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2426009
大小:63.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2-04
《改革红利正加快释放》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成效
2、改革红利正加快释放2013-09-12 中金在线 编者按:近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英国《金融时报》发表署名文章写道:中国新一届政府今年3月上任伊始,就明确提出把持续发展经济、不断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正作为施政目标。事实也正是如此,新一届政策上任以来,不断推出深化改革的组合举措;随着十八届三中全会召开进入倒计时,重磅改革新政陆续推出。进入2013年下半年的70天里,针对经济布局提升和调整,推出自贸区建设、政府购买、简政放权等多领域10余项改革措施,将中国持续发展的正能量传达给世界。 政府谋求转身:“定制”公共服务“裁减”微观管控
3、 延缓潜在增长率下降,通过加大改革释放微观活力来培育新的增长动力和竞争优势是最明智选择 宏观布局篇 政府谋求转身:“定制”公共服务“裁减”微观管控 延缓潜在增长率下降,通过加大改革释放微观活力来培育新的增长动力和竞争优势是最明智选择 受需求减弱、产能过剩和结构调整等多重因素的影响,今年以来,我国经济增速放缓。在此背景下,市场各方对下一步宏观政策走向表示强烈关注。专家表示,从宏观上看,本轮经济下行在很大程度上是趋势性的、结构性的下行,是潜在增长率下移的规律性作用,要延缓潜在增长率下降,通过加大改革释放微观活力来培育新的增长动力和竞争优
4、势是最明智的选择。 政府购买公共服务 激活服务业产业链 随着政府采购规模的逐年提高,充分发挥政府采购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职能作用也愈加受到关注。7月31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强调,当前要研究推进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公共服务,放开市场准入,释放改革红利。 “目前,政府采购类型主要分为货物、工程、服务三类,在此三类领域中政府采购服务所占比例不到20%,购买服务范围也仅局限在社会保障和社会管理方面。”国家信息中心助理研究员吕汉阳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中国政府采购资金规模每年在1万亿元左右,占GDP的比重低于3%。而政府采购规模占G
5、DP比重15%至20%是一个比较合理的水平,由此来看,政府采购规模尤其是服务类采购规模有很大提升空间。 根据国务院要求,未来将着重在市政地下管网建设和改造、污水和垃圾处理、燃气和供热老旧管网改造、轨道交通以及城市电网等方面加强投资,扩大外包比例。专家粗略估算,本次会议上列出来的投资项目,仅地下管网和轨道交通的投资规模将超过两万亿元,整体投资规模不会低于四万亿元。 业界认为,政府向社会组织等社会力量购买公共服务,意味着政府、市场和社会的关系将得以进一步理顺,凡是社会和市场能解决的公共服务,政府都将逐渐退出。 “今年国务院密集部署推进政府
6、购买服务,意在通过此措施来激活整个服务业链条,带动整个服务产业发展。”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王丛虎预计,未来政府鼓励购买服务的领域将集中在电信、金融、合同能源管理、IT、云计算等服务产品。 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提速 有利于提振投资和拉动消费 以7月底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为标志,我国近期推出了新一轮投资计划。专家认为,寻找新的经济增长“兴奋点”,使我国经济保持适度增长水平,已成为政府当前迫切需要面对的考题。 此次投资计划选择领域较为慎重,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宏观经济研究院常务副院长王一鸣表示,我国仍处于可以大
7、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保持经济稳定增长具有许多有利条件和积极因素,城市轨道交通、地下管网和市政设施的投资空间依然很大。 “人口数量急剧增加对城市的承载能力带来巨大考验,原有的城市建设水平已不能满足需要,这就导致"城市病"多发频发。”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研究部研究员张立群表示,将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等作为当前重要任务,既可以提振投资和拉动消费,也能改善城市居民的生活条件,解决城市建设遗留问题。” 在新一轮城市基础建设投资计划中,加快节能环保等产业发展,兼顾短期目标与中长期目标,体现了当前宏观调控稳增长与促转型相结合的思路。据专家测算,
8、“十二五”期间,我国节能减排重点工程方面的投资将达2.3万亿元,可再生能源投资将达到1.8万亿元。 根据国务院的部署,这一轮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要在保障政府投入,加强非经营性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推进投融资体制改革,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同等对待各类投资主体,利用特许经营、投资补助、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吸引民间资本参与经营性项目建设与运营。 对此,专家表示,鼓励引导民间资本进入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一方面可以缓解地方财政投入的压力,防止地方债务风险进一步积累;另一方面也可以疏导民间存量资金,引导其投入到更多的实业上去。 政府放权: 上海领衔自
9、贸区建设 国务院近日正式批准设立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对于上海自贸区获准设立的意义,舆情已达成共识:依靠资源消耗和无限要素投入的发展模式已经难以为继,中国迫切需要释放新的增长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