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1876249
大小:32.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01-23
《关于潜山县余井镇总体规划修编的情况说明.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关于潜山县余井镇总体规划修编的情况说明一、规划修编原因近年来,余井镇农业经济稳步提升、特色产业蓬勃兴起;园区平台不断夯实、工业经济显著增强;集镇建设步伐明显加快、美好乡村亮点纷呈;民生福祉不断增进、社会事业协调发展。加之国家政策及外部环境变化较大,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的成立、大别山连片扶贫地区开发的需求,近期安徽省被列为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地区、特别是县委县政府将余井镇列入一区四园乡镇和S253升级改造,使余井面临着科学发展与转型发展的关键时刻,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上一轮总体规划已经不能满足发展的需求,为了引导余井镇经济和
2、城镇建设健康、有序地发展,充分发挥城镇规划对社会经济活动的组织作用,使规划建设适应城镇社会经济及工农业发展的需求,特编制《潜山县余井镇总体规(2014-2030)》。二、规划编制过程我们经过反复比选,于2014年7月确定了规划编制单位。设计单位迅速启动了工作程序,于8月底至10月初就进行了多次现场调研工作,116月初在镇里进行了初步成果汇报,而后修改完善,并于11月底至2015年1月期间又进行了多次的对接、汇报、修改,镇多次召开班子成员、镇村干部会议,征求部分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意见并向相关主管部门汇报,最终确定了规划方案。2015年
3、3月18日,余井镇政府组织召开了《潜山县余井镇总体规划(2014-2030)》的专家评审会,得到了与会专家一致认可,规划方案顺利通过评审。设计单位在评审会后再次修改完善,提交了规划成果。3月20日中国共产党余井镇第六次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了关于余井镇总体规划修编情况报告。三、规划主要内容总体规划主要内容包括镇域、规划区、中心镇区三个层次。1、镇域发展战略:(1)调整经济结构,牵手源潭融入县城;(2)推动农业产业现代化,加速城镇化进程;(3)制度创新促进要素集聚,构建差异化发展格局;(4)打破二元分割局面,推进美好乡村建设
4、。人口及城镇化水平:2020年镇域总人口控制在6.2万人,城镇化水平为48%。2030年镇域总人口控制在6.6万人,城镇化水平为70%。镇域空间结构:规划形成“一心二点,一轴一环”的空间结构。(“一心”:即余井中心镇区,“二点”6:为镇域内一般集镇:岭头集镇、糖岭集镇,“一轴”:规划以253省道为重点发展轴,“一环”:规划的镇域环路连接大部分村庄,作为镇域次要发展轴。) 镇村体系等级规模结构:余井镇村镇体系分为“中心集镇----一般集镇-----中心村----基层村”,规划形成1个中心镇区、2个一般集镇、1
5、1个中心村、58个基层村。镇村体系职能结构:(1)中心镇:镇域政治、经济、文化中心,重点发展工业、商贸等第二、第三产业。(2)一般集镇:镇域次中心,农业物资集散地,为农业机械化、现代化生产和农村生活服务中心。(3)中心村:村委会所在地,本行政村内较大型的居民点,为农村加工业生产服务,为居民生产和生活服务的基层服务点。(4)基层村:自然村庄,主要为农民居住和家庭劳动场所。2、规划区规划区范围:包括现状镇区及余井、柴阁、程祠、岭头、田乐、马道、松岭,天圣等行政村范围,总面积约68.3平方公里。中心镇区规划总面积约4平方公里。马道兜儿寺桥
6、头规划总面积约4.7平方公里。规划区城乡统筹:包括经济结构的一体化、社会结构的一体化、生态结构的一体化、用地结构的一体化6规划区用地:(1)建设用地:包括余井镇中心镇区城镇建设用地、岭头集镇和村庄建设用地。(2)农用地:主要是规划区中部和南部农用地区域。(3)水域和其他用地:主要包括水域和规划区其他非建设用地。3、中心镇区城镇性质:工业强、农业优、生态美的县城北部卫星城镇。城镇规模:近期2020年人口规模为2.5万人,人均建设用地104.96平方米,建设用地262.4公顷。远期2030年人口规模为4.0万人,人均建设用地100平方米
7、,建设用地400公顷。城镇发展方向:限制向西南发展,控制向西北发展,适当向东南发展,重点向东北发展。空间结构:“二轴、三区”。(两轴——沿“城南大道”作为城镇东西向发展轴;沿“余马路”作为城镇南北向发展轴。三区——老城提升区,新城建设区,工业园区。)用地总体布局:(16)老城提升区:以现状建设为基础,对该区域进行综合整治,规划以整合现有行政管理用地、教育用地、商业用地、居住用地为主,打造商贸及居住中心,结合山体布置公共绿地,西北布置竹木交易市场,完善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改善城镇沿街风貌。对河流水系进行治理,净化水质,绿化、美化两岸环
8、境,形成清新、自然、宜人的滨水风光。(2)新城建设区:为重点建设区域,区域内用地较为综合,布置有居住用地、教育用地、商业金融用地、文体科技用地、集贸市场用地、市政用地等。结合镇政府周边布置绿地、停车场用地,结合教育用地,集中布置文化娱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