犹太法则与教学公平的矛盾体现及其控制

犹太法则与教学公平的矛盾体现及其控制

ID:31451742

大小:107.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01-10

犹太法则与教学公平的矛盾体现及其控制_第1页
犹太法则与教学公平的矛盾体现及其控制_第2页
犹太法则与教学公平的矛盾体现及其控制_第3页
犹太法则与教学公平的矛盾体现及其控制_第4页
犹太法则与教学公平的矛盾体现及其控制_第5页
资源描述:

《犹太法则与教学公平的矛盾体现及其控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犹太法则与教学公平的矛盾体现及其控制  摘要:本文从教学公平视域的角度,讨论了教学活动中的“犹太效应”及其两种具体表现形式,分析其对教学环境的正负影响,提出了该如何正确理解犹太效应,并给出了具体的干预思路和技巧。  关键词:犹太效应;教学环境;干预  严格的讲,犹太法则的理论基础起源于意大利经济学家兼社会学家维弗利度.帕累托,帕累托最优或帕累托效率是研究资源分配和产生效应的一个“最优”状态[1]。而犹太法则基于此进一步建立了“重要的少数和不重要的多数”这一判断资源重要度的原理和简单的数量关系,即80/

2、20原则,如:世界财富的80%为20%的人所拥有;20%的人口与20%的疾病,消耗80%的医疗资源。  一、犹太效应的客观性与教学公平性的矛盾  犹太效应是自组织形成的,广泛的存在于各类系统及系统活动中,其表现形式也灵活多样,具备强客观性。教学系统及教学活动中,也存在大量的犹太效应,如作为衡量教学效果的主要指标“教学互动”和“课堂上发生的与教学无关的活动”[2]就存在着比较显性的80/20原则。主要表现为两种现象。第一种为“80%的课堂教学互动是由20%的学生完成的”,而第二种为“课堂上与学习无关的活

3、动中,其中的80%也是由20%的学生完成的”。值得注意的是,两个20%之间是有交叉但不完全重复。如下表1:6  表1课堂活动行为比例与学生比例的关系  犹太效应体现了自组织行为的“资源”分配最优化,但该效应却和我国《教育法》中的第九条“……依法享有平等的受教育机会”和第十一条“国家采取措施促进教育公平……”相离相背。特别是在大学扩招(如图1),单个学生所获得的教师教学资源比例变得越来越少的整体情况下,犹太效应对整体教学质量的影响更加突出,犹太效应与整体教学公平性之间的矛盾越来越突出。  图12001年

4、-2015年中国大学毕业生人数  二、犹太效应对教学环境的负影响  犹太效应对整体教学环境的负影响主要表现为以下两个方面:  (一)导致“马太”效应的形成,引发学生的心理危害。马太效应(MatthewEffect)名字来自于《新约?马太福音》,1968年,美国科学史研究者罗伯特?莫顿(RobertK.Merton)正式在社会心理学中提出该概念,其核心是“强者越强,弱者愈弱的积累优势”[3]。  对于第一种现象“80%的课堂教学互动是由20%的学生完成的”的犹太效应,其负面影响主要表现为“马太效应”。如

5、:一个品学兼优的好学生,学校领导称赞他,班主任更是经常表扬,回到家中也备受宠爱,如此优越的成长环境,带给他的也不都是欢乐。学生们给他的是这样的“优待”,风言风语声声:“老师就想着他一个,什么好处都是他的。”“老师就夸他能力强,经常出风头,能力能不强吗?他有缺点,但老师还要护着他。”“什么三好学生,优秀团员和干部,都是他得的,老师就是戴着有色眼镜看人。”等等。这类事情在学校并不鲜见。6  对于第一种现象的对偶关系“20%的课堂教学互动是由80%的学生完成的”,容易形成教学过程中学生的自傲和自卑的对立的心

6、理危害。对好学生过分偏爱的教师,其所带的班往往会发生这样的问题:一部分人自负自傲,孤芳自赏,而另一部分人缺乏自尊,或自尊心受损,自暴自弃,上进心减弱。  忽视“马太”效应,那就必然造成只重视和培养少数拔尖学生,忽视和放弃大多数学生,形成少数和多数的隔膜、分化、对立,使得少数学生成为精神“贵族”,多数学生成了受冷落的“被弃者”。所以有经验的老师往往会偏爱差生,发掘他们身上的闪光点,用反“马太效应”的方法为每个学生的健康成长创造一个良好的心理环境。  (二)导致“破窗”效应的形成,严重影响教学环境。破窗效

7、应也是一种社会心理学效应,又称为破窗理论(Brokenwindowstheory),起源于犯罪心理学。该理论由詹姆士?威尔逊(JamesQ.Wilson)及乔治?凯林(GeorgeL.Killing)在1982年提出。此理论认为环境中的不良现象如果被放任存在,会诱使人们仿效,甚至变本加厉。  对于第二种现象“80%的课堂非教学活动是由20%的学生完成的”其负面影响是极为明显的。这20%的学生表现为对教师的教学活动没有兴趣,要么选择自己看书,要么做无关的事情。这部分的学生往往表现为对教师没有“兴趣”,对

8、学习没有“兴趣”,逐渐导致自尊心受损,上进心减弱。  若在教学活动中,对第二种现象放任存在,听之任之,则会导致“破窗”6效应的形成。使得教学过程中非教学活动比例的上升,课堂教学失控,形成教与学的分离,这对整个教学环境的影响是致命的。这一现象在课程人数为100以上的课堂里表现尤为突出。其对教学活动的破坏体现在两点;一是对介于中间的那60%的学生有很大的“牵引力”,使得教学系统中的“学”这个子系统受到破坏,二是影响教师的教学心态,对“教”这个子系统进行破坏。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