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青山生态脆弱区修复

大青山生态脆弱区修复

ID:31427274

大小:103.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1-09

大青山生态脆弱区修复_第1页
大青山生态脆弱区修复_第2页
大青山生态脆弱区修复_第3页
大青山生态脆弱区修复_第4页
资源描述:

《大青山生态脆弱区修复》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大青山生态脆弱区修复  摘要:大青山是祖国北方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发挥着防风固沙、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等重要生态功能,但由于气候和人为因素森林植被退化严重,导致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恢复与重建生态脆弱区生态系统的任务。大青山生态修复应遵循客观规律,应采取自然修复为主,人工修复为辅的方式加快生物多样性及其生态系统功能恢复。  关键字:大青山;生态脆弱区;修复措施  大青山属于阴山山脉的一部分山体,呈东西方向延伸,西起包头市,东至乌兰察市,东西长240km,南北宽20~60km,海拔1800~2000m,主峰大青山海拔2338m。大青山东与冀北山地衔接,西与贺兰山、北大山、马鬃山相通,构

2、成了一条环内亚干旱、半干旱区南缘的生态交错带。这条生态交错带在中国北方草原区占据了一个独特的生态区域,成为干旱、半干旱区森林岛屿和诸多大型动物活动带,在维护和保持祖国北方生态稳定性、涵养水源、保持水土、乃至华北平原具有重要意义。  1生态脆弱区基本特征4  大青山是包头市、呼和浩特市和乌兰察布市重要的防风固沙、保护水土、涵养水源生态安全防线,是黄河上中游及京津冀地区的一道天然屏障。但是,受经济利利益的驱动,人为活动频繁,气候的持续干旱作用下,加上人类长期不合理的自然资源开发,大青山森林植被退化严重,导致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使得原有森林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遭到空前的冲击与破坏,植被

3、的退化与衰败是脆弱生态系统的显著体现,恢复与重建生态脆弱区生态系统的任务十分必要。  2生态脆弱区分布类型  青山区生态脆弱区主要分布在北部干旱半干旱区山区,属于北方农牧交错生态脆弱区,该区主要分布于年降水量300~450mm、干燥度1.0~2.0北方干旱半干旱草原区,生态环境脆弱性表现为:自然条件恶劣,气候干旱,水资源短缺,土壤瘠薄,植被稀疏,风沙活动强烈,土地荒漠化严重。  3生态脆弱区的成因  3.1经济发展粗放  由于历史原因,青山区管辖范围内的各类违法占用林地企业共89家,其中,碎石场46家,采石场12家,洗砂场13家,其他公墓、拌合站等18家。青山区采石采矿采砂等资源

4、型企业主要表现在技术含量低,规模小,生产过程中没有采取必要的保护措施,多采取“揭山皮式”掠夺性开采,对本以脆弱的森林植被造成了毁灭性破坏,大大降低了生态系统功能。  3.2人地矛盾突出  就青山区为例,青山区总土地面积28000hm2,林地总面积14497.01hm2,占总土地面积的51.8%;非林地面积13502.99hm2,占48.2%;其中国有林地面积14239.54hm2,占林地总面积的98.22%。国有林地主要集中在大青山山区。随着近几年青山区经济快速发展,园区等工业项目迅速发展壮大,失地农民人数集聚增长,人地矛盾显得日益突出,自从20世纪50年代就形成的私挖乱采、散养

5、放牧等引起山体植被严重退化,同时由于干旱少雨,给大青山植被造成了毁灭性破坏。4  3.3生态环境多头执法  由于生态监管机制部门分割、协调不力,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现象较为突出,消极执法、执法不到位、不作为现象在一些地方较为突出,导致生态破坏执法效率低下。同时,生态环境执法体系和监督体系有待进一步健全。  3.4生态环境意识薄弱  由于我国粗放式经济增长方式还未根本改变,以牺牲生态环境来换取眼前和局部利益的现象仍然存在,生态环境整体恶化的趋势还未得到有效遏制,存在重发展轻保护思想,个别企业受经济利益驱动,违法采矿、超标排放等行为,严重破坏人类的生存环境。加上民众环保观念淡漠,缺乏主

6、动参与和积极维护生态环境的思想意识,不能有效遏制资源掠夺性开发和浪费使用,生态破坏、系统退化日趋严重。  4大青山山区生态脆弱区生态功能恢复重建措施  实践证明,大青山生态修复、生态环境治理与建设应遵循客观规律,要从人工生态建设转向自然恢复为主,通过在天然林保护区、重要水源涵养区、自然保护区等限制开发区域建立重要生态功能区,保护现有植被,利用生态系统自身调节能力,促进自然生态自我修复。对于生态系统过度破坏的地区,必要时辅以人工措施(封禁、松土、间种、补植、补播乡土树种等),促进生态系统与生物多样性的恢复重建。4  自然恢复不仅缩短实现森林覆盖所需的时间,而且适合我国经济发展水平,

7、是最有效、最经济、最科学的生态环境建设途径,同时在保持水土、改善气候、保护生物多样性和维持大气平衡方面,自然恢复生态系统功能更强大。  促进大青山生态的自然修复,必须因地制宜,采取综合防治措施,坚持保护和治理并举、以保护为主的方针,并加大生态移民的力度,减小人为干扰和破坏生态系统。同时,提高全民的生态意识,改变传统的生产、生活方式,控制人为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干扰和破坏,妥善处理好生态、生产和生活3者之间的关系,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思想。4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