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罗庚的读书厚薄说 给数学教育的启发

华罗庚的读书厚薄说 给数学教育的启发

ID:32364339

大小:172.28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2-03

华罗庚的读书厚薄说 给数学教育的启发_第1页
华罗庚的读书厚薄说 给数学教育的启发_第2页
华罗庚的读书厚薄说 给数学教育的启发_第3页
华罗庚的读书厚薄说 给数学教育的启发_第4页
华罗庚的读书厚薄说 给数学教育的启发_第5页
资源描述:

《华罗庚的读书厚薄说 给数学教育的启发》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2010年第49卷第7期数学通报5华罗庚的读书/厚薄说0给数学教育的启发方均斌(温州大学325035)2010年是中国著名数学家华罗庚先生诞辰都源自数学,他的论述对我们数学教育更为合适,100周年的纪念日子.华先生自学成才的传奇人尤其是针对目前数学教学过程中的基础与创新关生不断激励着我国年轻一代的成长,他的关于数系的热点话题上,华先生的/厚薄说0可谓是寓意学学习和思想的精辟论述也为我国数学教育开辟深刻的论述.了一个新的研究领域.随着国家的进一步改革开2对华罗庚的读书/厚薄说0的理解放,国外的一些数学教育理论也不断地涌进,这些211

2、/从薄到厚0是对基础的强调理论是否适合中国的数学教育国情尚待研究,但从华先生的论述来看,/由薄到厚0就是把书根植于本国数学教育的理论是急待开发的课题.读懂,不仅理解书本的字面内容,而且要结合读者为此,我们最近重新拜读华罗庚先生的传记及相自己的理解,领会作者的意图,把书/读厚了0,也关文献,发现我们现代数学教育苦寻无果的理论,为/由厚到薄0奠定基础.其实,华先生对基础的强先辈们已经有所涉猎,很值得我们重新审视和挖调一直是他治学的重要观点,例如,他在5谈谈同º掘.其中,华罗庚的读书/厚薄说0(即读书要/从薄学们学科学的几个问题6一文中

3、指出:/关于技到厚0然后再/从厚到薄0)很值得我们深入探究和巧的获得,必须经过苦练;不但如此,在获得技巧借鉴.之后,还必须经常温习,俗话说-拳不离手,曲不离1华罗庚的读书/厚薄说0口.,就是这样的情况.所以学科学的人必须经常¹地不轻易放松训练自己的机会.因为唯有如此,才华罗庚在5和青年谈学习6一文说:/什么叫学深学透?这就是要经过-由薄到厚.、-从厚到会-熟能生巧.,-推陈出新..切不可以为我懂得大薄.的过程.0他进一步解释道:/首先是-由薄到道理了,我懂了较高深的部分了,而对较浅的、较厚..比如学一本书,每个生字都查过了,每个不

4、懂易的部分产生了-不值一顾.的看法.这种态度将的句子都进行过分析,不懂的环节加上了注解,经会使我们生疏了已获得的技术,因而难以再进过这一番功夫之后,觉得懂多了,同时觉得书已经一步.0变得更厚了.有人认为这样就算完全读懂了.其实或许,有人会认为这种观念太过于落后,没有不然.每一章每一节、每一字每一句都懂了,这还创新意识,老是在那里打基础,学生是没有前途不是懂的最后形式,最后还有一个-从厚到薄.的的,中国学生现在的基础够扎实了,就是缺乏创新过程,必须把已经学过的东西咀嚼、消化,组织整精神.笔者也曾经对/基础是创新的前提0提出过质疑»,

5、主要是想强调在打基础的时候不要忽略理,反复推敲,融会贯通,提炼出关键性的问题来,看出了来龙去脉,抓住了要点,再和以往学过的比创新意识的培养.实际上,/基础0与/创新0的关系较,弄清楚究竟添了些什么新内容、新方法.这样的争论有点像鸡与蛋先后问题的争论.原来打基以后,就会发现,书,似乎-由厚到薄.了.经过这样础的东西本身也是创新的产物,而创新的产物将消化后的东西,就容易记忆,就能够得心应手地运用.0华先生的这一论述是集他的治学经历而发出¹华罗庚1华罗庚科普著作选集[M]1上海教育出版社,1984,10的读书方法深刻体会,所以一直广受大

6、家的借鉴,º华罗庚1谈谈同学们学科学的几个问题1中国青年报对任何学科的教育价值都非同小可.我们认为,由[N],1953,3,3于华先生是一位数学家,他的绝大部分治学体会»方均斌1数学教学论1四川大学出版社[M],20046数学通报2010年第49卷第7期成为下一轮知识的基础,由此不断地循环.倒是我学教育的瑰宝,西方国家也正在借鉴我国的做法.们目前片面强调创新而忽略基础的数学教育舆论2008年3月13日,美国国家数学咨询组向美国倾向是危险的.作为一个伟大的数学家,华罗庚在总统和教育部提交了5成功的基础:国家数学咨询强调基础的同时,并

7、没有忽略创新的成分.例如,组最后报告6(FoundationsforSuccess:TheFinal他在对读书的/由薄到厚0的论述中有/分析0和ReportoftheNationalMathematicsAdvisory/注解0字眼,这些字眼以及/由薄到厚0显然具有Panel),报告中也强调了数学的熟练性,即:学生创新因素,并非就题论题地照搬,否则,/厚0从何应该理解关键概念、达到适当的自动化程度,发展来?无独有偶,著名数学家吴文俊也提出过类似灵活性、准确性和标准算法的自动执行,并用这些的观点:¼/关于创新的含义,牛顿曾说,他之所

8、以¾能力来解决问题.说明一向关注创新教育的美能够获得众多成就,是因为他站在过去巨人的肩国数学基础教育也不得不承认打基础的重要性.膀上,得以居高而望远.我国也有类似的说法,叫因此,华罗庚的/从薄到厚0读书论述对现代数学推陈出新.我非常赞成和推崇-推陈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