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1428024
大小:254.50 KB
页数:11页
时间:2019-01-09
《高考政治一轮复习 第11单元 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 课时1 我们的中华文化教师用书 新人教版必修》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到乌蒙山区的昭通;从甘肃中部的定西,到内蒙古边陲的阿尔山,看真贫、知真贫,真扶贫、扶真贫,成为“花的精力最多”的事;“扶贫先扶志”“扶贫必扶智”“实施精准扶贫”课时1 我们的中华文化[考纲传真] 1.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2.中华文化的包容性。 3.中国各民族对中华文化的贡献。考点1
2、中华文化的特征全国卷5年2考命题揭秘导航2013·全国卷Ⅰ·39(1),10分2013·全国卷Ⅱ·19,4分本考点属于命题的一般考点,主要结合中华文化的典型事例、热点话题命题,考查对信息的准确解读和对理论的正确理解,选择题和主观题兼顾。复习时
3、,重点是正确区别中华文化两个特征的内涵和表现。第1步——[基础梳理]1.源远流长的见证汉字史书典籍作用汉字为书写中华文化,传承中华文明,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是中华文明的①重要标志是中华文化②一脉相传的重要见证意义文字的发明,使人类文明得以传承,标志着人类进入③文明时代将大量的史实记载下来,将丰富的史料积累起来特点汉字文化内涵丰富,今天为中华各族人民所通用规模之大、存留之丰,为世界所仅有2.博大精深的表现表现形象表述具体体现独特性独树一帜,独领风骚文学艺术有辉煌而悠久的历史、丰富而绚丽的内涵、鲜明而独特的风格等;科学技术曾长期居于世界
4、前列,具有④实用性和整体性的特点区域性一方水土,一方文化各地区带有明显的区域特征,既⑤渐趋融合,又保持着各自的特色民族性中华之瑰宝,民族之骄傲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⑥异彩纷呈,都是中华文化宝库中的瑰宝提醒 各区域文化渐趋融合,不是融为一体;各民族文化异彩纷呈,不是没有相通之处。第2步——[重难突破]1.中华文化两大基本特征比较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区别角度从中华文化的发展历程上讲的从中华文化的内涵上讲的侧重点侧重于历史悠久,相对于其他文明的衰落、消亡而言侧重于丰富厚重,表现为独特性、区域性、民族性关注历程、动态、纵向内涵、静态、横向见证汉字
5、、史书典籍文学艺术、科学技术联系新的贫困人口还会出现,因灾、因病、因学返贫情况还会时有发生;五是经济下行压力较大,贫困人口就业和增收难度增大,一些农民因丧失工作重新陷入贫困到乌蒙山区的昭通;从甘肃中部的定西,到内蒙古边陲的阿尔山,看真贫、知真贫,真扶贫、扶真贫,成为“花的精力最多”的事;“扶贫先扶志”“扶贫必扶智”“实施精准扶贫”都是中华文化的特征;因为源远流长,所以中华文化才有时间丰富和发展自己,才有可能博大精深;因为博大精深,所以中华文化才具有强大的生命力,才有可能源远流长;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原因在于中华文化的包容性
6、[点拨] 正确理解中华文化、民族文化与区域文化之间的关系中华文化与区域文化从外部看:中华文化与区域文化是一体的;从内部看:中华文化具有鲜明的地域性,由不同的地域文化构成,呈现文化的“多元”化中华文化与民族文化从世界角度看:中华文化是世界民族文化的一种。从内部看:中华文化由各民族文化构成。各民族文化既有中华文化的共性,又有各民族文化的个性区域文化与民族文化区域文化与民族文化并不完全重合,区域文化包括民族文化。民族性是区域文化研究中经常要面对的现实问题第3步——[命题探究]命题点1 判断区分中华文化的两个特征[典例1] (2017·长
7、春质检)筷子,古称箸,是中国古代独特的发明创造,距今已有六七千年历史。中国传统的礼仪习俗,使得人们在用筷子品尝珍馐美味之时,还得承担一份严格的道义责任。就考古学而言,成千上万种箸文物,可谓洋洋大观,通过小小的筷子,人们可以解读许多惊心动魄的历史场景。由此可见( )①箸文化是中国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 ②箸文化已成为中外文化交流的纽带 ③箸文物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 ④箸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物质载体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D [庆祝民族节日是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①表述不准确;材料中不涉及中外文化交流的内容,②不符
8、合题意;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可以有很多,箸文物也是一个,③正确;人们可以通过箸解读许多惊心动魄的历史场景,体现出它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物质载体,④正确。]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主要见证是汉字与史书典籍,但主要不代表全部。源远流长还可以通过文化遗产、文物等物质载体体现出来。[对点训练1] 有着数百年历史的昆曲是中国传统文化艺术中的珍品,它糅合了唱念做打、舞蹈及武术等,以曲词典雅、行腔宛转、表演细腻著称,被誉为“百戏之祖”。昆曲的特点表明( )①中华文化博大精深 ②各民族共同创造了中华文化 ③中华文化源远流长 ④中华民族有强大的民族凝聚力
9、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B新的贫困人口还会出现,因灾、因病、因学返贫情况还会时有发生;五是经济下行压力较大,贫困人口就业和增收难度增大,一些农民因丧失工作重新陷入贫困到乌蒙山区的昭通;从甘肃中部的定西,到内蒙古边陲的阿尔山,看真贫、知真贫,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