渗透传统文化 提高文化素养

渗透传统文化 提高文化素养

ID:31277642

大小:102.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1-08

渗透传统文化 提高文化素养_第1页
渗透传统文化 提高文化素养_第2页
渗透传统文化 提高文化素养_第3页
资源描述:

《渗透传统文化 提高文化素养》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渗透传统文化提高文化素养  我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逐渐认识到向学生渗透传统文化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于是进一步摸索、总结出一套提高学生文化素养的方法。此法一能激发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二能帮助学生理解作品;三能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进而使学生形成一定的审美、感悟能力;四能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当一个人有较高的文化素养后,观察生活、思考问题、语言表达能力都会相应的增强;五能对学生进行道德熏陶;六能培养学生对祖国传统文化的热爱。  在西方文化泥沙俱下涌入中国的今天,让学生构筑起健康的民族文化心理尤为重要。那么,教师在日常学习和

2、教学中该如何渗透传统文化呢?  一、与传统文本产生情感共鸣,拓展传统文化的深度  古人云:“文以载道。”作为传统文化载体的精粹篇章,其凝聚着中华民族的人文情感,饱含着丰富的人文精神和道德因素,蕴藏着深厚的文化积淀,闪耀着理性思索的光芒,是提高学生人文素养的最佳学习材料。  从当前世界的教育趋势来看,各国都很重视传承本民族的经典文化。中国语文教育界出现的“传统回归”3的呼声也日益高涨,对民族经典,特别是传统文化作品的重视,已经成为语文教育专家们的共识。我们每个教育工作者都应该认识到传统文化对学生成长所起到的不可替代的作

3、用。代表传统文化的圣贤君子,堪称人格典范,以他们思想为核心的传统文化典籍传承着仁、智、勇兼以真、善、美和谐统一的崇高道德标准。如:天下为公的理念,积极入世的态度,位卑不敢忘忧国的精神,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胸怀,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的志向,无为无不为的人生智慧,知行合一经世致用的行为能力,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的处世原则,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操守,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风骨,宠辱不惊、杀身成仁的正气……正是这些代代相传的为人之道,在中华文明史上影响了无数民族英雄和仁人志士,使他们为民族进步

4、和国家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我国著名学者吴宓先生曾提出传统文化教育的作用是“涵养心性,培植道德,通晓人性,谙悉世事,表现国民性,增长爱国心,确定政策,转移风俗,造成大同世界,促进真正文明”。近代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也曾说过,“智仁勇三者是中国重要的精神遗产,过去它被认为‘天下之达德’,今天依然不失为个人完满发展之重要指标。”  在语文教学中加强传统文化的教学分量,将其蕴涵的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扎根于学生的心灵深处,并以此为基础构建自己的精神家园,让他们从小在心底书写出一个堂堂正正、顶天立地的“大”写的人,自觉抵制形形色

5、色的精神污染,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和民族精神。  二、与学生价值取向共优化,促进人文素养的提高  与学生价值取向共优化指的是把传统文化纳入语文教学时要注意和学生的精神、人生发展需求和谐结合起来。传统文化只有融入学生的精神世界才是有意义的。古人曰:“和易以思。”,只有融洽的学习氛围才能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在传统文化阅读教学中,教师、学生应互为对象,平等主动,正所谓“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3,故应激励学生大胆发言,使其平等地参与到教学中来,在观点的碰撞中闪烁出智慧的光芒,让每个学生都切实收获到把古人思想

6、和自己的思考结合起来的乐趣。  语文教师要承担起价值引领的重要责任,要审慎、准确地把握传统文化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把时代和民族倡导、尊崇的主流价值观贯穿于教学全过程,应该从对人的终身发展、对民族未来负责的高度来谨慎选择适合学生消化、吸收的传统文化。时代在变化,审视传统文化经典的标准也在发生着变化。因此,经典也需要重新审视,经典必须经过再加工、再分解传递给学生。我们语文教师要将一些推荐给学生阅读的传统文化作品拿来进行全面“透视”,看一下“经典”里究竟有多少真经典,“经典”中的经典是什么,然后将一部分有价值的“经典”内容

7、挑选出来提供给学生。  教师要充分发挥传统文化以德育人的独特而强大的功能,引导学生在感悟传统文化底蕴的过程中,受到心灵的感动、人格的升华,使学生在与传统文化的对话过程中,通过静心阅读,与古人相逢于案前灯下,视通万里,思接千载,对古人的认识、思想、情感、追求、人格、志趣、品位等或认同,或发问,或共鸣,或陶醉……应倡导生命与生命的平等交流。在教学方式上,我们强调师生之间的双向互动,强调课堂内外的互动,强调书本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经历、人生追求结合,强调纸质教材与多媒体课件的结合,强调学习与研究的结合等等,让学生在传统文化的熏

8、陶下,思想逐渐摆脱浮躁,达到物我两忘的境界。  【作者单位:江西省高安中学】3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