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1160468
大小:103.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1-07
《谈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提问技巧》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谈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提问技巧 摘要:有效进行课堂提问能促使师生互动,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还能激活学生思维,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实际教学中,很多教师虽已认识到课堂提问的重要性,但由于没有精巧的提问设计、准确的提问内容及针对学生特点的提问方式,提问效果并不理想。本文从设置激趣性问题、针对性问题、启发性问题及层次性问题四个方面谈初中语文课堂提问的技巧。 关键词: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提问技巧 课堂提问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目的和内容,设置一系列问题,用以引导学生分析、思考,最终理解所学内容的一种教学方式,对引导学生
2、突破教学重难点,营造和谐课堂,提高学生学习效果都有促进作用。 一、设置激趣性问题,激发答题兴趣4 相对于小学语文教材,初中语文教材少了形象生动的画面、多了密密麻麻的文字,所选课文的趣味性和故事性也不如小学教材,很多学生对初中语文课文不感兴趣。因此,在课堂教学时,教师应在枯燥乏味的课文解读中设置激趣性问题来激发学习兴趣,促使学生仔细品读文章,走进课文内容。如在教学胡适先生《我的母亲》时,为了激发学生探求胡适与其母亲之间的相处方式,教师可以设置这样几个问题:日常生活中,你与家里谁相处的时间最多?你和母亲的感情怎么样?胡适
3、和他母亲是怎样相处的呢,这种相处方式和你一样吗?面对这些与自己生活息息相关的问题,学生会积极思考,兴趣盎然地向教师和同学诉说自己眼中母亲的形象以及自己对母亲这个角色的理解等。通过这种方法,不仅可以引导学生多方面地思考母亲这个角色的意义,还可以用联系自身经历的方法,引导学生探索胡适眼中母亲的形象,激发学生品读原文的兴趣,有效提高教学效果。 二、设置针对性问题,突破教学重难点 课堂教学总是围绕教学任务和教学目标而进行的,漫无目的的课堂提问不能促使学生把握教学重点、难点,致使学生学习方向出现偏差。教师应根据教学目标,紧扣教
4、学内容的重点、难点,设置具有针对性的课堂提问,帮助学生攻克学习难关,提高课堂提问的实际效果。例如:在教学《记承天寺夜游》时,教师会发现大多数学生对文末中的“闲人”二字无法准确理解,而这个词却是这篇文章的文眼和教学难点。因此,教师可以针对这个问题精心设置几个问题,如:在现代汉语中“闲人”代表什么意思?作者所说的“闲人”指的是谁?作者用“闲人”二字表达出自己什么思想感情?等,以此引导学生理解“闲人”二字在文章中的含义,帮助学生突破学习难点。通过这些问题,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作者夜游承天寺时的心情,以及自嘲自己是“闲人”,对
5、完成教学任务,提高教学效果有重要作用。 三、设置启发性问题,引导学生合作探究 传统“满堂灌”4的教学方法僵化了学生思维,限制了学生思考问题的方向,学习遇到难题只会等着教师讲解,学生不会自主思考和解决,没有主动思考和合作探究的意识。为改变这种现象,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具体学情,设置具有启发性的问题,激活学生思维,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和学习教材内容,在提高教学效果的同时,培养学生的自主、合作的学习能力。如教学鲁迅的《故乡》时,教师可以先向学生念一段茅盾所写的《可爱的故乡》,然后让学生对两篇文章大概了解的基础上,向学生提出这样几个
6、问题:这两篇文章都是作者描写自己的故乡,所写角度有什么不同,鲁迅和茅盾两人描写故乡的目的是否相同,通过描写故乡的人和事,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什么不同,造成作者写作目的不同的原因有哪些等,以此引导学生摆脱被动学习的状态,自主探索鲁迅在文章中所表现出的悲凉情感,掌握作者通过描写故乡的人和事表达出对封建社会强烈的不满以及对创造新生活的渴望这一文章主旨,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四、设置层次型问题深化学生理解 实际教学中,很多教师发现学生对于太过浅白的问题不屑回答,对有难度的问题往往又回答不出,这就造成了学生对教师所提问题一头
7、雾水,无法把握教师的提问意图。为了改变这种无意义提问的现象,教师应根据学生学习情况,设置一些层次型问题,把高深的问题分解成一系列小问题,引导学生逐步理解所学内容。例如:在教学《变色龙》时,直接向学生提出“作者描写这篇文章的目的是什么?”这样的问题,学生并不能一下子给出答案。这时,教师可以设置一小组问题,一环扣一环地向学生提问,引导学生理解文章主旨。如:教师可以现提出这样的问题:“请你描述一下奥楚蔑洛夫的性格?”这时学生会给出“善变”“狡猾”“反复无常”等答案,然后教师根据学生的答案,继续提出:“总结一下造成奥楚蔑洛夫态度
8、变化的因素?”4由于前面已知奥楚蔑洛夫见风使舵的个性,学生在分析问题时可以很轻松地给出:“奥楚蔑洛夫面对权贵人士时是谄媚的,面对平民大众时趾高气昂,造成奥楚蔑洛夫态度不同的因素是看小狗的主人是否是有权有势的人。”在前两个问题的铺垫下,教师再向学生提出“作者通过塑造这样一个善变人物形象的目的是什么?”时,学生在联系本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