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 专题七 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 三 苏联社会主义改革与挫折1课后训练 人民版必修

高中历史 专题七 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 三 苏联社会主义改革与挫折1课后训练 人民版必修

ID:31458484

大小:624.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1-10

高中历史 专题七 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 三 苏联社会主义改革与挫折1课后训练 人民版必修_第1页
高中历史 专题七 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 三 苏联社会主义改革与挫折1课后训练 人民版必修_第2页
高中历史 专题七 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 三 苏联社会主义改革与挫折1课后训练 人民版必修_第3页
资源描述:

《高中历史 专题七 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 三 苏联社会主义改革与挫折1课后训练 人民版必修》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课后训练三 苏联社会主义改革与挫折一、选择题1.1957年,赫鲁晓夫提出15年内在人均产品产量方面赶上和超过美国;1961年,他又声称苏联将在“20年内基本建成共产主义社会”。由此,下列认识不正确的是(  )。A.缺乏实事求是的作风  B.经济建设上急于冒进C.背离了社会主义方向D.提出的目标不切实际2.下表是《1951~1965年苏联社会总产值、国民收入、工业总产值年平均增长速度表(%)》。我们从中可以得到的最准确信息是(  )。年份社会总产值国民收入工业总产值1951~195510.811.313.11956~19609.19.0

2、10.41961~19656.56.58.6A.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B.苏联优先发展重工业C.人民生活水平迅速提高D.国民经济增长速度缓慢3.1970年,苏联氢弹之父萨哈罗夫说:苏联就像一辆巨大的卡车,“驾驶员用一只脚使劲往下踩加速器,同时另一只脚踩刹车”。其中,“脚踩刹车”表明勃列日涅夫改革(  )。A.没有突破原有政治经济体制的框架B.使苏联成为高度发达的社会主义国家C.调动了广大科技工作者的主观能动性D.确保了世界第二大工业强国的地位4.(2011·福建福州高三月考)下图是《1953~1983年苏联与世界实际GDP平均增长率对比

3、示意图(%)》。它反映了赫鲁晓夫改革和勃列日涅夫改革对苏联经济建设的作用不包括(  )。A.在一段时间内取得一定成效B.直接导致苏联日益走向解体C.没有解决经济发展根本问题D.从长期而言都以失败而告终5.戈尔巴乔夫在政治改革中宣扬“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倡导“公开化”和“民主性”。在这一思想指导下的苏联改革(  )。A.背离了社会主义道路B.实行了对外开放政策C.没有突破斯大林模式D.体现了社会主义本质6.(2011·江西师大附中高三开学检测)2003年,俄罗斯社会科学院某院士说:“苏联的所谓民主化、私有化、多元化完全是一条绝路、

4、死路。”这说明他把苏联解体的原因片面归结为(  )。A.经济危机日益严重B.国内政局动荡不安C.戈尔巴乔夫的改革D.西方和平演变战略7.普京在谈到苏联解体时说:“谁不为苏联解体而惋惜,谁就没有良心;谁想恢复过去的苏联,谁就没有头脑。”大多数俄罗斯人不想恢复“过去的苏联”,主要是因为苏联(  )。A.长期片面优先发展重工业B.体制僵化使社会缺乏活力C.严重忽视民主与法制建设D.与美国争霸造成经济困难二、非选择题8.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1950年,苏联国防工业获得重大突破,但工业消费品供应不足,而且质量较差。农业发展缓慢,到1953年全

5、苏人均粮食仍低于1913年。集体农庄向国家义务交售了粮食总产量的60%和全部甜菜与皮棉。农庄庄员的劳动报酬很低。这种状况在此后很长时间内没有得到根本改善。——摘编自段炳林《世界当代史》材料二 赫鲁晓夫……不顾气候条件的具体特点和已形成的农作物播种格局,要求在全苏各地区,在每一个集体农庄和国营农场都普遍种植玉米。在伴有行政命令式的要求之下,玉米的播种面积迅猛扩大……许多原来种植传统粮食作物小麦和黑麦的耕地也种上了玉米。这些地区种植原来的农作物比玉米更适合当地的土壤和气候条件;玉米在很多地方因生产条件不佳和管理不善,产量并不理想,作为饲料

6、的青玉米的质量也没有预期的那样高。请完成:(1)依据材料一指出苏联赫鲁晓夫改革的背景,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这次改革的有利条件。(2)材料二说明推广玉米种植带来了怎样的后果?这种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有哪些?(3)综合上述材料和问题并联系所学知识,简要谈谈你对赫鲁晓夫改革的整体评价。9.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20世纪八九十年代苏联国民生产总值增长率统计表年份1981~1985年1986~1988年1989年1990年国民生产总值增长率3.2%2.8%2.4%-4%材料二 (戈尔巴乔夫政府)在制定改革政策方面存在三个严重问题:第一,仍然以优先发

7、展重工业和机器制造业为主的“加速发展战略”是发展资本密集型产业为主的战略,已不符合时代潮流,现代经济结构已由资本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发展……第二,对经济改革的目的是解决生产与消费之间的矛盾、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认识不足,没有扭转结构失衡和农、轻、重比例失调的老问题……必然加剧人民对改革的失望和对政府的不信任。第三,对国家的财政危机的程度估计不足……对于生产危机的到来和恶化估计不足。——张伟垣《苏联兴亡和社会主义前景》材料三 经济上的解体,加速了政治上的解体;而经济解体之所以发生,却是由政治解体促成的。随着5年一度的“计划”的停止,以及党中

8、央命令的告终,苏联根本没有一个可以有效运作的“全国性”经济体系。取而代之的,只是各个社区、各个地方、各个单位,只要力能为之,便一窝蜂地赶紧筑垒自保,寻求自足。——E.霍布斯鲍姆《极端的年代》请完成:(1)材料一反映了苏联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