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三单元 14 核舟记教学设计2 苏教版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三单元 14 核舟记教学设计2 苏教版

ID:31210918

大小:18.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1-07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三单元 14 核舟记教学设计2 苏教版_第1页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三单元 14 核舟记教学设计2 苏教版_第2页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三单元 14 核舟记教学设计2 苏教版_第3页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三单元 14 核舟记教学设计2 苏教版_第4页
资源描述: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三单元 14 核舟记教学设计2 苏教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一岗双责落实还不到位。受事务性工作影响,对分管单位一岗双责常常落实在安排部署上、口头要求上,实际督导、检查的少,指导、推进、检查还不到位。《核舟记》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掌握本文的文言实词、虚词。2、能正确翻译课文。3、学习本文有条不紊的说明顺序。4、了解我国古代科学技术的伟大成就和对世界文明的卓越贡献,认识我国古代人民的聪明才智,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教学重点难点重点:1、重点掌握本文的文言实词、虚词。2、能正确翻译课文。3、了解我国古代科学技术的伟大成就和对世界文明的卓越贡献,认识我国古代人民的聪明才智,激发

2、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难点:有条不紊的说明顺序。教学时数两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我们知道我国古代人民的聪明才智,其实,在我国古代,有才智的人很多,明朝的雕刻家王叔远也是其中一位。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介绍他雕刻技艺的课文。二、板书课题三、简介作者及作品本文选自清朝人张潮编辑的短篇小说集《虞初新志》。作者魏学洢,字子敬,明末嘉善人。著有《茅檐集》。四、教师范读课文要求学生注意生字的读音和文言语句的停顿。五、自学课文借助书下注释和工具书以及已有的文言知识,解释文言实词和虚词,翻译课文。将自学中不能解决的问题在小

3、组中讨论解决,不能解决的以小组为单位提出,集体解决。六、布置作业1、熟读课文。2、掌握本课所学内容。对分管部门的党风廉政建设抓得不够紧,找问题的多,批评教育的少,放松了对分管部门的日常监督、管理和教育。对分管部门干部发现的一些违规违纪小错提醒不够、批评教育不力,监督执纪“四种形态”作用发挥不够一岗双责落实还不到位。受事务性工作影响,对分管单位一岗双责常常落实在安排部署上、口头要求上,实际督导、检查的少,指导、推进、检查还不到位。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二、赏析课文1、集体朗读课文并思考:⑴理清本文的段落结构并概括每部

4、分的主要内容。⑵弄清本文的说明顺序。讨论明确:⑴本文采用了“总述—分述—总述”的结构形式。全文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第1段),概括介绍王叔远精湛的雕刻技艺,点明雕刻品“核舟”的主题及其来历。第二部分(第2~5段),详细说明核舟的大小、结构、舟上的人物和题名。可分两层。第一层(第2~4段),具体介绍核舟的正面,这是显示雕刻家巧妙构思和精湛技艺的主要部分。第二层(第5段),介绍核舟的背面,写王叔远的题名和篆章。第三部分(第6段),总计全核舟的人、物、文字的数目,赞叹雕刻家的技艺。2、课文第二部分介绍核舟按空间顺序有

5、主有次地说明。先介绍核舟的证明,再介绍核舟的背面。核舟的正面是主要部分,作重点介绍,核舟的背面是次要部分,作概略介绍。在介绍核舟的正面时,先介绍中间的船舱,然后介绍船头,最后介绍船尾。指名朗读课文第一部分并思考⑴找出本部分中能总括全文,突出王叔远雕刻技艺特点的词语。⑵本部分分别从哪些方面说明王叔远技艺的精湛?⑶“盖大苏泛赤壁云”这句话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讨论明确:⑴奇巧。⑵“能以──各具情态”分别从原材料的微小,表现题材的广泛,艺术构思的巧妙和高超的手艺说明王叔远技艺的精湛。⑶在全文起着桥梁作用,为下文张本,总起

6、下文。3、指名朗读课文第二段并思考:⑴这一段的内容是什么?⑵介绍“核舟”体积时,作者抓住了长度和高度,又写了众多小窗和对联,作者意在表现什么?⑶请同学领会“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和“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的意境,让学生自己动口讲一讲。讨论明确:⑴先介绍“核舟”对分管部门的党风廉政建设抓得不够紧,找问题的多,批评教育的少,放松了对分管部门的日常监督、管理和教育。对分管部门干部发现的一些违规违纪小错提醒不够、批评教育不力,监督执纪“四种形态”作用发挥不够一岗双责落实还不到位。受事务性工作影响,对分管单位一岗双责常常落实在

7、安排部署上、口头要求上,实际督导、检查的少,指导、推进、检查还不到位。的体积,接着写船舱,重点是介绍舱旁的小窗和所刻的苏轼十六字文句。⑵以核舟“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的小跟船舱及小窗景物之多之细相对照,突出王叔远雕刻技艺的“奇巧”。4、指名朗读课文第三段并思考:⑴这一段是介绍船头部分,着重说明什么?⑵从“苏、黄共阅一手卷”、东坡“左手抚鲁直背”、鲁直“右手指卷,如有所语”和佛印的“矫首昂视”这些描述中,可以看出,雕刻家的意图是什么?⑶从作者对佛印的神态、动作的刻画中可以看出他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⑷作者在说明船

8、头三人时,着墨较多的是谁,为什么?⑸你从哪些描述可以看出雕刻家技艺的奇巧、精湛?讨论明确:⑴着力表现苏武、鲁直和佛印三位游览者的神情态度。⑵从这些描述中可以看出,雕刻家的意图是表现他们豁达、豪放的胸襟,说明他们在山光水色的掩映之中,完全忘却了现实的烦恼,而陶醉在眼前画卷的美好意境里。⑶一个不拘于世俗礼法、放浪形骸的和尚形象。⑷是苏东坡。因为刻画得仔细,所以作者当然也写得细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