唤醒沉睡的诗意

唤醒沉睡的诗意

ID:31393531

大小:106.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01-09

唤醒沉睡的诗意_第1页
唤醒沉睡的诗意_第2页
唤醒沉睡的诗意_第3页
唤醒沉睡的诗意_第4页
唤醒沉睡的诗意_第5页
资源描述:

《唤醒沉睡的诗意》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唤醒沉睡的诗意  大多数的语文课堂往往缺乏诗意性,学生常常感到乏味、枯燥。诗意语文是对语文教育理想境界的一种追求,也是对语文教育本色和本真的一种深刻自觉和回归。本文试从寻根之心、诗意语言的应用、教师的诗意培养、教学方法诗意化、教学媒介的使用等五个方面来浅谈如何增强语文教学的诗意性。  一、当前语文教学诗意性低的分析  (一)对于古典文学知识不以为意,照本宣科  在基础教育阶段的语文学习中,古典文学知识是重难点,而诗词的鉴赏尤其是重中之重。如果从文学习惯的养成上看,阅读与积累显然是重要的,而诗词的阅读积累尤是重中之重,由此可见在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学习中,诗词部分绝对是不容轻视的重要环节,

2、但现实的情况是多数学校的教学设计并不以为意,而不可否认的是有些教师自身没有良好的素质,所以在教授的诗词的过程中一味要求背诵。试想一名中学生,不了解诗词背后的故事,不了解诗人的情致理想,不了解诗歌的文字声情;又或者是老师照本宣科式地给学生讲一下教案上准备好的内容,学生则要记住所谓的考点,如此只是单纯地记住诗句本身,这样的文本有什么意思。久而久之在学生心中形成一种想法:“诗歌也不过如此”。他们不了解“诗仙”李白的师风豪放飘逸,“诗圣”杜甫的诗风沉郁顿挫,“诗佛”王维的诗风清丽旷淡。这使诗词逐渐成为小众文化,成为文化消费中的“奢侈品”。6  (二)应试教育的根深蒂固  在基础教育的语文教材中

3、有许多诗歌和唯美的散文,这些文章很大程度上能够进入学生的记忆深处,能够进入孩子们的灵魂深处,但在应试教育的大背景下,老师们对于这些文章的处理都是草草了事,认为意义不大,考试也不考,很多孩子们上完课程之后都感觉没有学习过这些文章,很陌生。有些懂一些诗词的老师,自己有时也进行一些诗词的创作,也会留意一些心灵鸡汤式的唯美的语言,但在教育中无奈大环境裹挟,不得不被进度、计划、规则牵着走。这一切说明整个社会的文化向导,使得语文课变得枯燥、僵硬化,毫无诗意可言。  二、提高语文教学诗意性的措施  (一)寻根之心  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诗的国度,自先民咿呀学语开始,一颗诗心就诞生了,它存在每一个人的

4、心中,是每个古代文人的生命支撑。《诗经》、《楚辞》、古诗十九首、唐诗、宋词、元曲,都是跳动而成的旋律。春花春雨,秋月秋虫,凡物之所经,皆有感而成文,即《毛诗?序》所说“情动于中而行于言”。当人们在面对世界的盛衰,或人事的悲欢离合时,心中都会有所感,但多数人的这份美妙的感情都夭折在了心里,即常说的能感之,却不能写之,这实在是一件可悲的事情。但如今更值得悲痛的是我们这个诗的民族离诗越来越远了。在日常的语文学习中,无论要形成良好的语言感觉,还是要塑造优秀的文学素养,都是离不开诗的陶冶的。一个拒绝诗歌的人,我们也不能把他当做文人。要学习好语文就需要唤醒那颗在体内沉睡已久的诗心,并且呵护它、培养

5、它,使其有力跳动,永远不死。6  (二)诗意语言的运用  现实情况下,语文课堂对话的语言多是苍白的,一系列的问答、讨论、写作都使得教师与学生对于课堂的期待处于白炽化阶段。多数语文教师也在思考如何提高教师与学生互相学习、互相影响的能力,在语文教学中增强诗意性的语言。当语文教师总结概念的时候,可以不像数学、物理、化学那样精确无疑,要尽量充分发挥语文的人文情怀。对于一个知识点的定义,如传统文化教师可以说是独具特色的语言,浩如烟海的文化典籍,嘉惠世界的科技工艺,精彩纷呈的文字艺术,充满智慧的哲学宗教,完备深刻的伦理道德。当开心的主题洋溢课堂,不禁想起“山穷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畅达;当

6、愁苦的主题洋溢课堂时,自然而然地吐露出“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的感伤;还有歌颂深情友谊的“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憔悴中又带有悲凉“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这样诗意性的语言,渐渐地就会真正潜移默化地走进学生们的心灵,让语文教学充满诗意性。  (三)提升教师自我的诗意性  观念决定心态,心态决定态度,态度决定高度。观念改变,行动改变;行动改变,命运改变。如何让学生在课堂中充满诗意性,首先教师应具备诗意性的素养。教师既要有丰富的专业知识,又要具备相应的人文素养,毕竟语文是一门工具性与人文性相统一的学科。老师应该走进古典文学,去接受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经典文

7、化的熏陶,进而增强自身的诗歌鉴赏能力和人文素养,扩大其知识储备。制定合理有效的教学设计形式与语文教师的培养形式,多渠道、多方面地提高教师的“诗情”、“诗意”、“6诗才”。在古代文化精神的浸润下,使语文教师雅致而内秀,追求诗化的人生,诗意地教育学生,诗意地与同志、家人相伴,诗意地充实自己的现实生活,并在课堂上潜移默化地传递诗意性的语言。让学生自然而然地感受到语言的魅力,提高学习语文的兴趣,去共同追求诗意生活、诗意人生。  (四)语文教学方法的诗意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