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1334702
大小:113.50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9-01-08
《“滋味”讲评》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滋味”讲评 【作文题】(浙江省嘉兴一中一模) 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上世纪30年代,弘一法师和夏丐尊先生有一段对话,很发人深省。望着弘一法师俭朴的生活,每餐只有一碗米饭、一道素菜、一杯白开水,夏丐尊先生百感交集: “一碗腌萝卜,你不觉得太成吗?” “咸有成的滋味。”弘一法师平静地说。 “不喝茶叶,一杯白开水就不嫌太淡了吗?” “淡有淡的味道。” 后来,夏丐尊先生在《生活的艺术》中写道:在弘一法师的世界里,百衲衣、破卷席、旧毛巾一样好;青菜、萝卜、白开水同样好。成也好,淡也好,样样都好。能在琐屑的日常生活中咀嚼出它的全部滋味,能以欢愉的心情观照出
2、人生的本来面目。这种自在的心境,宛如一轮皓月,是何等空灵的境界!人生的滋味本也就如此,酸甜苦辣咸五味俱全,我们在琐屑的生活中可曾体味到什么“滋味”? 根据上述材料的含意,以“淡极始知人生味”为标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①选择角度,明确立意;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不得抄袭,不得套作。10 【写作指导】 这道材料命题作文是最近几年高考中新出现的命题样式:先展示材料,再根据材料的含义命题。这样的题目有效地规避了押题。 此类题目的特点是;材料框定了题目内涵的来源,同时规定了取材范围与立意走向。此类题目不能简单地从所命之题(比如“淡极始知人生味”)来写
3、作,而应该顾及题目产生的材料语境。比如本题材料中的“成”、“淡”所比喻的“琐屑的生活”这样的关键词,否则可能因为与题意“若即若离”而难以获得高分。而且这样的关键词应当在行文中明确提到。不然的话,只是大谈要正确对待平淡的人生,不紧扣题目材料所包含的特定含义,写得再“神采飞扬”,也只能得二类、三类文的分数。 【作文示例】 淡极始知人生味 何谓“淡极”? 是酸甜苦辣成之后舌尖上的一丝回味吗?是悲欢苦乐后眼眸中流露出的空虚吗?是浮沉坎坷后面对未来的一念顿悟吗? 或许,这都是“淡极”,或许又都不是。总之,我不知晓,才来这世间枉过了十八个春秋,怎敢言人生的“淡极”。还没有
4、在人世的浮沉中洗尽铅华,怎敢跳出人生说“我已看清了你”。 所追逐的人生味,当是“云在青天水在瓶”。青天浮云、净瓶储水,让这生命的两种形态浮沉在各自的归宿里;所追逐的人生味,当是“放尔千山万水身”,在自然的本色中挣脱束缚,感受生命最原始的存在。 人生路,百转千回,多少人急功近利,撞碎了南墙也找不到出口。10 人生梦,百转千回,多少人看不穿,在一枕黄粱中死守那些虚无的拥有。 人生的淡,不是刻意去追求不该属于自己的东西,也不是消极无为放弃所拥有的东西,而是顺势而为。有高山,就顺势攀登,在山顶领略“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的开阔,将山川大地尽收眼底;有险谷,就顺势徒行,
5、抓一把路边野果,铭记酸涩的滋味。高山也好,险谷也好,都是一样的,只要心中存着日月,有山顶和在山谷中一样能感受日月的光辉,只是在高山险谷后,方能体会人生的淡。 人的欲望往往能增添生命的色彩,然而欲望过多便会使生命变得凌乱,找不到最初的方向。 舍弃繁杂的欲望,保留平淡方能澄清生命。不需要铺满玫瑰的金丝织就的床,只要一枕美如冬蜜般的梦;不需要无病无痛无苦无悲,只要有一个朋友相伴相随相依相惜。 幸福来的时候,欣然相迎,不被快乐迷惑了心智;悲伤来的时候,欣然相迎,不要因为痛苦而选择逃避。当我们尝尽了人生的酸甜苦辣,品味了人世的悲欢喜乐之后,或许便能明白人生的“极淡”。又或许
6、,在我们欣然面对一切时,早已将所有的滋味都变成了人生的“极淡”。 只要心中存着明镜,一切的浮沉在心中也都是平淡。只等一个春水涨起的日子,去到河边,看看自己的心能否再拼成一轮皓月。 [点评]10 该文若以挑剔的眼光看,觉得好像只是一篇蹈空的谈话,缺乏实在的事例;若以褒扬的眼光看,会认为作者已对生活进行了提炼概括,写出了真切的体验。由于文笔流畅而又富有情感,阅卷者对其写作能力不会怀疑,所以不吝给以高分。 淡极始知人生味 人生经历应像泡茶,经过一次次沸水的冲泡,茶味由醇浓渐淡,直至最后一杯,那才是人生的甘味――虽然极淡。 弘一法师对夏丐尊先生说,成有成的滋味,淡有
7、淡的味道。人生百味,只要心境如常,生活的全部滋味,便不会变。 我想起我的外婆来。 外婆因为一次意外,嗅觉与味觉尽失。即便味道浓烈,于她也不过是淡于风的味道。没有办法医治,她却仿佛生活从未受到影响一样,每日劳作,为一家人做饭、洗衣,乐呵呵的。 问起外婆再吃不出食物是什么味道,闻不见油菜花香,心里什么感觉的时候,老太太乐观地说:“现在吃东西,才知道什么叫‘味如嚼蜡’了,这成语,却是一分不差的;我十一岁就下地干活了,一辈子闻过几十个春天的油菜花香?该知足啦。”听到这里,我很心酸,世界上没有“感同身受”这种事。然而苦痛在外婆那儿,虽算不上幸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