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课堂有效提问探析

高中数学课堂有效提问探析

ID:31174039

大小:104.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1-07

高中数学课堂有效提问探析_第1页
高中数学课堂有效提问探析_第2页
高中数学课堂有效提问探析_第3页
高中数学课堂有效提问探析_第4页
高中数学课堂有效提问探析_第5页
资源描述:

《高中数学课堂有效提问探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高中数学课堂有效提问探析  摘要:“问题是数学的心脏”,问题也是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思考的重要教学手段。因此,教师要充分发挥课堂提问的效能,问得适时而有价值,从而开阔学生的思路,启发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主动开启知识的大门。  关键词:数学教学;有效提问;高中  课堂提问是数学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课堂教学目标的主要教学方法之一,也是教师通过师生互动借以接受学生反馈信息的一种有效手段。教师应充分发挥课堂提问的效能,把握好提问的“火候”,精心设计提问,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并有意识地为他们发现疑难、解决疑难提供桥梁和

2、阶梯,进而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创新精神。那么,数学课堂如何进行有效提问呢?下面结合教学实际,谈谈一些做法及体会。  一、实施有效提问的原则  著名科学家K?R?鲍波尔认为:“正是问题激发我们去学习,去实践,去观察。”在课堂中,教师有意识、有计划地多层次、多方位、多角度地提出问题,能激发学生思考,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笔者认为,提高课堂提问的质量,应遵循以下这些原则:  1.提问要有价值  教师要深研教材重、难点,围绕数学思想、解题思路、总结归类等,巧妙设问,以期达到掌握教材知识,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5  能力。  2.提问要适度  提问要

3、合乎学生的知识水平和认知能力,问得太浅,学生的思维得不到发展;问得太深奥,又会挫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跳一跳就能把果子摘下来为好,既掌握了知识技能,又提高了数学学习的兴趣。  3.提问要适时  课堂中,教师要善于利用或创设一个最佳提问时间,即怎么样的设问应在某节课的什么时机提出,要讲究提问的策略,要因时设问,恰到好处,课堂效果才会事半功倍。  二、数学课堂有效提问的几种类型  在高中课堂中采取积极有效的提问策略,可以集中学生的注意,激发学习兴趣,使学生始终处于积极思考的状态中,保持适当的焦虑水平,在有限的时间里实现课堂的有效性。以下集中可归为

4、有效提问。  1.激趣性提问  教师有意识地创设富有趣味性的提问,不仅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积极探索,还能使学生以愉悦的心情去积极思维,直至问题得到圆满解决,养成良好的思维品质。例如,讲“用二分法求方程的近似解”这一节时,教师可提问:“很多同学看过《幸运52》这个节目,大家知道怎样以最快的速度猜一件商品的价格吗?这里面的奥秘是什么?”这样一个看似简单却又生动有趣的问题,学生兴趣盎然,探究氛围浓厚,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情境中体会“逼近”求解的数学思想。歌德曾说过:“要想得到聪明的回答,就要提出聪明的提问。”5只有这种抓住学生心理的问题才有吸引力,才能

5、让他们在积极思考中体验成功的喜悦,进而增强数学学习兴趣,培养创造性思维。  2.铺垫性提问  铺垫性提问是一种常用的提问方法,在讲授新知识之前,教师先提问与本课有联系的旧知识,以故引新,以旧启新,为传授新知识铺平道路。这就需要教师针对学生的认知水平,吃透教材,找准知识联系的“挂钩点”设计好问题,使学生思维有明确的目的性,启发学生建立新旧知识间的联系,促进新旧知识的掌握和  理解。  例如,教师在数列求和中要学生求和学生感到无从下手,因为它既不是等比数列,又不是等差数列的和,这时,可以设计这样的提问降低学生的思维难度:师:同学们仔细观察一下,这个式

6、子中的分子和分母部分分别构成一个什么数列?生:分子部分是等差数列,分母部分是等比数列。师:那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是怎样推导出来的?还记得不?生:记得,用错位相减的方法。师:那大家也试试用错位相减的方法计算一下这个和,有思路没?生:错位相减后得到一个等比数列的和,用等比数列求和公式就可以算出来了。学生碰到问题时,教师抓住新旧知识的联系,通过这样的提问,铺设好认知的桥梁,逐步引导学生调动相关的知识和技能技巧,促使新旧知识间的渗透和迁  移,逐步建立完整的认知结构。  3.激疑性提问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5疑是深入探究知识的起点,有疑才有问,由

7、于中学生缺乏思维的灵活性和敏捷性,教师若能在学生似懂非懂、似通非通处激起学生的疑问,然后与学生共同释疑,势必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高一必修一讲到《指数函数及其性质》的定义时,学生都觉得容易掌握,似乎也没什么疑问。在这样的情况下,为了让学生进一步理解掌握知识,教师可提出激疑性的问题:“在指数函数的定义中,为什么要有‘a>0,且a≠1’这一限定呢?”通过教师科学地设计激疑内容,巧妙地激起学生心中的疑团,必能调动学生广泛地联想,深入地思考,严密地推理。  4.发散性提问  发散思维是不依常规,寻变求异,用不同方法或途径去分析和解决问题的一种思维方式

8、。学生习惯于按照书上写的方式去思考问题,用符合常规的思路和方法解决问题,若教师在授课过程中有意识地设置发散性的问题,引导学生纵横联想所学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