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1404323
大小:107.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01-09
《文学与人性的疏离与融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文学与人性的疏离与融合 摘要:人性是文学艺术价值和美的基础和本质,文学作品只有表现出丰富多彩的人性和醇美的人情味,才能打动人心,使作品更具感染力和生命力。因此,人性也是文学发展的重要基础。本文主要探讨人性的本质、人性与文学的关系以及人性在我国文化中的流变,这对文学人性理论研究具有重大意义。 关键词:文学;人性;文化 中图分类号:I20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2596(2016)08-0151-02 文学是以语言文字为工具、反映客观现实并表现作家心灵世界的艺术。客观事实离不开自然与社会。人性作为艺术价值的本质既具有追求人的生理需求和实际问题的自然性,也具有在现实生活中的社
2、会性。然而人性的自然性和社会性既是相互对立又相互统一着,因为它们同时存在于一个社会,因此会彼此渗透。这种自然性和社会性也同时存在于文学作品中。文学的主要对象就是人,文学创作的过程就是对人性探讨的过程。在历史的不同时期,人性在文学中也表现出不同的思想意涵。 一、人性的本质及与文学的关系6 (一)人性的自然性和社会性。人性首先具有自然性,换句话说,人为了生存要解决生理需求和实际问题。然而解决这些问题和需求并不能单单靠生物层面上的,需要在社会层面完成。因此,人性是自然问题同时也是一个社会性问题。人性的自然性包括生物性和个体性,人的社会性包括现实性和群体性。人性的现实性会根据社会形态的不同有不
3、同的表现。在阶级社会,人性的社会性表现出极强的阶级性,但却又不是阶级性。人的社会生活是丰富多变的,社会关系也是错综复杂的,为了生存与发展有时会产生对立或妥协。但在精神层面上,人性的思想既具有阶级性又具有独立性。人性的自然性和社会性是相互统一的,同时自然性和社会性是建立在人的社会实践的基础上的。自然性是人性的自然基础,而社会性是人性的社会实践的基础,人性的社会性因为自然性才得以实现,人性的自然性因为社会性才在社会生活中得以体现,人性的思想具有阶级性和独立性,这并不矛盾或是冲突,是一种共同美的认同感。二者紧密联系又相互独立。 (二)人性与文学人性是文学艺术价值和美的基础和本质。现实世界是作家
4、要进行描写的客观对象,也是作品的基础。文学作品只有表现出丰富多彩的人性和醇美真实的人情味,才能打动人心,使作品更具感染力和生命力。人性也是文学发展的重要基础,人性的历史流变在文学发展中表现为其内在逻辑性。人在不断的实践中与客观世界发生联系,这种联系必然反映在文学发展过程中,而人性是文学的核心元素。从文学本质上来看,文学就是要表现人,包括人的现实生活和精神世界,而我们所说的文学研究,从本质上说就是研究人。但是不同的历史时期有不同的文学,这种不同也反映人性的差异,因此,文学中的人性也是不断变化的,是受不同时期思想左右的。在社会实践中,人性的自然性和社会性是不断变化的,因此人性在不同历史时期表现
5、出不同的思想意涵,而文学人性理论也会不断丰富发展。6 二、人性在中国文学中的流变 人性在不同的历史时期表现出不同的思想意涵,在古代社会中,当人性与社会发生严重的冲突与矛盾时,往往要以牺牲人性来妥协。因为个人的价值要借助整个团体甚至是社会才能够实现,个人的自由尊严甚至是人性都要对社会无条件服从或妥协。在中国的古典文学与文化中,因为社会理性的增强,人性的自然性和社会性逐渐对立起来,人性经常被伦理道德束缚,人性的自然性与社会性在文化中毫无活力。 在19世纪末期,一批又一批爱国志士希望通过向西方学习来改变中国的落后面貌,他们意识到了传统中国文化对人性的摧残,所以希望借助西方民主思想,使得人性
6、再一次在文学中得到解放和抒发,同时也恢复了人的自然性。所以在当时的文学中,人性成为了文学创作的基本素材和探索目标,人性与文学紧密的融合在一起。然而不同的历史背景也使人性的自然性和社会性不断的发展变化。但对于人性的挖掘仍然缺少一些哲学方面的深度,深层的意识并没有体现出来,大奸大恶也是总形于表面,人性的自我反省只停留在政治和伦理道德层面上。这反映了我国文化缺少一定的自省性,将自省停留在伦理道德和政治上,所谓的自我剖析也是伦理的层面考量。由于当时历史的外在因素的影响,阻挡了人性深入到心灵的道路,自然性慢慢消失在中国文化的路上。 五四新文学运动打开了新世纪文学的大门。文学研究会是五四运动最早成立
7、的文学社团,因其主张“文学是一种工作,而且又是于人生很重要的一种工作”,故被称为“为人生派”6,人性也便成为这一时期文学的主要内容。五四时期文学最大的成就就是人性的彰显,周作人就是这方面的代表人物。他提出的个性解放理论彻底性颠覆了我国传统文化中以家族为核心的专制社会结构理论,主张表现个人的情感,强调自我意识的觉醒以及文学的教化性,要求文学以情感人,注重人性的价值和尊严。五四运动在中国文化上更强调人性的自然性,忽略了人性的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