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云南玉溪花灯的现状和发展

浅析云南玉溪花灯的现状和发展

ID:31482876

大小:239.50 KB

页数:17页

时间:2019-01-11

浅析云南玉溪花灯的现状和发展_第1页
浅析云南玉溪花灯的现状和发展_第2页
浅析云南玉溪花灯的现状和发展_第3页
浅析云南玉溪花灯的现状和发展_第4页
浅析云南玉溪花灯的现状和发展_第5页
资源描述:

《浅析云南玉溪花灯的现状和发展》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WORD完美整理版前言花灯是云南地方戏曲的主要剧种,是一种古老的民间社会活动。源于明代,流行于全国各省各地,而玉溪花灯是最具有代表性的。它有六百余年发展历史,到目前它仍以其绚丽多姿、丰富多彩的形式独树一帜,是云南地方剧种的一支奇葩。玉溪花灯与玉溪文化根脉融为一体,成为了玉溪人精神世界血脉相连、休戚相关、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在玉溪,无论你走到哪里—公园、广场还是庭院、村寨都能看到花灯表演,小则三五成群,多则人头攒动,它已成为玉溪人的精神食粮,并且,“新灯”的问世,“五大调”声腔的形成,不但开启了花灯变革的先河,更对整个云南花灯的发展形成产生重大的、决定性的影响,进一步确立了玉溪花灯在云南

2、灯坛中的地位,而玉溪,也有了“花灯之乡”的美誉。在2006年玉溪花灯也选入了第一批非物质文化保护的名单。但目前,国外对云南花灯(玉溪花灯)的研究尚不太清楚,仅国内就有不少的研究,如严伟的《玉溪花灯与新农村建设随想》,田建华的《花灯音乐的改革与创新》等,还有一些发表在网上、报上的文章如《解析玉溪花灯》、《玉溪花灯崴天下》等。纵观前人研究,虽然切入点很多,但是对其历史性追踪的比较多,在传承和保护方面阐述的特别少,对其流传,尤其开放性市场化传承所涉及的方面,社会原因,市场机制的探究也少。本文将从这些方面来对玉溪花灯进行重点研究,这也是本课题希望有所突破、有所创新的方面。希望通过此次研究,玉

3、溪花灯能在人们的关注下更好地、不断地发展下去。一、玉溪花灯概述人类在书写不同历史和不同文化时,地理的意义举足轻重。与大多数外省不同,云南省群山连绵,多斜坡,少平地,平地是最珍贵的资源。群山环抱的大片平地,成为坝子。在滇中的大坝子的玉溪,气候温和、土地肥沃、水草丰盛、交通方便,是百姓安居的乐土。云南玉溪花灯就是在这样的自然环境下孕育发展的一种民间艺术,再加上云南山高皇帝远,居民天性十足,不受繁文缛节制约,加之本地缺乏广泛的世族阶层,也没有更多的文人插手,乡民的花灯就十分兴盛。范文范例参考指导WORD完美整理版(一)历史沿革据我所知云南二十五种少数民族,真正名副其实的本地土著居民不足一半

4、,以怒江一带为多,其余大半民族,都是在数千年漫长的中国历史中牵涉而入。汉族入滇较为零散,有计划大规模迁入是在明朝。移居云南的少数民族,有口耳相传的古歌追溯其来源,入滇汉族,同样对祖先血脉念念不忘。汉族进入云南,花灯随之传入,汉族大规模入滇,花灯逐渐蔚为大观,兴盛发达。传入云南的汉族民间花灯演唱,阻隔在中国西南高原的群山之中,与遥远的故土失去联络,得以保持古老面貌并自成一体,成为云南特有的民间演唱艺术。1、明代据史料考证始自明代施行军民屯田制始,江南军民大量移居玉溪,他们带来的江南文化与玉溪土著文化开始融合。《云南图经志》(明景泰六年,公元1445年刊印)曾记载当时新兴州(今玉溪):“

5、其俗好讴,州中夷汉杂处。其少年,美声气,喜讴歌,清明良夜,放意自适,处处乡闻。或以娱饮,或以劝耕。夫人女子为之,而面见无愧色。盖俗之流也。”这一描绘则是当时玉溪花灯广为流传的生动记录。而他们当时所“讴”之歌,就是当时从江南和中原传入的明代小曲和本地的民间歌谣。它们成为后来花灯音乐的渊源之一。军民平时为农,战时为兵,闲暇和逢年过节,结队嬉戏玩耍,载歌载舞,祭祖拜神,其歌舞的主要形式就是花灯。因为花灯是乡间俗曲,不是文人大戏,房前屋后,田头地脚,均可以说说唱唱,消愁解闷以为乐。2、清代至清初,玉溪的戏曲始见于文字记载。康熙五十三年(1714)《新兴州志》载“二月望日”、“演剧五月”。当然

6、,更多的演剧活动,还是与玉溪迎神赛会的社火活动,即迎土主神联系在一起的。清康熙九年,清王朝明令散军为民,休养生息,云南人民的生活生产趋于安定,经济社会得到巨大发展,社会中的花灯活动随之从过去单纯的祈求丰年而转为向富民拜年,花灯开始从社火中分离出来,其功能也逐步从娱神转为娱人。至清同,光年间,玉溪花灯除继续参加迎神赛会的社火活动外,相续建立了玉溪上汕头、梅园、大营街、易门城关等较为稳定的灯会一百余个。经常演出的剧目有《凤阳花鼓》、《乡城亲家》、《包儿接姐姐》等,这一时期的花灯从迎神、拜年到广场演出,已经具有戏曲形态,这时期的花灯,也被我们俗称为“老灯”。范文范例参考指导WORD完美整理

7、版3、辛亥革命时期云南重九起义,护国运动,以及五四运动所带来的民主思想,推动了玉溪花灯变革。随着《双接妹》这出表现现实社会状况的花灯小戏出现,玉溪“新灯”正式走上历史舞台。此后又相继编演了连台本大戏《蟒蛇记》、大型花灯记《白扇记》等剧目。“新灯”的出现直接推动了花灯演出场所的改变,从广场“簸箕灯”走上了舞台唱庙会戏,唱万年台。之后又形成了“道情”、“走板”、“虞美人”、“全十字”、“五里塘”五大调为主的曲牌体系。三十年代,花灯班会逐渐解体,建立了专业的戏园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