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应力的管桩施工方案设计

预应力的管桩施工方案设计

ID:31877866

大小:274.00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9-01-23

预应力的管桩施工方案设计_第1页
预应力的管桩施工方案设计_第2页
预应力的管桩施工方案设计_第3页
预应力的管桩施工方案设计_第4页
预应力的管桩施工方案设计_第5页
资源描述:

《预应力的管桩施工方案设计》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实用标准文案高强混凝土预应力管桩施工方案一、编制依据1、上林苑公建配套(小学教学楼)设计图纸及有关资料2、〈〈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20133、〈〈钢筋焊接及验收规程〉〉JGJ18-20124、〈〈混凝土及预制混凝土构件质量控制规程〉〉CECS40:925、〈〈建筑地基基础施工及验收规程〉〉GB50202-2002;6、〈〈建筑钢结构焊接规程JGJ81〉〉7、〈〈预应力混凝土管桩机械啮合接头技术规程〉〉DBJ15-63-20088、〈〈建筑地基基础检测规范〉〉DBJ15-60-20089、广东省标准:《建

2、筑地基基础施工及验收规范》DBJ15-201-9110、广东省标准《静压预制混凝土桩基础技术规程》二、工程概况:1、上林苑公建配套小学教学楼工程施工总承包位于南海三环中路9号。总建筑面积为4129平方米,建筑基地面积为1204平方米。本工程为一新建小学教学楼地上4层,建筑高度16.50米。配套设施包括红线范围内本标段的室外园林绿化及市政配套道路。本工程建设单位为南海恒胜置业有限公司,使用上林苑公建配套小学,监理单位为广东建诚监理咨询有限公司,设计单位为广州市设计院,勘察单位为广东省佛山市地质工程勘察院,施工单位为湛江市粤西建筑工公

3、司。2、地质情况:根据本次钻探揭露,本场地之地基由人工填土(Qml)、第四系冲淤积土(Qal)、风化残积土(Qel)和及古近系始新统华涌组(E2h)“红层”碎屑岩组成。人工填土为素填土,第四系冲淤积土主要为淤泥。古近系始新统华涌组风化基岩,岩性主要为细砂岩,局部有泥岩,埋藏较浅;局部存在“软、硬”夹层现象。综合本次勘察钻孔资料,工程地质剖面总体分7层[[(1)~(7)],再将夹层分1个亚层(5-1);现自上而下综述如下:。精彩文档实用标准文案1、人工填土(Qml)(1)素填土:全场地15个钻孔均有揭露,见附表2“工程地质剖面分层数

4、据统计表”(下同)。层厚1.90~4.30m,平均3.47m。孔口高程8.24~8.66m,平均8.48m。填土层呈褐红色、浅红色、紫红色、灰白色、褐黄色及灰黄色等;由山岗风化残积土组成;均匀性差;基本压实,属多年前填土。局部上部15cm为混凝土地板。2、第四系冲淤积土(Qal)淤泥质土:在场地内局部分布,见于DZK1~DZK5、DZK7、DZK14等共7个钻孔。为本场地浅部软土层。层厚1.50~5.40m,平均3.51m。层顶埋深3.90~4.30m,平均4.13m;层顶标高3.94~4.61m,平均4.26m。土层呈灰黑色、灰

5、色及黑色,含粉砂及有机质,味臭;饱和,流塑。局部夹粉质粘土及粉土。3、风化残积土(Qel)风化残积土为本场地的主要土层,分为残积粘性土、残积砂性土。(1)残积粘性土(粉质粘土):场地内钻孔除DZK2、DZK3钻孔未有揭露外,其余钻孔均有揭露。层厚0.80~10.20m,平均5.93m。层顶埋深1.90~9.70m,平均4.52m;层顶标高-1.41~6.73m,平均3.98m。土层呈褐红色、浅黄色、暗红色、褐黄色、紫红色及灰白色等;由粉砂质泥岩彻底风化残积而成。很湿,可塑~硬塑。局部趋向于全风化岩。本层取土工样6件,试验结果定名为

6、粘性土4件、粉质粘土1件、砂质粘性土1件;其物性指标见附表3“土工试验结果分层统计表”及附件之“土工试验报告”。标贯试验28处,实测N′=10~24击,平均值N,m=16.1击,标准值N,k=15.1击;杆长校正后N=8.1~18.5击,平均值Nm=13.1击,标准值Nk=12.3击。估算变形模量E0=35MPa。(2)残积砂性土(主要为细砂):在场地内局部分布,见于DZK2、DZK3、DZK5、DZK8~DZK10、DZK13~DZK15等共9个钻孔,以残积细砂为主。层厚3.30~6.80m,平均5.21m。层顶埋深7.70~9

7、.90m,平均8.59m;层顶标高-1.39~0.80m,平均-0.09m。土层呈灰白色、褐黄色等,由细砂岩、中砂岩等风化残积而成。很湿,密实,局部夹残积粘性土。精彩文档实用标准文案4、古近纪始新统华涌组(E2h)“红层”碎屑岩本场地揭露基底岩石为古近纪始新统华涌组“红层”碎屑岩,岩性为主要为细砂岩,局部有泥岩。岩石风化垂直分带现象明显,按风化程度分为强风化、中风化及微风化三个风化岩带。在风化基岩中局部遍存在“软、硬”夹层现象。现按风化岩带分述如下:(1)强风化岩带:全场地钻孔均有揭露。揭露厚度1.40~10.90m,厚度变化大,

8、平均7.66m。层顶埋深9.90~14.90m平均13.37m;层顶标高-6.37~-1.41m,平均-4.89m。岩石呈褐红色、浅红色、暗红色、灰白色等;岩质极软,风化成半岩半土状或半岩半砂土状,遇水易软化,失水崩解,手捏易碎。底部趋向中风化岩。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