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1415181
大小:105.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1-09
《数学课要联系生活让学生自主探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数学课要联系生活让学生自主探究 【教学内容】 苏教版第五册第六单元《认识周长》。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事物或图形,通过观察、操作认识周长。 2.学会测量具体物体的周长,会用测量的方法算出长方形的周长。 3.结合具体事物,感知周长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建立周长的概念。 难点:认识周长的意义。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学生各自准备一份作业纸。学生每组准备一个卷尺,一把刻度尺,长方形、三角形硬纸,树叶等。 【教学过程】 一、建立问题情境,初步感知周长 1.由现实情境引出周长概念,初步感知周长。4 (谈话)小朋友,你们去过
2、东明万福公园吗?今天老师就带领大家到东明县万福公园玩一玩。看,万福公园的景色多美呀!(课件出示公园全景图)我们从公园东门进入,首先看到的是碧波荡漾的湖水,这是东明湖。每到节假日就会有好多的小朋友在家长的陪伴下来这儿划船。为安全起见,管理处的叔叔们要把湖边围上栏杆,那他们得准备多长的栏杆?你们来帮一帮叔叔们好吗?是不是首先要知道湖水一周的总长?那么,这湖水一周的总长,我们来给它取个名字好吗?数学上我们就把它叫做周长。看,就是从这一点出发沿湖边围一圈儿,又回到了这一点,这个总长就是这个湖的周长。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周长。 评析:谈话创设出学生喜欢的场景,激发学习兴趣,设置疑问,引
3、导学生独立思考,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这种导课方式新鲜富有创意,学生乐于接受。 2.感知荷花池的周长。 (课件展示荷花池)经天桥走过水湖向右拐就到了河塘。欣赏完美丽的河塘,谁来指出它们的周长指的是哪一部分的长度?(可多找几位学生说一说、指一指,之后,课件描给学生看。) 评析:这部分的教学一方面延续了情景中求知,同时从视觉上让学生更进一步地认识事物的周长,从而为认识周长的意义做好了准备。 3.触摸感知周长。 例:认识数学课本封面的周长。先让学生认真观察数学课本的封面,然后指名说一说数学课本封面的周长,并用手指出具体是哪一部分的长。 小结:数学课本封面四周的长就是这个数学课
4、本封面的周长。 之后再让同桌合作指给对方看,看对方指的是否正确。通过讨论引导学生明白,“一周”指的是既封闭又不能重复。4 评析:指、说数学课本封面、桌面、黑板面的周长,让学生动手动脑,不仅能亲自经历求知的过程,同时也能体验到获取知识的快乐。这样的设计体现了数学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的新课程理念。 二、迁移类推,自主感知平面图形周长 小朋友,刚才我们指的说的都是物体表面的周长,我们可以把它们看作相应平面图形的周长。像前面的荷花池、湖、数学课本封面等。那下面这些平面图形的周长指的是哪里的长度呢?(课件出示一组图形) 让学生在作业纸上用红色水彩笔描一描,描好后,拿到前面展示。
5、 小结:像这些平面图形,我们描的边线的总长就是它的周长。 以上,我们认识了三角形、圆形等平面图形的周长,那谁愿意用自己的语言说一说这些图形的周长?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围图形一周的长度就是这个图形的周长(强调“一周”,加深学生理解)。 评析:平面图形的理解较抽象,这部分设计由生活中的具体事例给出相应平面图形,使学生由实物过渡到平面,突破了教学难点。 三、创设操作情景,探索测量方法 课件出示: 1.小组合作,先讨论测量方法,再动手测量。 2.活动结束后,选出代表汇报。 3.比一比,哪个小组想的方法多。 小组讨论,教师巡回给予指导。 注意:第1、2组测量长方形、
6、三角形硬纸的周长,并把计算方法写在图形上。第3、4组测量树干、树叶,并把结果记录下来。分组汇报测量结果,根据学生的汇报,教师对学生的结果给予肯定或补充。4 评析:小组合作学习是新课程倡导的一种学习方法。有效的数学学习不能靠单纯的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动探究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这样,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也学会了解决问题的方法。 四、轻松一练,巩固新知 刚才小组活动每一组都出色地完成了任务,下面请跟随老师再到东明万福公园转一转,看大家还能发现哪些有趣的教学知识。 (课件显示植物园)这儿是一块生态绿地,花草树木真美啊!这里有几个可供游客休息的仿真树桩。小朋友,
7、谁能用今天所学的知识告诉大家树桩的周长呢?(根据学生回答,课件描出树桩面的周长。) 评析:以逛公园为主线把所学知识回归到社会生活中,学生在一种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巩固了知识,加深了对概念的理解和掌握。 五、课堂小结 今天咱们一起游玩了东明的万福公园,并且结识了一位新朋友――周长,那你们对它有什么认识呢?是通过什么方法获得这些知识的? 评析:让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方法与收获,学生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也收获了知识、能力、方法等。 (作者单位山东省东明县东明集镇中心校) 编辑刘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