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0900691
大小:35.5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9-01-04
《八级语文上册第单元试题(人教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八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试题基础积累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读懂课文大意,积累常见的文言实词、虚词,理解文言文常见句式。 一、基础知识及运用 1.下列加横线字读音有误的一项是() A.沿溯(sù)郦道元(lì)僦赁(lìn)毳衣(cuì) B.绝巘(yǎn)亦未寝(qǐn)雾凇(sōnɡ)鸡豚(tún) C.涧肃(jiàn)夕日欲颓(tuí)百舸(kē)艨艟(chōnɡ) D.素湍(tuān)藻荇(xìng)罗绮(qǐ)燕然(yān) 2.下列句中不含错别字的一项是() A.大声如雷霆,震憾激射,吞天沃日。 B.莫说相公痴,更有痴是相公者。
2、C.山随平原尽,江入大荒流。 D.仅有“敌船”为火所焚,随波而逝。 3.下列加横线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绝:消失)未复有能与其奇者(与:参与) B.素湍绿潭,回清倒影(回:回旋)良多趣味(良:实在) C.乘奔御风(飞奔的马)相与步于中庭(相与:共同,一起。) D.自既望以至十八日为最盛(既望:农历十六)夕日欲颓,沉鳞竞跃(颓:志气消沉) 4.下列句中“为”字与其他句用法和意义不相同的一句是() A.盖筒桃核修狭者为之。B.仅有敌船为火所焚。 C.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D.自既望以至十八日为盛。
3、 5.下列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A.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B.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乌。 C.饮食百物皆倍穹时。D.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6.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停顿有误的一项是() A.自康乐公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B.方其远出海门,仅如银线 C.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D.余拿一小船,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7.下列句子翻译有误的一项是() A.高猿长啸,属引凄异。(高处的猿猴放声长叫,声音连续不断,异常凄凉。) B.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如果不是在正午和半夜,
4、就看不见明亮的月光。) C.倏尔黄烟四起,人物略不相睹,水爆轰震,声如崩山。(忽然烟雾弥漫,人物一点儿也看不清楚,水爆爆炸的声音像山崩一样,震耳欲聋。) D.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明月映入江水,如同飞下的天镜,云霞升腾,结成海市蜃楼。) 8.对下面这首北朝民歌赏析欠妥的一项是() 敕勒歌 敕勒川,阴山下。 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A.这首北朝民歌,歌颂了北国草原壮丽富饶的风光,抒写了敕勒人热爱家乡,热爱生活的豪情。 B.“穹庐”是游牧民族的活动居室,用穹庐比喻草原天空,具有浓厚的民族和地方色彩。 C
5、.民歌写川、山、天、四野、牛羊,由上而下,再到四野,又由近而远,有层次,有立体感。 D.一个“风”字令人欣赏,清风吹过,草浪起伏,牛羊闪现,多彩多姿,整个草原充满勃勃生机。 9.默写。 ①《归园田居》:中具体描写劳动场景的诗句,。 ②《游山西村》中具有哲理的的诗句是, ③《渡荆门送别》中描写江上景色的诗句是,。 ④《使至塞上》流传最广的诗句是:, 。 ⑤高峰入云,。两岸石壁,。,四时俱备。 ⑥湖上影子,惟,,,。 阅读理解反复诵读古诗文,增强古文语感,整体感知古诗文内容,进入情景交融的境界,领会它们丰富的内涵和语言特色。 二、阅
6、读理解(44分) (一)(21分) ①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②到于夏水襄陵,沿sù()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③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yǎn()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shù()其间,清荣jùn()茂,良多趣味。 ④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zhǔ()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日:“巴东三峡巫峡长,猿呜三声泪zhān()裳。” 10.根据拼音,在文中的括号内写出相应的汉字。(3分) 11.解释文中
7、加横线的词语。(3分) ①襄:②虽:③奔: ④疾:⑤湍:⑥良: 12、文章花了大量笔墨,运用正面描写的手法直接描绘三峡的景物,而第四段中却写到“渔者歌曰”,这是采用的描写手法,其作用是。 13.按要求填写相关语句。(4分) (1)表现群山高峻的句子: (2)表现水流急速的两个四字短语: (3)表现山河秀丽的两个四字短语: (4)表现秋境的凄清、令读者恍若身在其境的两个四字短语: 14.第③段所写了哪些景物?给人以怎样的感受?试用文中一个词来概括。(2分) 答:景物:;感受:。 15.选文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写的?(2分)
8、16.翻译下面两句话,注意加横线的词。(4分) ①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译: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