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1373888
大小:103.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1-09
《生态林业工程建设途径分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生态林业工程建设途径分析 摘要:随着生态环境恶化,生态林业工程建设已成为生态环境建设中不可或缺的环节。本文主要分析了用于生态林业工程建设的集中方法,希望能够促进生态林业工程的建设与发展。 关键词:生态;林业工程;建设;对策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伴随着我国腾飞的经济而来的,是日益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土地荒漠化、水土流失、水资源短缺等问题亟待解决。人们逐渐开始重视生态环境建设,生态林业工程建设也因此迫不及待地登上国家建设日程。生态林业工程建设是我国为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而提出的一项重要举措。但在生态林业
2、工程建设中也存在许多问题,例如造林难度大,功能难发挥等。本文通过对生态林业工程建设的观察,分析生态林业工程建设的途径,提出生态林业工程建设的发展对策。 一、建设生态林业工程的意义 在国务院发布的《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中说:“在生态建设中,赋予林业以首要地位。”这句话足以证明生态林业发展的重要性。在中共十八大会议上,习近平主席提出新的环境保护理念,要进一步深化改革,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今天,我们倡导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生态林业的建设已经成为不可逆转的潮流趋势。 二、如何建设生态林业工程
3、 (一)完善总体规划4 政府在进行生态林业建设规划时,需做到生态林业工程建设与自然、社会、经济相结合[1]。从全局出发,综合考虑各行业之间的协调性。追求最佳组合,争取做到改善环境的同时追求经济,追求经济的同时满足社会效益。各地政府要学会因时因地制宜。不同的地区要挑选最适合本地区的树种;不同的地理条件要做不同的格局规划。例如南方气候湿润,多适宜种植耐湿润气候的常绿乔木,例如水杉、香樟、栾树等等,北方地区气候干燥寒冷,则适宜种植枫树、侧柏、油松等耐寒林木,丘林地区造林应在种植经济林木时,可在林中穿插种植
4、竹子或香樟等植物,而平原地区造林则主要以防风固土为主,以杨树、香樟等阔叶树种为主。 (二)提供资金支持 政府应提供充足的资金支持。尤其在经济不发达的地区,若是政府投入不足,会给生态林业建设带来许多困难。一旦资金缺口扩大,林业建设难度增加,难度增加之后导致成本增加,从而陷入恶性循环。给予森林建设区的群众一定的补贴,既能增强群众的积极度与参与性,又可以保障生态林业工程建设的共建性。 (三)提供技术支持 科技是能够保证生态林业建设可持续发展的重心。要做到科技兴林,需要建立一个以企业为中心的创新型林业科
5、技体系。政府适当出台一些优惠政策,用优惠政策吸引专业的技术人员投身于一线的林业工作。用科技带动林业发展,开展学科研究,组织全国性生态林业技术研究的科研项目。就全国范围内,建立从高到低不同层次的技术培训工作[2]。利用创新的科技,改变老旧的林木培养技术。用先进的设备检测生态系统。4 (四)建立奖惩制度 建立生态效益补偿机制。制定出一条规则,即收取森林生态效益的补偿费用。对依靠森林进行生产而获取收入的人征收费用[3];对因为开发而破坏森林的行为人征收费用。例如,开矿时对森林造成破坏,从而损害了森林的生态
6、效益。征收补偿费用之后用来弥补损失,恢复森林生态。 (五)完善政策法规 1、根据《森林法》的规定,坚决治理乱砍乱伐的行为,严厉治理毁林开荒的行为,严禁采矿业乱采滥挖。一旦发现有以上行为者,必须做出处罚并严格执行。在生态林业建设中要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2、完善法规条文,将相关部门的工作纳入业绩考核之中。对于各级林业部门的领导,明确其职责。每一个项目的任务与责任要落实到人,避免同一个工程在不同部门之间辗转,相互推卸责任。 (六)培养群众生态意识 培养群众的生态环境保护
7、意识。在地区进行生态林业工程建设时,努力发动群众,争取当地群众的支持。灌输给群众正确的思想理念:保护环境才能持续发展。 (七)增加群众收入 1、建设生态林业工程的配套工程。在进行生态林业工程建设时,可以借助林业资源优势,利用林产品与林副产品开展相关的产业经营。投资少,见效快,能够较为快速的改善群众的经济生产与生活水平。也可以发展以工养林,从而减少对森林树木的砍伐。4 2、调整经济结构。发展林业也可以优化林业结构,紧紧跟随市场。可以开展工业原料林和其他原料林等等。通过开发新型树种,推进新型生态林的建
8、设。同时开展生态林业旅游的新型产业,既能保证经济收入,又能保障生态林业的健康。此外,还可以大力发展花卉生态建设,注重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结合。 结束语 为建设生态林业,政府应合理规划,提供资金支持,提供技术帮助,加强国际合作,完善政策法规,建立奖惩制度。群众也应树立生态意识,在生态林业建设中找到小康之路。这可以促进生态林业工程建设,促进生态环境建设,实现可持续发展,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参考文献: [1]陈伯茹.生态林业工程建设及发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