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1374260
大小:105.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1-09
《电子测配色和分色制版技术在纺织印染工业中的应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电子测配色和分色制版技术在纺织印染工业中的应用 摘要:主要研究电子测配色以及分色制版技术在纺织印染工业中的应用。讨论了织物颜色的影响因素和分类以及混合方法,并对电子测配色、分色制版技术在纺织印染工业中的应用情况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电子测配色;分色制版;纺织印染 颜色度量在纺织印染、染料等学科中非常重要,用途非常广泛。纺织是一个非常古老的行业,近些年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快速进步,纺织行业出现了新的面貌,电脑测色、配色、电子分色制版等新技术在纺织印染工业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一、织物颜色 科学研究以及工业生产中颜色量度的应用更加普及,颜色特征的标准化量化表征
2、使计算机测色与配色成为可能,提高了配色的准确性和可重用性,电子测配色技术在印染、塑料、油漆、印刷等工业产品生产中都成为了主流度量手段。多年的纺织印染工业生产中,人们对分色制版技术进行持续改进,有效缩短了印花产品生产周期,制造水平也明显提高。近些年电子分色制板技术也逐渐成熟,融合了绘图软件技术、计算机技术、印染技术和电子激光技术,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大规模工业推广。 (一)织物颜色影响因素5 织物颜色的本质是对光的选择性吸收,太阳光吸收可见光波长内的一部分,将另一部分反射出来,人眼观察就表现为各种颜色。颜色的深浅则一般和有色物质浓度、物理状态以及物理表面积乃至
3、光纤入射角有关。纺织品的颜色组成则更加复杂,有色物质的影响不仅仅和染料化学结构有关,其在纤维上的物理状态也会影响表观颜色。染料纤维材料染色过程中往往伴随着物理状态变化,很多染料皂煮前后都会出现一些色相变化,如常见的还原黄GK皂煮前染色织物最大吸收波长445nm,皂煮后462nm。这种色相变化可能的原因是染料在纤维中出现了取向、结晶或者晶形变化。物体比表面积对固体颜色的影响也比较大,涤纶纤维半径小大不一,相同染料的颜色会出现较大差异,比表面积越大,颜色越浅,比表面积小则得色深。而纤维材料折光系数越高,反射光强度大,着色就越浅,反之相反,聚酯纤维就有较高的折光指数,
4、因此浓艳颜色难以印染。织物颜色也和纤维组织结构有关,相同浓度染料,绒布颜色比平纹织物颜色更深,因为绒布表面的镜面反射更小。 (二)织物颜色分类/混合5 颜色有非彩色和彩色两类,非彩色是只有明度、无色相和彩度的颜色,主要包括白、黑以及之间无数黑白之间的灰色。测色学将绝对白和绝对黑也视作非彩色,除了非彩色,其他颜色均为彩色,均能够明显选择性吸收一部分可见光波长。在颜色的研究中,人们发现所有自然界颜色都可以用明度、色相和饱和度三个共同属性描述。明度表示颜色明亮程度,和有色物质浓度有关,浅红色明度高于暗红色。色相则是彩色之间的区分特征,由有色物质颜色决定,受光源频谱
5、、物体光吸收特征以及观察者自身影响,饱和度表示彩色纯度,可见光光谱饱和度均为1。颜色混合有加法和减法两种,三原色RGB(红、绿、蓝)相同比例混合为白光,加法混合符合格拉斯曼基本定律,构成了现代颜色测量学的基础。另一种减法混合使用光吸收物质和染料混合,混合后颜色亮度下降。 二、电子测配色与分色制版技术 (一)电子测配 很长时间里,印染行业实际操作中都使用目视法,肉眼观察比较颜色和标准颜色之间的不同,对操作人员的颜色观察经验以及判断力要求很高,工作效率低下,并且夹杂着人为主观因素,工作效率不高。计算机测配色系统在纺织印染中的应用则能够避免人工操作出现的这些问题
6、,不会出现人工操作导致的测配色误差,生产效率更高,配色质量更好。计算机技术逐渐普及,测色仪器基本都使用计算机进行测量控制以及大量数据处理,测色工作简单方便,测量精度比人眼高,结果也更加可靠。自动分光度测试仪器种类多样,根据要求、技术指标以及结构构成的不同可以分为多个类型,有单光束/双光束、棱镜/光栅、棱镜-光栅、光栅-棱镜、光栅-光栅、棱镜-棱镜之分,两个色散元件组合形成的光学系统被称为双单色仪色散系统。近些年光电探测阵列多通道快速分光测色仪逐渐普及,在进一步提高了分光度仪器测量精度的同时,测量速度和光电积分式测色系统不相上下,成为了现代颜色科学以及工业测色技术
7、必须的颜色测量技术。我国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应用电子测配色系统,最初依赖国外测配色技术和设备进口,之后科研攻关,自主研发了适于5国内印染生产工艺和染料特点的计算机测配色软件,一些厂家形成了上万个基于电子测配色系统的配方数据存储于计算机配方库,电子测配色技术在纺织印染行业中的应用逐渐成熟。计算机技术以及操作系统技术日新月异,微软Windows操作系统为计算机配色软件提供了更加易用、稳定的交互界面,图形色彩更加丰富,运算速度显著提升,操作也更加人性化,测配色软件逐渐向着易用、规范化、人性化的方向发展,配色软件的实用性也越来越高,国内印染行业全面摆脱了依赖进口的情况。
8、 (二)电子分色制版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