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2412674
大小:493.73 KB
页数:13页
时间:2019-02-04
《自传,《二十世纪中国知名科学家学术成就概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陆埮陆埮(1932~),江苏常熟人,天体物理学家和教育家。1957年毕业于北京大学物理系,曾先后在中国科学院原子能研究所、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长春防化学院和南京电讯仪器厂工作。1978年,随着知识分子政策的落实,他便归队到南京大学天文系任教。2003年7月调去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当年11月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2006年紫金山天文台与南京大学共建粒子、核、宇宙学联合研究中心,陆埮任主任。他的科研分两个阶段,1978年以前,他与罗辽复、杨国琛通过3000多封邮政信件进行了近20年主要在粒子物理和理论物理领域的业余
2、科研合作;其后至今,他的科研成为国家基金资助下的项目,结合培养研究生进行,研究方向转到了天体物理领域,包括致密星物理、射线暴和宇宙学等。至今,他已在国内外科技学术刊物上发表了约300篇论文与著作,已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奖2等和3等奖各1次,国家科技进步奖2等奖1次,何梁何利基金科技进步奖天文学奖1次,国家教委、教育部科技奖1等奖2次,以及中国天文学会张钰哲奖1次。他言传身教、教书育人数十年,成才率、优才率很高。一、求学历程陆埮,1932年2月23日生于江苏省常熟县(今常熟市)。那时正是在九一八事变(1931)和七七卢
3、沟桥事变(1937)之间。他的童年就是生活在日本侵略中国和中国奋起全面抗日的年代,经历了逃难、生病和颠沛流离。期间,他和他妹妹就是请人挑着担子随祖母、父母、叔叔、婶婶以及他们一辈的弟妹们,一大家子一起奔码头,再换乘轮船逃难到上海。当时,经济十分困难,住房非常简陋。他和父母以及他的弟弟、妹妹5人就住在一间约9平方米的阁楼小间里。房间里放了3张单人行军床就已经再没有空地方了。他们住的楼下是一家蛋行,他们经常在那里买便宜的破鸡蛋做菜吃。在这个很差的环境中,一次几乎全家感染上了严重的传染病“猩红热”,几乎全家都进了上海的一
4、家传染病隔离医院。所幸终于平安度过了这个难关。1陆埮的父亲陆增祥在读到高中三年级时,因体育课不慎从单、双杠上摔下来,摔伤了肺,身体一直不好。后来又患了肺结核。虽他一心想上大学,却终因身体欠佳,未能如愿。因此,他非常强烈地希望他的儿子能上大学,陆埮也就一心想着上大学,几乎没有想过别的什么。不过,虽然陆增祥只读到高中,却还是在大学里工作,先后在苏州东吴大学、江苏医学院、南京医学院教务处、图书馆任职员。母亲谭娟操劳家务。二叔陆增祜长期在东吴大学附中及其他中学教英语。三叔陆增礽一直在东吴大学物理系及附中任教。在这样的环境中
5、,陆埮形成了对物理科学和教学事业的兴趣。陆埮从小身体瘦弱,加之国家受日本侵略,生活颇不安定。小学期间,上学很不正常。时而上学,时而休学,而且连奔带跳,断断续续读了上海普育小学、常熟义庄弄小学、大田岸小学和米业小学等四所学校。在抗日战争逃难在上海期间,他首次上学就是在普育小学上二年级下学期,却只读了2个月又因病休学。接着在义庄弄小学读三年级上学期,也只读了2个月。在大田岸小学读的是春季班的三年级下学期和四年级上学期。后来又跳去了四年级下学期未读而直接升入米业小学读五、六年级。期间,一天下午,当他走在大街上,听到中国抗
6、日战争胜利的消息,兴奋得直奔家里把一本日文课本撕得粉碎。整个小学读书,跳跳、读读、停停,却锻炼了自学能力,他的功课一直很好。米业小学毕业时,他是全年级第一名,获得了摆满一桌子的奖品。这些奖品其实都是各位老师送的各色文房四宝之类,但有一件奖品特殊,那是一个专门刻上字的银盾。小学毕业以后,1946年他考入常熟县立初级中学。这是一所很好的中学。由于在小学里养成的自学习惯,他总爱看点课外书。在他初中二年级的时候,作为练习他曾写过一篇讲故事性质的小文章,投寄给“小朋友”之类的杂志,拿到了约金圆券3元的稿费,约值2斗大米。那时
7、流通的“法币”刚刚以3百万元兑换成“金圆券”1元,可不到一年金圆券的面额就上升到了百万元以上,可见通货膨胀的严重程度。虽然抗日战争已经胜利,但物价依然飞涨,生活极不安定。初中的课程对他印象最深的是钱孟豪先生讲的“平面几何”,那里,所有命题竟可以在很少几条十分明显的公理基础上,只用圆规与直尺,通过严格的逻辑推理,就能条条给以证明!在整个证明过程中,没有废话,言必有据,第一次显示出严格逻辑推理的强大威力和重要意义。从此他对数学,并进而对科学,产生了强烈的兴趣。初中时,每个星期一早晨都有一节课的周会,校长陈旭轮先生总要向
8、全校学生做一次讲演。他经常讲到一首诗和一副对联。对联说的是:“岂能尽如人意,但求无愧我心”,教导我们,做事不必多去考虑人家怎么想,但自己要对得起良心。诗是一首七言绝句:“男儿立志出乡关,事不成名誓不还,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到处是青山”,鼓励学生要志在四方。陆埮初中毕业的时候,正是常熟得到解放。此时,他父亲正在苏州东吴大学教务处任职,他便考到东吴大学附中读高中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