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 专题二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高考探究课课件 人民版

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 专题二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高考探究课课件 人民版

ID:30927282

大小:13.74 MB

页数:35页

时间:2019-01-05

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 专题二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高考探究课课件 人民版_第1页
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 专题二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高考探究课课件 人民版_第2页
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 专题二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高考探究课课件 人民版_第3页
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 专题二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高考探究课课件 人民版_第4页
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 专题二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高考探究课课件 人民版_第5页
资源描述:

《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 专题二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高考探究课课件 人民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高考探究课(二)视角1历史趋势——列强侵华影响下中国社会由封闭到开放近代列强侵华的过程,是攫取中国的领土、司法、关税、剥夺中国人民反抗压迫与侵略权利等主权的过程,是中国社会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和民族危机逐步加深的过程;客观上也是中国社会由闭关锁国逐步走向开放的过程。列强侵华的一系列战争及不平等条约,对中国社会造成了极大的危害,客观上促使中国人民逐步觉醒。【考题1】(2013·课标全国Ⅱ,29)1877年,清政府采纳驻英公使郭嵩焘的建议,在新加坡设立领事馆。此后,又在美国旧金山,日本横滨、神户、大阪及南洋华侨聚居的商埠设立了领事馆。这反映了清政府()A.力图摆脱不平等条约的约束B.外

2、交上开始出现制度性变化C.逐步向近代外交转变D.国际地位得到提高解析据题干材料表明,清政府从1877年在新加坡设领事馆,此后再到在美国、日本等多处设领事馆,这一变化体现出清政府在形式上已经向近代外交予以转变,但不能说明出现制度性变化,故C项正确,B项错误。当时并未摆脱不平等条约的约束,中国的国际地位也并未提高,A、D两项错误。答案C视角2客观评价——国民党正面战场的抗日贡献抗战初期,国民党军队对日军进行了较为积极的抗战,正面战场是当时抗日的主战场,粉碎了日本妄图三个月灭亡中国的计划,客观上有利于敌后战场的开辟,促进了中华民族大团结,但由于国民党推行片面抗战路线,在战术上消极防御,往往造成

3、被动挨打的局面。【考题2】(2015·课标全国Ⅰ,30)1933年到1937年上半年,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先后统筹完成了江宁、镇江、虎门、马尾、连云港等要塞区的建设,又大规模构筑了京沪、沪杭、豫北、晋北、绥东等侧重于城市和交通线防御的工事。它反映了国民政府()A.力图防范各地兴起的反蒋运动B.对日持久防御作战的战略意图C.全力“围剿”红军的企图D.试图削弱各地军阀的实力解析材料体现了国民政府在1933~1937年,在战略要地和重要城市以及交通线布置防御工事,结合背景,实质上反映出国民政府对日持久作战的战略意图。故选B项。从防御工事构筑于华东要塞及华北部分地区,可知材料仅指中国局部并非指全国

4、各地,A、D项错误。至1937年国共已合作抗日,且1933~1934年时,红军主要活动于南方一带,1934~1936年红军长征到达陕甘宁,与材料所述地域不符,C项错。答案B视角3主流思想——近代民族危机下各阶级救国救民道路的探索近代前期农民阶级进行了抗争与探索,先后发动了太平天国运动和义和团运动,沉重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但结果都遭到了中外反动势力的绞杀。表明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农民阶级难以完成民主革命的任务;资产阶级是近代前期抗争与探索的主体阶级,资产阶级成立政党,暴力推翻清王朝君主专制,成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颁布了《临时约法》,虽然革命果实被袁世凯窃取,但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君

5、主专制,使民主共和思想深入人心,成为中国近代历史的第一次巨变,推动了民主革命的进程。【考题3】(2010·大纲全国,17)革命党人陈天华说:“国家譬如一只船,皇帝是一个舵工,官府是船上的水手,百姓是出资本的东家……倘若舵工水手不能办事,东家一定要把这些舵工水手换了,另用一班人,才是道理。”这一言论体现的观念是()A.天赋人权B.主权在民C.君民共主D.民贵君轻解析本题考查资产阶级民主思想。陈天华是资产阶级革命家。由材料信息可知,陈天华认为百姓是出资本的东家,皇帝和官府分别是为东家服务的舵工、水手;东家可以解雇舵工和水手,即百姓可以“解雇”皇帝和官府。因此可知陈天华认为国家的主权属于人民,

6、故B项符合题意。A项不正确,尽管天赋人权属于资产阶级民主思想,但材料并未涉及;C项不正确,材料无法体现“皇帝”与“人民”的共主关系;D项不属于资产阶级民主思想。答案B视角4民族复兴梦——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争取民族独立、国家富强的抗争与探索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探索经历了四个变化:一是从最高纲领到最低纲领(国共第一次合作,开展国民大革命);二是从以城市为中心到创建农村革命根据地(国共十年对峙);三是从反蒋抗日到联蒋抗日(国共第二次合作,开展抗日战争);四是从农村再到城市(人民解放战争)。最终领导中国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胜利,实现了中国历史的第二次巨变。【考题4】(2

7、013·课标全国Ⅰ,30)1928年中共六大通过的《政治议决案》指出:各省自发的农民游击战争,只有和“无产阶级的城市的新的革命高潮相联结起来”,才可能变成“全国胜利的民众暴动的出发点”。这反映了当时中共中央()A.主张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B.坚持以城市为中心的革命模式C.重视农民战争与城市暴动的结合D.认为农民阶级是取得革命胜利的主导解析材料强调农民游击战争必须与城市革命高潮联合才能发挥作用,意在强调城市革命在中国革命中的中心地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