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1470247
大小:60.5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9-01-10
《刑法诉讼中国宪法修改与宪政建设三》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萨发生反对萨芬撒反对萨芬萨范德萨范德萨反对萨芬撒旦飞萨芬撒旦撒大幅度萨芬撒中国宪法修改与宪政建设三 具体来看,政治文明包含以下几个内涵:政治的民主化、政治的法治化、政治的责任化、政治的人道化和理性化、政治的公开化等内容。这里每一个内容都与宪政有密切的关系。都可以通过宪政建设得以实现,所以我们认为,宪政建设是政治文明的必由之路。 第三,宪政建设是制度强国、制度兴国的必由之路。制度的功用在经济发展中的地位越来越被人们所认识,在经济学领域还产生了制度经济学。经济学家和社会学家为落后总结了许多因素,例如人口膨胀、粮食危机、能源短缺、投资不足、资源匮乏、生态失衡、技术落后等。V.奥斯特罗姆、D.菲尼
2、和H.皮希特则认为“制度”在其中也起着十分关键的作用,他们通过分析市场和立宪的互动而发现制度创新主要不是市场现象,而是源自宪法秩序下的制度供给。美国的强盛与1787年制定、1789年生效的美国宪法及其稳定的实施有着极大的关系。 从宪法学的角度看,第三世界国家经济落后的原因,除了上述资源、技术等方面的因素外,宪法制度的供给严重不足亦是十分关键的因素。比较分析的结果表明,许多落后国家的贫困的经济与落后的政治模式是一对“孪生子”。相反,有些人口密度、自然资源和能源储量等等许多方面条件较落后的国家,由于建立了民主宪政,经济上也能创造“奇迹”。萨发生反对萨芬撒反对萨芬萨范德萨范德萨反对萨芬撒旦飞萨芬撒
3、旦撒大幅度萨芬撒中国宪法修改与宪政建设三 具体来看,政治文明包含以下几个内涵:政治的民主化、政治的法治化、政治的责任化、政治的人道化和理性化、政治的公开化等内容。这里每一个内容都与宪政有密切的关系。都可以通过宪政建设得以实现,所以我们认为,宪政建设是政治文明的必由之路。 第三,宪政建设是制度强国、制度兴国的必由之路。制度的功用在经济发展中的地位越来越被人们所认识,在经济学领域还产生了制度经济学。经济学家和社会学家为落后总结了许多因素,例如人口膨胀、粮食危机、能源短缺、投资不足、资源匮乏、生态失衡、技术落后等。V.奥斯特罗姆、D.菲尼和H.皮希特则认为“制度”在其中也起着十分关键的作用,他们
4、通过分析市场和立宪的互动而发现制度创新主要不是市场现象,而是源自宪法秩序下的制度供给。美国的强盛与1787年制定、1789年生效的美国宪法及其稳定的实施有着极大的关系。 从宪法学的角度看,第三世界国家经济落后的原因,除了上述资源、技术等方面的因素外,宪法制度的供给严重不足亦是十分关键的因素。比较分析的结果表明,许多落后国家的贫困的经济与落后的政治模式是一对“孪生子”。相反,有些人口密度、自然资源和能源储量等等许多方面条件较落后的国家,由于建立了民主宪政,经济上也能创造“奇迹”。即使一个国家依靠政府的强力推进发展了国家经济,但如果没有建立现代宪政体制,经济成果也可能毁于一旦,例如我们的近邻印度
5、尼西亚,苏哈托政变成功之后,一直是奉行政府强力主导推动经济的方法,也确实使印尼的经济进入了20年的高速发展期,印尼老百姓从农业文明的渔村步入了工业文明,苏哈托认为自己对国家贡献大,放纵自己的家族及利益团体大肆侵吞国家利益,形成了庞大的特权集团,国家政治十分腐败,贫富悬殊巨大,金融体系紊乱,一句话,没能建立一个宪政的、法治的政治体制,最后在1997年亚洲金融风暴中,几个月的时间毁掉了20年的经济成果,几天时间就跑掉了决大部份外资,国家经济一蹶不振。真是应验了一句话“辛辛苦苦几十年,一夜回到解放前”。世界经济发展史表明,现代经济的起飞,必须有一个表达大众意志和利益的宪政政治结构来承载,并通过它源源
6、不断地进行制度供给或制度创新。近代中国改良主义思想家倡导的立宪实践和宪政运动,无非是企图通过宪政的制度供给来摒弃导致国力贫弱、经济落后的旧制。振兴中华一直是近代中国仁人志士梦寐以求的理想,有不少有识之士设计了很多强国之策、强国之路,如“军事强国”、“文化救国”、“实业救国”、“教育救国”、“科教兴国”等,我们还有必要高度重视“宪政强国或制度强国”的理念,并切切实实地付诸实践。只有这样,中国的改革开放才能真正走上健康、稳定、长期的发展轨道,中国的经济、政治和社会发展才能并驾齐驱、良性循环。 这里可能有人会质疑:你的“宪政强国论”不是一种宪政工具主义的观点吗?不错,许多学者反对和抨击工具主义的宪
7、政论,认为不把宪政当作目的,只视其为工具,是短视和危险的。的确,从完美的宪政理论出发,宪政应当是目的,而不仅仅是手段和工具。但现实告诉我们的是,促使国人认识到宪政是国家发展的有效工具较之是目的更为紧迫和必要。我国宪政生成和发展的必要的经济条件、社会环境、文化基础和心理承受能力还很不理想,我们的理论不能只追求动听和超前,还要考虑实际功效。对自身是否有利是人类心理接受的前提基础,如果政府和人民能够一致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