意识、性情的表现,这让中国诗人们往往追求一种“物

8、我同一”的理想艺术境界。B.由于诗人个性的差异,即使同是情景交融之作,不同的诗人的作品却各呈异彩,各有千秋。C.司空曙的两句诗虽然在景、情方面与韦应物、白居易的诗句没有差别,但因情景融合得好,不露痕迹而最为人津津乐道。D.胡应麟和王夫之都认为情景交融可以创造出既优美又深切动人的意境。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一)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文,完成4—7题。勃,字子安,太原人,王通之孙也。六岁善辞章。麟德初,刘祥道表其材,对策高第。未及冠,授朝散郎。沛王召署府修撰。时诸王斗鸡,会勃戏为文檄英王鸡,高宗闻之,怒,斥出府。勃既废,客剑南,登山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