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大学新生适应心理教育讲座内容》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大学新生适应心理教育讲座一、引子案例刘X,男,18岁,大学外语系英语教育专业一年级新生,身高大约1.68米左右,体型瘦长。既往健康状况为:母亲高龄剖腹产,未足月。幼儿期患过肺炎,高中时又患过心肌炎、胸膜炎,体质一直较差。在此之前从未进行过心理咨询。小刘家住城市,家境优裕,系家中独子。父亲是机关干部,母亲是医生,对小刘虽然宠爱但要求也还算严格。小刘个性细腻,偏内向,在家里是个听话温顺的孩子。在市重点中学学习,成绩较好,但因高考前三个月突患急性胸膜炎,影响了考试成绩,只达到了专科院校的分数线。经历了高考失利的小刘本打算复读以图来年,但经老师
2、、亲友的劝说和二个月的心理调整,还是如期到省内一所较好的师范学校的外语系报到上学。刚入校时小刘心里虽仍存有一些遗憾,随即就被新鲜感和兴奋所代替。美丽的校园、学长们的热情使他对未来三年的大学生活燃起了希望。可是好景不长,寝室里同学陆续来齐了,问题也随之而来。食堂里的伙食不合胃口、浴室和盥洗室是公用的、日常生活要自己打理等等,本来就够让他烦了,而更让他伤脑筋的是处理与五位室友的关系。首先,寝室里狭小的空间就让小刘不舒服,无法与家里三室二厅相比。从小他有自己的房间,现在与别人同住,他极不习惯。更何况这五位同学来自省内各地,又都出自较贫困的农民
3、家庭,穿着打扮都挺有“乡土气息”的。除一名同学普通话还算标准外,其余的说话必须通过猜测和手势才能弄明白。“中国话都说不明白还想学英语?”这是小刘看不起室友的一个重要原因。同学的晨读在他看来是不知羞耻的表现———“那么难听的英语也亏得他们好意思读出来”。虽然这些话他未公开说过,但他也承认这种态度会在言谈举止中不经意地有所表露。另外寝室里每天的话题都是有关体育、农活和女性的,小刘对此既陌生又毫无兴趣,总认为他们低级趣味,属于下里巴人一类。其次,室友们曾趁他不在时,偷偷地从他的抽屉、书包里拿出他的数码相机、文曲星电子词典摆弄或是玩他的电脑,这
4、些东西都是寝室里唯一的。小刘自我评价并不是一个小气的人,但他认为不经允许是不能随意动用他人物品的,这是对人的不尊重。当他恰好碰到并面露愠色时,一位同学的话伤害了他:“有什么了不起的,不就是有两个臭钱么!”于是他和那同学大吵一架。其他同学虽没有卷入争吵,但从此小刘在寝室里感到了孤立。开始几天还能忍受,可是随后发生的一些事情使他彻底地成了孤家寡人:一位室友为了和女生约会体面些,穿了他洗干净还没来得及收的衣服;某黄姓室友开玩笑自诩“皇帝”,说小刘女性化,“封”他为“刘妃”,全寝室一致哄笑赞同;同学买早餐或打电话差几毛钱就不打招呼地翻找他挂在床
5、头的衣兜;甚至连他每天用洗面奶洗脸、九月份要洗热水澡都成了同学的笑柄谈资……于是,小刘讨厌寝室里的每个人,讨厌他们的言论、他们的行为举止,他不再与同寝室的人说话,尽可能地远离他们,每天早出晚归,独来独往。他常常暗自落泪,后悔来大学报到,屡次产生退学回家的念头,感慨自己是“落了毛的凤凰”,要不是生病又怎么会与“鸡”为伍。两周以来,生活上的无助,情感上的孤独,身体健康状况下降,学习时无法集中注意促使他接受班主任助理的建议,走进了咨询室。二、大一新生适应不良的主要表现1.目标不明的空虚感学生在中学时代,读书有一个明确而具体目标,即考上大学。进
6、入大学后,面对新的环境,一些大学生还未树立起目标,因而内心感到迷茫与彷徨。2.相形见拙的自卑感据调查,在不同程度上有自卑感的学生占调查对象人数的61%,主要表现为:(1)为自己被录取的学校、专业不如别人而感到自卑;(2)为自己来自农村山区而自卑;(3)为在知识、才艺、人际关系、家庭背景乃至身体容貌等方面不如别人而自卑;(4)由于学习生活的变化而且自卑。一般说来,能考上大学的同学,在高中是都是学习尖子,很少尝到过失败的滋味。可是一旦进入大学,“山外有山,人外有人”,原来的优势心理已不复存在。这样就有可能导致自信心不足,从而产生自卑感。3.
7、幻想破裂的失落感新生在大学生活了一段时间后,常常会感到目前自己就读的大学与实际想象中的大学差别很大,以前在心中刻画了多年的大学殿堂居然是这个样子,理想与现实之间产生了巨大的差距,从而产生了失落感。如在大学新生中不免听到这样的感叹:“我一心想考名牌大学,根本就没想到会到这里来。”“我高考分超出录取分数线几十分,本来可以考个更好的学校,真是‘人算不如天算’。”4.知音难觅的孤独感有一些同学比较内向,内心渴望与人交往却难于开口,于是,索性把自己封闭起来,这样就越来越觉得自己与周围人格格不入,内心孤独。5.竞争压力的恐惧感很多大学生刚入校园就闻
8、到了竞争的火药味,校园里的求职、招聘广告铺天盖地,考研、考证、考级热浪弥漫。这种情况对于大一新生来说,可能是以前所未曾料到的,再加上学习环境、人际环境的不适应,他们往往感受到焦虑、不安,感到竞争的压力很大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