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1505164
大小:104.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1-12
《浅谈任务驱动法在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浅谈任务驱动法在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 摘要:《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指出:知识及技能的教学应以完成典型“任务”为主,注重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通过讲解或操作实践使学生完成“任务”,从而达到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 关键词:信息技术;任务驱动;教学 所谓“任务驱动”是一种建立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基础上的教学法,“任务驱动”教学法就是“以任务为主线、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基本特征,而且非常符合信息技术学科新课程的改革要求,学生在完成“任务”的同时达到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
2、那如何在课堂中体现这一点?以下是我个人的一些浅显认识。 一、结合学生认知特点,精心设计任务 面对新课程改革,我们曾经充满激情,钻研教材,认真上课,但学生还是“涛声依旧”。我们满怀希望,照搬别人成功的案例,结果却收效甚微……于是我们惆怅,迷惘……怎样才能提高信息技术课教学的实际效果?这是值得我们每一位信息技术老师深思和探讨的问题。5 任务驱动法在教学中是以任务为主线,在学习内容上,就要精心设计学习任务。那就要求教师要切实把握、分析好教材,灵活应用教材,不管课程怎样改,钻研教材和把握教材是教师永远的基本功。把握教材不仅是指理解一节
3、课教材中的每个知识点,更是对教材的整体把握。要求教师熟悉本学科的课程标准,了解教材编者的意图,清楚整个学段教材的逻辑线索,能够把前后相关的知识整合起来。例:我在吴忠讲示范课,设置演示文稿,我就结合吴忠民族风情,设置情境,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进而引出探究任务,并在任务中利用宁夏五宝有机渗透德育,引导学生可参照课本按“做一做”的步骤或教师提供的支持材料上机操作并演示。在第一个探究活动结束后,趁热打铁,再让学生试试看,这个环节要鼓励学生大胆尝试设置过程中各个选项的作用,让学生感受设置一张与多张幻灯片的切换效果,感受局部与整体效果
4、的区别、联系。一般情况下,一个演示文稿中不要设置太多不同的切换方式,以免分散观众的注意力,影响主题内容的演示。 二、创设情境,激发兴趣,提出任务 任务驱动建立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基础上,要求教师将教学内容划分成一个个小任务,让学生发现问题,按照任务进行学习和实践,教师随时解答学生疑问,指导学生操作;教师检验学生的任务完成情况并作记录,完成任务的学生可以自由学习。例如:我在吴忠讲示范课,设置演示文稿,结合吴忠民族风情创设两个演示文稿的情境,设置一个个任务,让学生运用已学知识,自己动手,有机结合幻灯片切换的各种操作(任务驱动法),以任
5、务驱动的方式查漏补缺,使教学内容合理流动,水到渠成。 三、协作学习,探究新知,完成任务 任务是问题提出的表现,是一堂课的核心,是学生完成任务的外在动力;协作是一种团队意识、集体精神,是学生的主要学习方式,是学生完成任务的内在动力。5 以我在吴忠讲示范课(设置演示文稿)为例: 1.注重教法传授与学法指导 在展示演示文稿的同时告知学生做题的要求及注意事项,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带着任务通过参照书中的操作步骤或使用学习支持材料、上机实践逐步完成任务,使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地实现知识的传递、迁移和融合。考虑到整个班级学生水平
6、差异,就采用了“小组制”,以组为单位,分4个组,在每组中设立一位计算机水平相对较好的学生担任组长,负责(也包括完成任务快的同学)本组学生的答疑、指导,协助技术能力较弱的同学当堂完成任务,使得本组同学的配合更加默契。 2.适当引入奖励机制 学生每完成一个任务或回答出问题,教师都会及时给予奖励,能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他们变被动学习为主动愉快的学习,同时增强集体荣誉感,培养团队协作精神。 3.由任务入手,教学环节层层深入 在信息技术课的教学中,“任务”直接影响教学效果,在教学过程中要体现出“以任务为主线、教师为主导、学生
7、为主体”的基本特征。我结合吴忠民族风情,准备了一个反映吴忠民族风情的演示文稿让学生观看,都是与学生实际生活中密切相关的,学生非常感兴趣,从而极大地激发了学生进一步学习的欲望。有了上一层的铺垫,进而布置挑战任务:为“宁夏新五宝”设置切换方式,学生对“宁夏五宝”已耳熟能详,那“宁夏新五宝”是哪些呢?学生既好奇又感兴趣,为了能更好地宣传宁夏,学生已迫不及待地想制作演示文稿,这一“任务”5既考虑学生实际,又贴近学生生活,紧扣学生的心弦,驱动了他们的好奇心,所以他们在完成“任务”时才会专心致志。 四、任务驱动教学注意的几个问题 1.把好任
8、务设计关 “任务”设计时要注意学生特点、知识接受能力的差异。一方面,针对个性差异设计多种类型的任务内容,满足不同学生的兴趣和需要。另一方面,针对起点不齐设计不同难度的学习任务,“让后进生吃饱,让优秀生吃好”,选择教学内容要贴近学生的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